今天要说的是两种在初夏时节开花的花卉型食材——桅子和黄花。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已逐渐从单一的食材生产走向包括可观赏性在内的结合生态旅游的综合价值开发,但很多国人还是习惯于把园林与田园分开,把最适合种菜的房前屋后弄成纯粹种植观赏性花卉——其中不乏很多如大戟科、鸢尾科有毒植物——的地方,而不是像许多国家一样在花园内种植蔬菜、可食用香草与花卉。中国人几乎没有食用香草与花卉的习惯,我从小知道可以食用的花卉只有木槿与黄花,长大后才知道黄花还是有毒的。黄花又名黄花菜、金针花,是一类百合科、萱草属栽培作物。从名字上看,黄花的花色至少应该是以黄色为主的,不同于与以橙色为主的萱草。就我的观察比较,黄花还有一个显著不同于萱草的特点是黄花特别香,而同样开金黄色花的一种商品名为金娃娃萱草的就基本没有香味。资料上讲,鲜黄花毒性是比较大的,故一般都是要蒸制、晾干后再泡发食用的,也有人说可以焯水、浸泡后再食用,我没试过,估计香味也会因此而损失不少。贪图鲜黄花鲜、香之味的人并不少见,我小时候也直接用毒性更大的萱草花来煮过面条,据说中毒反应是拉肚子,我那时有没有中毒就不记得了。因为上述原因,要种植黄花的话最好是多种一些,以降低加工成本,繁殖方法是分株,且以花后的夏季为宜。黄花是丛生型的,丛生大概也是此类多年生草本栽培作物的选育指标之一。野生萱草很常见,我见过的两种都是散生型的,凭借发达的地下茎而泛滥得非常快,最好不要引种。黄花的害虫主要是蚜虫,花期尤为严重。在前面的《芋见蚜虫》一文中我已经提出过“蚜虫是氮超标的指示”一说,因此预防黄花长蚜虫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黄花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当光照不足时严格控制土地的含氮量,在多雨的花季则尽量少用枯草覆盖。上图是邻居种在水稻田埂上的黄花,没有发现蚜虫。栀子是药食两用植物,药用的是其成熟的果实,当蔬菜食用的是其白色的鲜花,口感不错哦!告诉我栀子花可以食用的那位朋友还说栀子的嫩果也很好吃,我现在很是期待。我所知道的栀子有两种,单瓣的果实在成熟后是橙黄色,因此名为黄栀子。黄栀子在古代还是很重要的黄色素,既可以食用又可以染丝。黄栀子的繁殖以种子为主。重瓣栀子应该是人工培育的园艺品种,基本不结实,可以在夏季剪枝进行水培繁育,待秋季生根后再定植。花卉型食材的采收多在含苞欲放之时,傍晚或清晨最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