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传说故事
孤姿妍净雪色妆,无风忽鼻度浓香。
禅客本是天竺种,早卜诗人搅尽肠。
新月风牵白玉影,素花封枝裹叶霜。
剪扎奇特古老韵,任教春去亦无妨。
清热泻火凉血用,皮仁生炒众多方。
医者切记禁忌证,阳虚脾胃与便溏。
我们祖先利用栀子的外在及内在形、性进行精神的和药物的养生保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途极为广泛。唐代以栀子花作为和平使者东渡日本,17世纪传人欧洲,而后蜚声国际。栀子可洁净空气,美化环境,使人心旷神怡。
栀子花熏茶,提取香料,做羹果,入油炸食,果肉酿酒,果皮做黄色燃料。
盆栽经过剪扎可得到奇、特、古、老的神韵,工矿还用栽培栀子净化空气。栀子木质坚细可雕刻。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相关名
山栀、栀子、卮子、大山栀、黑栀子、黄栀子、黄枝子、鲜支、支子、山枝、枝子、黄枝、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
产地
主产于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等省。
采收加工
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饮片
栀子:呈不规则碎块。果皮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有的可见翅状纵棱。种子多数,扁卵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炒栀子:形如栀子碎块,黄褐色。
焦栀子:形如栀子或为不规则的碎块,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内表面棕色,种子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降泄清利,善清心、肺、三焦之火,导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入气分能泻火而除烦,入血分能凉血解毒而止血疗疮,入三焦能清利湿热而利尿退黄。此外,外用还具消肿止痛之功。
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2)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4)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姜汁炒又除烦止呕。栀子仁(用种子)善清心除烦,栀子皮(用果皮)兼清表热。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滑肠,故脾虚便塘者忌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