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格物|致知|自然|音声|高效|疗愈|
音乐可以治病,您知道吗?
分类:道医解读熊春锦
经典诵读方法,特别是对“非恒道”经典的诵读,在古代是一种全方位的生命调整,是一种性命品质同步提升和再造的简易方法。医学预防和治疗作用也同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这种现象由于慧转智、智转愚的历史原因,而早已鲜为人知而已。
非恒道的经典诵读,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古代早就诞生过一种并非现代型的“音藥”治疗方法。音,既是可以产生“樂”性作用的物质,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调整的“藥”物。古代的“樂”和“藥”,两者的差别只是一个“艹”的添加,是人们发明外在的乐器而丢失内在的音乐(樂)以后,需要依赖外物外药的变构。“音乐”一词,在人类丢失内求法转向外求法,只知外在乐器之音乐而淡忘了身体内在的音乐本源以后,才进入了音乐认知的迷失期。从“樂”和“藥”这二个字的同构性而言,其实也就记载了古代用声音治疗,将“音”作为“药”进行调治心身健康的历史痕迹。
非恒道的经典诵读,具有音药性的医治作用,揭示了我们人类每个生命体内人人皆都具备这种仙丹妙“藥”,只是需要人们主动通过自己的声音,借助非恒道的经典,才能在自己体内产生“樂”。此乐,就具有自我医治的效果。这个“音樂”之“樂”,也就是进行自我調治而免费可得的良“藥”。
经典诵读而产生的“音药”,对于先天不足的人而言,它可以培补调节先天的不足;对于后天虚损的人而言,它是补虚救缺的良药。
音药,既能作用于人体的肉体系统,也能轻松穿透硬脑膜屏障,作用于大脑精神系统而开慧益智。
音药,既能拾遗补缺对人体的性命系统进行整体性地调节,同时也能整体性地强化生理功能,既能驱除浊气、病气、邪气,同时也能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音药,是一种免费型、快乐型的药性物质,投资小,效益卓著,人人皆可自行制造,人人皆可以“服用”,实可谓之“百无禁忌”,安全可靠。
在古代,樂与藥(乐与药)原理性相通,既非神奇,也不玄妙。现代科学完全可以解析其中看似神奇的妙理,这就是“音频振荡学说”。音能振荡水分子。就能解析这其中的奥妙。声音中的音,能对人体这一生命体中70%的水(体液),产生效频振荡性。这种效频振荡性是一种特殊频率的作用原理,并非一般普通文章所能替代。
非恒道经典诵读过程中所产生的“音”,在体内所“乐”的是体液之水,是每个细胞内液、外液(水)都能被其所作用而“乐”起来,也就是快乐愉悦起来。这种体液水分子的快乐愉悦,是指在音频振荡的动态中,自然加速体液的吐故纳新,调节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降低和排泄在体内组织器官和细胞中积滞的酸性成份,从而重新恢复酸碱动态平衡,使人通过自我诵读经典而产生出“音药”的治疗效果,从而再次获得健康的心身,长期坚持,甚至可以延年益寿。
这种诵读非恒道经典而产生音药的治疗效果,初看起来似乎神奇,好像是不药而愈,其实并没有逃过我们祖先大慧大智的雪亮眼睛,他们早就在数千年以前所创造的文字中,就很自然地浓缩了以音为药的奥秘。
人类只要长期坚持非恒道的经典诵读,就能自己在体内由声而自然地产生音,继而由音而产生人体内水分子的“樂”。水分子如何“樂”呢?“樂”在水分子的“波动之舞”。经典诵读的“上善治水”,能产生每个细胞内液和外液水分子舞而蹈之式的“乐”。水分子快乐地舞蹈,与音谐振而波动,最符合生命韵律的运动就是世间最佳的“良藥”!
诵读非恒道经典所出现的音,它们所产生的水分子舞蹈的韵律,是天籁之音式的轻歌曼舞,是轻松愉悦的自然调节,是快乐松驰的规律性运动,这种韵律是非恒道经典的独特专利产品。一般的普通书籍和所谓的“经典”,全都因为不是在右脑慧识和左脑智识同步运用下“遣文用字造句”编写文章,而只是单纯使用左脑智能“以偏概全”式地写作,既缺乏慧识内观的同步性,也缺乏与生命真相韵律的共构性和互动性,所以就不具备天籁之音式的韵律。诵读它们时,也就难以使水分子真正地“乐”起来,因而也就难以具备“药”的功用性。这就是非恒道经典与普通文章是否能具备音药功能的关键性差别所在。
国内同学利用经典诵读结合道医学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黄老思想方法的学习与实践者中,此类案例并不只此一家而再别无分店。例如,在德国柏林就有一位自己开诊所的华裔德国医生,其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德国人,华人患者所占比例极少。但是,在遇到疑难杂症时,这位医生就同样让病人诵读《老子》双一章的拼音,对于中文恍若“文盲”的洋人们,对照着那一张张上面用拼音书写、下面用中文书写的《老子》双一章,许多患者在经过认真诵读以后,同样也能产生神奇的效果,一般在少量中药和针灸的配合下,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因此,这位医生也就将经典诵读与药物针灸相配合的方法,作为自己的常规治疗手段使用了多年,借此提高医治疗效,从而在病患者中确立了极好的影响力,以至于病人预约排队,门诊治疗应接不暇。
由此观之,西方人不懂中文对照拼音而配合读诵《老子》,同样能起到良好的医疗效果,那么在中国人的文化环境中,这种音频振荡体液水分子的作用也就更应当是不言而喻地存在着,其疗效应当更加明晰和确凿可靠,只是要看人们是否能够诚信和正确运用而已。
所以对诚信者而言,我们可以大胆将祖先们创造的这一安全有效、简单易学、花钱投资极少、绝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可能性的好方法,推介给适宜的人们使用。这样做,既可以缓解高额医疗费用给百姓们带来的烦恼痛苦,同时也能节约大量的药物资源,减轻政府和医保的压力。
这种“甚易知也,甚易行也”的简单音药治疗方法,对健康心身、和谐家庭、安定社会,应当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善事儿,具备着安全可靠的特征,而且生成假药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不按照“生产流程”规矩而产生假药的特征性,那也只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儿,属于自作自受,是自己对自己的生命健康不负责任,自己在自己体内对自己用假音制造假乐,而变成了“假音药”。不过这种假音药,并无公害性和社会流毒他人性,远比花钱盲目用药毒害自己、用假药忽悠自己的性命还是要安全得多。自己在体内制造假药之害,害也只能是自己害自己。而且,一旦心灵觉悟并且运用正确的方法诵读时,假音药也就能迅速变成为真音药,产生良好的音药治疗作用。
所以,应用经典诵读的方法进行养生和临床治疗配合时,最好应当具有一定经典诵读经验体悟的人进行指导,预防人们急功近利和盲目执著地进行疲劳式的诵读。因为,当不符合生理要求、不遵守内观诵读的规范性,忽视忠信、恭谦、感恩、松静、自然等要求,而盲目执著地进行疲劳式诵读时,就可能极其容易产生假音药,也很可能会产生“开口神气散”的副作用。这样,不仅不能产生良好的“音药”,反而会白耗精气神。这一点,是必须严格预防和杜绝的一些盲目现象,从而严格避免“音药”运用中的明珠暗投。(特别提醒:本文提到的案例参见中和所撰《道医学与经典诵读结合治疗的一点探索》一文)
听音乐可以治病,你知道吗?
在我们现在的现代生活当中,音乐已经成为了人类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心情愉快的时候,听到喜欢的音乐就会更加地愉快。如果引吭高歌,则更能抒发情怀,振奋精神。人在心情压抑、烦恼或悲伤时,听到娓娓动听的音乐,心中压抑的忧伤和烦恼会随之疏导泻泄。音乐的启迪作用和感化作用会对人的智慧情操、修养产生影响。音乐的音律、节奏、旋律、结构都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反映出客观世界运动的一些规律,它可以说是一种情理兼容的艺术形式。常常欣赏好的音乐,可以启发智慧,明鉴哲理。热爱音乐而对音乐有着深刻理解的人,往往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也具有和谐的节奏,有秩序和韵律感。
具体说来,常听音乐具有以下功效:
1、音乐使人情志舒畅
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受大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的调节和影响。音乐能直接影响大脑边缘叶和脑干的网状结构,从而影响人的精神活动及植物神经功能,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产生积极作用。一般来说,使人产生积极情绪的音乐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的作用。相反,使人产生消极情绪的音乐,将对人体身心活动产生失衡的作用。
人在憎恶、嫉妒、抑郁时,听到一曲优美的音乐,特别是与自己的情绪合适的音乐时,就会忘却了心中的隐痛,渐渐进入一种使人变得畅快的情景之中。阮籍在《乐书》中说:“音乐者,流通血脉,动荡精神,以和正心也。”优美动人的旋律,听者可以进入丰富的联想世界,从而气和神宁,血脉流畅,经络通达。在现代社会中,紧张的工作、激烈的竞争,人们在心理状态上往往产生不平衡。此时有些人会产生颓唐、消沉,也有些人则情绪异常亢进、激动,这些心理上的障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种精神性的疲劳和困乏。常听一些优美和谐的音乐,使身心放松,进入一种舒适畅快的氛围中。这种情绪上的转移对于身心健康、克服心理障碍是十分重要的。
2、音乐能调节体内平衡
健康、优美、轻松的音乐能促使人体的内分泌增加,一些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的生成量也可比原来增加,这对调节体内平衡起着积极作用。
声波的频率与声压能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和节奏在人体中产生谐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等组织产生共振,这种由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律、呼吸节奏等。当人处在某种声音的环境中,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如流经四肢的血液减少,心跳加速以及内分泌增加,水分消耗加速等。节奏的能量推动人的情绪发展。许多人都亲自体验过,在干重体力劳动时,唱起号子可以减轻疲劳,那激动人心的川江号子,它的节奏具有很大能量,它鼓舞着船工勇往直前;至于战场上的军号,那紧张急促的节奏会激起战士无比的勇气。
人的情绪和行为,与音乐节奏相协调。在徐缓的音乐中,人的情绪松弛,举止文雅;在欢乐跳动的节奏中,人的情绪和动作都会随之兴奋活泼起来,有些人在听到舞曲时,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这种对音乐节奏的跟随和协调,改变着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现代人在追求工作的高效率、生活的快节奏时,如不注意劳逸结合,往往有一种疲劳感。所谓疲劳感是人体大脑发出的一种保护性的反应,长时间的脑力劳动,脑神经细胞也很容易疲劳。开始时,可以出现反应下降,思维降低,严重时可以出现记忆减退,头痛、失眠等,这时听听音乐可以让原本已经十分疲劳的脑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
3、音乐可以延年益寿
老人经常欣赏音乐,易产生乐观愉快的情绪,缓解精神繁张,消除精神疲劳,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和耐力。常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还能调节神经平衡,驱散忧郁,祛除烦恼。培养对音乐的爱好,除了能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外,还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使精神处于欢愉、轻松的美好境界,故经常欣赏音乐对祛病、抗衰、增寿大有益处。听音乐可以延缓衰老的过程,对于19世纪末以来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寿命进行统计,发现音乐指挥与大部分弦乐器演奏家的寿命都高于普通人平均寿命,音乐对许多老年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健康的老年人经常听听青年时期喜欢的音乐,能引起愉快的回忆,使心理上感到自己还年轻,多听好音乐,能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科学研究表明,声音来源于振动,人体本身就是由大量振动系统构成的。心脏的跳动、肺和胃的周期收缩、肠的蠕动、声带的振动,都有各自的特定频率。外界定频率的振动作用于人体后,人体有关部分会产生共振现象,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益于健康的生理活性物质,从而可以调节血液流量的神经传导,使人体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老年人经常听音乐,可延缓脑细胞衰老,丰富生活内容,得到美好的享受,使感情饱满;年轻人听音乐也可陶治性情。音乐训练能提高儿童智力。幼儿的大脑更容易建立联系,因此,幼龄演奏音乐对提高思维能力具有远期效应。在和谐的音乐熏染下,大脑以8~12赫的正常脑波为主,脑功能处于和谐美妙的活力状态,对身心有益。
4、音乐可以治病
中医古代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运用五音,针对不同的病症,按不同的音调、音量、节奏、旋律等,对人体有关的脏腑作用不同面产生喜、怒、悲、恐、惊等情志,创造了五音疗法。孔子(公元前55~公元前年)在齐国听了周王的演奏,美妙的乐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以后,孔子三个月内竟不知肉味,这虽然有点夸张,但人在和谐的气氛影响下,从心里产生美好感情,与外界环境是完全吻合的。《史记乐书》中指出:“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疏精神,而和正心也。”《礼记乐记》中指出:“故乐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
20世纪50年代,英国建立了音乐疗法研究会,并出版《音乐医疗杂志》,建立了音乐理疗学这一新学科。英国剑桥大学的声波学家门,经过研究发现,音乐的声量可以转化为生物的化学能,并可作用于一切动植物。由于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调的不同,对人体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镇静、降压、止痛等作用。该大学口腔科治疗室现在用音乐代替麻醉,成功地拔牙多例,病人并不感到痛苦。如今,音乐疗法在医学上已有一席之地,一些疗养院经常利用音乐来作为辅助治疗,在一些健身操中都配有相应合适的音乐,从而使人们获得健身、治疗效果。广播体操之所以要配上合适的乐曲,原因就在于音乐能使体操更富有韵律、情趣,提高广播操的健身功能。悠闲轻松的乐曲可消除精神的紧张,对人体起到镇静、安定的作用。对于高血压病人有定的降压作用,一曲抒情的小提琴协奏曲,可以使血压下降1.33~2.67千帕。
5、音乐可以促进儿童的脑细胞发育
美国有人曾对婴幼儿播放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乐曲,并由促进婴儿教育学会进行观察对比,证明听音乐的婴幼儿心理紧张减少,体重增长快。在良好的音乐教育和音乐环境中,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会将产生良好的作用。青少年处在大脑与身体迅速发育时期,音乐对于青少年智力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通过国内外的一些实验证明,多听音乐可以发展右脑的记忆功能,可以把某些已经遗忘的经验与知识重新回忆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大多数重视数理的抽象思维,而忽视艺术的形象思维,使左右脑功能发展不平衡,如果多听音乐,将有利于左、右脑的互相协调与促进作用。
摘自
音乐发展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由于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上古时代的人类最先接受的娱乐内容是大自然的风涛倾耳、瀑布欢腾、潺潺泉水、虎啸猿啼、空山鸟语、蝉鸣蛙噪等优美的天然乐章,这就形成了最原始的自然音乐。音乐具有多种不同的节奏,人体的活动对音乐节奏有明显的跟随作用。一方面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作用于感情,以情导理,使人的心情保持愉悦,让人自然而然地放松,消除常人和病患精神上的障碍;另一方面音乐的物理作用,以特定的频率、声压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器官,如对心脏或听觉器官产生共振和谐的作用,它既可以增强人的抗病能力,又有利于治疗疾病,因此,音乐节奏的变化可以带动并调节人的生理节奏。基于此,早在远古时期,便产生了用音乐治疗疾病的方法――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的神奇之处
音乐疗法属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是利用音乐促进健康,特别是作为消除心身障碍的辅助手段。根据心身障碍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选择音乐欣赏、独唱、合唱、器乐演奏、作曲、舞蹈、音乐比赛等形式。心理治疗家认为,音乐能改善心理状态。通过音乐这一媒介,可以抒发感情,促进内心的流露和情感的相互交流。
许多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证明:音乐可以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活跃思想,丰富、改善情绪状态,有利于调节和改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消除孤僻儿童与周围环境的情绪和理智障碍,加强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我信心;若让老年人听他青年时代熟悉的抒情、轻松的音乐,可以唤回对青年时代美好的回忆,有助于调节情绪,增强生活信心,可以调节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音乐还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具体说来,音乐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心理作用和生理作用两个途径实现的。
从心理层面来说,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能给人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同时还可以表达思想感情,鼓励意志。优美、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以使人们的情绪愉快,它可以使人们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
音乐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对不同的心理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医生已经对此不再怀疑了。音乐在缓解痉挛、消除紧张和恐惧状态方面有着奇迹般的作用。有些疾病用药物或其它治疗手段不能有效治疗,但是音乐却可以。可见,音乐在人类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生理层面来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在我国医学史上很早就有把声乐的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与人体的五脏(脾、肺、肝、心、肾)结合起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记载,有所谓“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微动心、羽动肾”之说。目前,音乐疗法在国际国内正逐渐形成一门完整的边缘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不同类型的音乐疗法
被动音乐疗法:通过听音乐的方式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可根据治疗的需要和自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对音乐的爱好程度,选择一些优雅活泼的乐曲,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边听边闭目养神,品味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主动音乐治疗:是一种亲自参与音乐艺术之中的一种疗法。患者通过参与音乐行为,如直接参与演奏、演唱等活动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
音乐电流疗法:这当中又可分音乐电流的电极疗法、电针疗法及磁场疗法等,它将音乐疗法与其它疗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取其优点长处,使疗效更加显著。这一治疗方式在临床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音乐治疗人各有别
音乐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因人而异地有所选择。合适的音乐治疗,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1 忧郁的病人宜听“忧郁感”的音乐。不管是“悲痛”的“圆舞曲”,还是其他有忧郁成分的乐曲,都是具有美感的。当病人的心灵接受了这些乐曲的“美感”沐浴之后,会很自然地慢慢消去心中的忧郁。这是最科学,也是最易见效的方法。
2 性情急躁的病人宜听节奏慢、让人思考的乐曲。这样可以调整心绪,克服急躁情绪,如一些古典交响乐曲中的慢板部分为好。
3 悲观、消极的病人宜多听宏伟、粗犷和令人振奋的音乐。这些乐曲对缺乏自信的病人是有帮助的。乐曲中充满坚定、无坚不摧的力量,会随着飞溢的旋律而洒向听者“软弱”的灵魂。久而久之,会使病人树立起信心,振奋起精神,认真地考虑和对待自己的人生道路。
4 记忆力衰退的病人最好常听熟悉的音乐。熟悉的音乐往往是与过去难忘的生活片段紧密缠绕在一起,想起难忘的生活,就会情不自禁地哼起那些歌曲和音乐,也同样会回忆起难忘的生活。记忆力衰退的病人常听熟悉的音乐,确有恢复记忆的效用。
5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最适宜听抒情音乐。有人做过实验,听一首抒情味很浓的小提琴协奏曲后,血压即可下降1.3~2.7kPa。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需要的是平静,最忌讳的是那些有可能使他们听后激动的音乐。
6 产妇宜多听带有诗情画意、轻松幽雅和抒情性强的古典音乐和轻音乐。这样的乐曲可帮助产妇消除紧张情绪而使心情松弛、充满信心、减少疼痛感,有利于生产。不宜听那些节奏强烈、音色单调的音乐,特别是迪斯科音乐。
音乐疗法不依赖任何药物,而是利用人与音乐的特殊关系来改善人的健康状态,因此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自然疗法”。而且,音乐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医学中七情治病的原理。总之,音乐治疗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欣赏,它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乐曲旋律、节奏中,使病人心理上产生自我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音乐治疗发展到现代,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流行的心理治疗手段。音乐作为主角,在调节身心、促进健康方面起着神奇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