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练中药辨识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医院 http://pf.39.net/bdfyy

1.寒水石

CrystallineMirabilite

来源:

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CaCO3),或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红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前者称南寒水石,后者称北寒水石。

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打碎。南寒水石无臭、无味,以色白、有光泽、击碎后呈方形、具棱角者为佳;北寒水石气微、味淡,以纯净、片状、肉红色、有细丝纹、具光泽者为佳。生用,或煅用。

相关名字:

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盐精、水石、冰石、鹊石、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

产地:

南寒水石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北寒水石主产于辽宁、吉林、内蒙古。

性状鉴别:

北寒水石本品为纤维状集合体,呈扁平块状或厚板状。大小不一,厚0.5-3.5cm。淡红色,有的为白色;条痕白色。表面凹凸不平,侧面呈纵细纹理,具丝绢光泽。质较软,指甲可刻划成痕;易砸碎,断面显直立纤维状,粉红色。气微,味淡。以粉红色、有细丝纹、具光光泽、无杂石者为佳。药房所售寒水石以北寒水石居多。

南寒水石西藏产南寒水石主为粗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有棱角。主为浅棕褐色。具玻璃样光泽;半透明。

性味归经:

辛、咸,寒。归心、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利尿,消肿,用于消渴、吐逆、水肿、丹毒等。

主治病证:

1.热病烦渴,癫狂 

本品性寒,入心经能清热泻火,清心除烦,入胃经能清泻胃火以止渴,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者,常与石膏、滑石等同用,如三石汤(《温病条辨》)。取本品清泻心胃经实火,用治伤寒阳明热盛之癫狂,常与黄连、甘草等同用;若与天竺黄、冰片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药配伍,可治痰热躁狂。

2.口舌生疮,热毒疮肿,丹毒,烧烫伤 

本品能清热泻火以消肿止痛。治疗口舌生疮,可与黄柏等分为末,撒敷患处;若治热毒疮肿,可用本品火煅,配青黛等分为末,香油调搽;若治烧烫伤,可配赤石脂等分为末,菜油调敷,破烂有水者,取药末撒患处;若小儿丹毒,可用本品研末,水调和猪胆汁涂之。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细粉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2.石膏

GypsumFibrosum

来源: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本品气微,味淡。以白色、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打碎生用或煅用。

相关名字:

石羔、冰石、白虎、生石膏、玉大石、软石膏、细石、煅石膏、熟石膏。

产地:

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

性状鉴别:

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饮片煅石膏

为白色粉末或酥松块状物。表面透出微红色的光泽,不透明。体较轻,质软,易碎,捏之成粉。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主治病证:

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本品性味辛甘大寒,寒能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泻胃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若温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发斑发疹者,常与玄参、牡丹皮、栀子等同用,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本品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治暑热初起,耗气伤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身热、心烦、口渴者,常配竹叶、人参、麦冬等,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2.肺热喘咳 

本品辛寒入肺经,善于清泄肺经实热,治疗邪热壅肺,咳逆喘促,发热口渴者,常与麻黄、苦杏仁、甘草等药同用,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3.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内热消渴 

本品能清泻胃火,可治胃火头痛,常与川芎等同用,如石膏川芎汤(《云歧子保命集论类要》);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与黄连、升麻等同用,如清胃散(《外科正宗》);治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常与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同用,如玉女煎(《景岳全书》)。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性味甘辛涩寒,外用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之功。用治溃疡不敛,常与红粉配伍,如九一丹(《医宗金鉴》)。治湿疹瘙痒,可配黄柏研末外用。治烧烫伤,常与青黛同用。治外伤出血,可单用煅石膏研末外撒。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3.谷精草

Eriocaulonbuergerianum

来源:

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buergerianumKoern.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

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切段。本品气微,味淡。以花序大而紧密、色灰白、花茎短者为佳。生用。

相关名字:

流星草、移星草、鱼眼草、戴星草、文星草、移星草、珍珠草。

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

性状鉴别:

一年生草本,须根细软稠密,叶基生,长披针状条形。头状花序呈半球形,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花茎纤细,长短不一,淡黄绿色,有光泽,稍扭曲,有棱线数条。蒴果3裂。

为带花茎的头状花序或带茎叶的全草。多扎成小把,少数散开。全体呈淡黄棕色。花茎纤细,长短不一,长14~24厘米,直径1毫米以下,淡黄绿色,具4~5条扭曲棱线,有光泽,质柔软。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直径4~5毫米,底部有黄白色总苞,总苞片层层紧密排列呈盘状,有光泽,淡黄色,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用针层层挑开,可见有数十朵雄、雌花,揉碎后有多数黑色花药及细小黄绿色未成熟的果实。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辛、甘,平。归肝、肺经。

功效: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主治病证:

1.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目生翳膜 

本品味辛质轻升散,善于疏散头面风热,明目退翳,用治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生翳膜者,常与荆芥、决明子、龙胆草等同用。

2.风热头痛 

本品有疏散风热,止痛作用,治疗风热头痛,可与薄荷、菊花、牛蒡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阴虚血亏之眼疾者不宜用。

4.木贼

EquisetumhyemaleL.

来源:

本品为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hyemaleL.的干燥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阴于。切段。本品气微,味甘淡、微涩,嚼之有沙粒感。以茎粗长、色绿、质厚、不脱节者为佳。生用。

相关名字:

节节草、无心草、接骨叶、笔杆草、节骨草、木贼草、锉草、响草、笔管草、笔筒草、擦草、笔头草。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湖北。

性状鉴别: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厘米。根状茎粗短,黑褐色,横生地下,节上生黑褐色的根。地睛茎直立,单一或仅于基部分枝,直径6-8毫米,中空,有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纵棱沟壑0-30条,粗糙。叶退化成鞘筒状,包于节间。孢子囊穗顶生,紧密,长圆形,先端尖头,无柄,袍子具弹丝。

本品呈长管状,不分枝,长40~60cm,直径0.2~0.7c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18~30条纵棱,棱上有多数细小光亮的疣状突起;节明显,节间长2.5~9cm,节上着生筒状鳞叶,叶鞘基部和鞘齿黑棕色,中部淡棕黄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周边有多数圆形的小空腔。气微,味甘淡、微涩,嚼之有沙粒感。

性味归经:

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主治病证:

1.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本品功能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较少用于一般风热感冒,而主要用于风热上攻于目,目赤肿痛,多泪,目生翳障,常与蝉蜕、谷精草、菊花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药同用。若肝热目赤,可与决明子、夏枯草、菊花等清肝明目药配伍。

2.出血证 

本品兼有止血作用,但药力薄弱,较少单独使用,宜与其他止血药配伍治疗出血证。如治疗肠风下血,可与地榆、槐角、荆芥等配伍;治疗外伤出血,用本品配伍三七、黄柏、五倍子等药。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气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目疾由于怒气及暑热伤血、暴赤肿痛者,非其所任。②《本草汇言》:多服损肝,不宜久服。③《本经逢原》:多用令人目肿,若久翳及血虚者非所宜。

5.浮萍

LemnaminorL

来源:

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萍Spirodelapolyrrhiza(L.)Schleid.的干燥全草。

6~9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本品气微,味淡。以色绿、背紫者为佳。生用。

相关名字:

苹、水萍、田萍、萍子草、九子萍。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鉴别:

叶状体对称,表面绿色,近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全缘,上面稍凸起或沿中线隆起,脉不明显,根白色,根冠钝头,根鞘无翅。叶状体背面一侧具囊,新叶状体于囊内形成浮出,以极短的细柄与母体相连,随后脱落。果实无翅,近陀螺状,种子具纵肋。

扁平叶状体,卵形或卵圆形,长径2~5毫米。上表面淡绿色至灰绿色,偏侧有一小凹陷,边缘整齐或微卷曲。下表面紫绿色至紫棕色,着生数条须根。体轻,手捻易碎。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辛,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

宣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

本品辛寒,质轻上浮,有宣肺发汗,疏散风热之功,较宜于风热感冒,发热无汗等症,可与薄荷、蝉蜕、连翘等同用。若风寒感冒,恶寒无汗,亦可与麻黄、香薷、羌活等发散风寒药同用。

2.麻疹不透 

本品辛散,能疏散风热,解表透疹。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薄荷、蝉蜕、牛蒡子等同用。

3.风疹瘙痒 

本品辛散,具有祛风止痒之功,可用治风邪郁闭肌表,风疹瘙痒。偏于风热者,多与蝉蜕、薄荷、牛蒡子等辛凉类疏风止痒药同用;偏于风寒者,多与麻黄、防风、荆芥等辛温类祛风止痒药同用。

4.水肿尿少

本品上可开宣肺气而发汗透邪,下可通调水道而利尿消肿,故以治疗水肿尿少兼风热表证者为宜,可单用,或与麻黄、连翘、冬瓜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使用注意:

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nx/7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