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马铃薯栽培品种时,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产量:马铃薯种植者应注意查阅资料,多方询问有关单位,了解品种在本地生产的产量情况,科学分析,不应盲目去外地调马铃薯种薯。
栽培方法:主要应考虑是作一季栽培,还是二季栽培。如果每年种一季,要求选用休眠期长、耐贮藏、且播种后不会闷生缺苗的品种。单作以强调高产、优质为标准。
抗病性:山区栽培一定要抗马铃薯晚疫病,最好也能抗马铃薯环腐病。
总体来说,应当根据无霜期的长短,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中、晚期品种为主,要求品种具有较长的休眠期、较好的贮藏性、较强的抗逆性和良好的丰产性,还要求能及时上市。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标准
优良品种的标准:第一是丰产性强,即产量高;第二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能抗病虫害、抗旱、抗涝、抗其他自然灾害,在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及生长环境中,都能很好地生长;第三是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第四是有其他特殊优点等。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选用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选用要根据以下三方面来确定:
首先是种植目的,种植者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是种植鲜食菜用型马铃薯供应市场,还是种植加工型马铃薯供应加工厂,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种类型的优良品种。
第二是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及当地的种植习惯和种植方式等因素,选用不同的优良品种。如城市的远近郊区或有便利交通条件的地方,可选用早熟菜用型优良品种,以便早收获,早上市,多卖钱。在二季作区及有间套作习惯的地方,可考虑下一茬作物以及植株高矮、繁茂程度、是否遮光等问题,选用早熟株矮、分枝少、结薯集中的优良品种。在北方一季作区的交通不便、无霜期较短的地方,可选用中晚熟品种,以便充分利用现有的无霜期,取得更高的产量;如果选用太早熟的品种,则收获后产品也是运不出去,卖不掉,而且余下的无霜期又不能种下一茬作物,这就白白浪费了土地和时间。
第三是根据优良品种的特性来选用,比如在降雨较少、天气干旱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可选用抗旱品种;在南方雨水较多的地方,可选用耐涝的品种;在晚疫病多发地区可选用抗晚疫病的品种等。一季作地区一般应选用抗病、高产的中晚熟或晚熟种。我国一季作区大都没有灌溉条件,主要靠降水种植马铃薯,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播种后,经常遇到干旱,中晚熟或晚熟品种生育期长,前期受干旱发育迟缓,后期雨季到来时仍能获得高产。
选择优良马铃薯品种除考虑地区性外,还应根据种植者的目的和用途作选择。近些年来为防止马铃薯病毒性退化,各地科研单位和技术部门都在大力开展马铃薯的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工作,并在生产小薯和微型薯的快繁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在选用品种的同时选用脱毒种薯也很重要。
马铃薯为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年到年的秘鲁南部地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马铃薯什么品种好吧!
费乌瑞它费乌瑞它别名:鲁引1号、大引1号、津引1号、荷兰15,由农业部种子局从荷兰引进的马铃薯品种。
该品种株型直立,茎杆粗壮,株高50~60cm,叶大而下垂,侧小叶4~5对,叶缘呈微波状;花浅藕荷色,花粉较多,天然结实性强,生育期90天左右,结薯集中,块茎膨大快,薯块大而整齐,薯型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表面光滑,芽眼小而浅,美观大方,耐贮藏。
该品种既适合加工用也适合鲜食。植株对A病毒(PVA)免疫,高抗马铃薯Y病毒(PVY),中抗马铃薯X病毒(PVX),对马铃薯癌肿病毒免疫;该品种易感晚疫病,应及早防治。
:该品种适宜性较广,黑、辽、内蒙、冀、晋、鲁、陕、甘、青、宁、云、贵、川、桂等地均有种植,是适宜于出口的品种。在山西适宜大同、忻州、朔州、吕梁、太原、临汾、长治等地做早熟栽培。
早大白“早大白”马铃薯为极早熟品种,生育天数60~65天。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薯块好看。结薯集中,大中薯率(商品率)高达90%以上。品质好,适口性好。
“早大白”马铃薯的适应性较广,我国南北方均可栽培种植。适于高水肥栽培。一般亩产公斤,高产可达公斤以上。
“早大白”马铃薯采用脱毒种薯,播种前晒种催芽,种植密度株/亩左右为宜。由于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因此种植技术上要掌握“深栽、浅埋、多次覆土”的原则,生育期间要注意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超白“超白”马铃薯为极早熟菜用型品种,由辽宁省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植株生育茂盛,长势强,株高40厘米左右。茎绿色粗壮,叶片肥太平展,叶色浓绿。花白色。结薯集中,块茎圆。白皮白肉,大而整齐,大中薯率为7l~84%,表皮光滑品质较好,淀粉含量为12.5~13.4%。
“超白”马铃薯适宜于辽宁、河北、江苏和安盘等地二季作区及城郊种植,平均每亩(1亩)产量为千克左右。
“超白”马铃薯种植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左右。种植中要加强管理,及时灌溉,重施优质腐熟基肥。
中薯2号“中薯2号”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LT-2作为母本、DTO-33作父本杂交育成。植株为扩散型,株高50~70厘米,主茎粗壮,整薯播种一般3~4个茎,茎浅紫褐色。叶色深绿。花冠紫红色,花药橙黄色,花粉多,天然结果性强,花多浆果大,种子多。块茎扁圆形,薯皮和薯肉淡黄色,表皮光滑,芽眼较浅等。
“中薯2号”块茎品质好,淀粉含量14~17%,维生素C克鲜薯80毫升,还原糖含量低于0.2%,适合食用和加工。生育期从出苗至成熟50~60天左右。田间生长发育旺盛。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单株结薯4~6块,休眠期短,40天即可通过休眠,食用品质优良,耐贮藏。一般单产~千克/亩。
“中薯2号”适宜在我区冬种栽培,可适当密植,以~株/亩为宜。栽培上要求土壤有中上等肥力,生长期需求肥水充足,不适于旱地栽培,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用。栽培管理采用一促到底,作为早熟蔬菜栽培种植。
中薯4号“中薯4号”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年育成,为极早熟类型品种。出苗到成熟60天左右。生长势较强。株型直立,株高50厘米左右,分枝数少,茎绿色,基部呈淡紫色。叶深绿色,复叶挺拔、大小中等,叶缘平展,花冠淡紫色,能天然结果。
“中薯4号”块茎长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60天左右,耐瘠薄,蒸食品质优,一般每亩产公斤左右。
“中薯4号”每亩~株。播前催芽,施基肥,加强前期管理,及时培土中耕,促使早发棵、早结薯,结薯期和薯块膨大期及时灌溉,收获前一周平灌以利收获贮存。适合与棉花、玉米等作物间套作。
克新4号“克新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于年用“白头翁”作母本、“卡它丁”作父本杂交育成。株型开展,分枝少,株高60厘米左右,茎绿色,生长势中等,叶浅绿色,茸毛中等多。复叶大小中等,叶缘平展,侧小叶4对,排列疏密中等,花序总梗大小中等、整齐。花冠白色,花药黄绿色,花粉少,一般无浆果。
“克新4号”块茎扁圆形,黄皮有网纹,薯肉淡黄色,芽眼数目中等、浅,结薯集中,薯块中等大小较整齐。块茎休眠期短,极耐贮藏。早熟,生育日数70天左右。块茎食味好,蒸食品质优。一般亩产量为千克左右,常耕栽培以每亩株左右,免耕栽培以每亩株左右为宜。
“克新4号”适宜在我区秋种和冬种,品种早熟、植株较矮,应适当密植。生产上必须采用优质脱毒种薯,可以选择使用二级原种和一级种薯。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生长期需水充足,不适在干旱在区种植。及早预防晚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
东农号“东农号”极早熟,出苗55~60天收获。株高45厘米左右,茎直立、绿色,分枝数中等,复叶较多,叶缘平展,生长势强。花冠白色,花药黄绿色,不能天然结实。块茎椭圆形,中等大小,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
“东农号”适合食品加工和出口,一般单产~千克/亩,高产可达千克/亩以上,常耕栽培以每亩~株,免耕栽培以每亩~株为宜。
“东农号”适宜在我区秋种和冬种,秋种的理想品种,早熟、植株较矮,应适当密植。生产上必须采用优质脱毒种薯,可以选择使用二级原种和一级种薯。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生长期需水充足,不适在干旱在区种植。及早预防晚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
鲁引一号“鲁引一号”属极早熟菜用型品种,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株型开履,分枝中等,株高60~70厘米。茎绿色,长势中等,花白色,易落花落蕾。块茎椭圆,黄皮浅黄肉,表皮光滑,块茎大小中等整齐,芽眼深度中等。
“鲁引一号”适宜于中原二季作区种植,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耐贮藏,生育期60天左右,一般每亩产千克。
“鲁引一号”适宜密度为每亩裁~株,秋播比春播密度要大一些,不能脱水脱肥。
黄麻子“黄麻子”因表皮黄色有网纹而得名,不仅早熟、高产、质佳、味好、淀粉含量高,而且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耐贮耐运。株高45~50厘米,植株直立,繁茂性中等。茎绿色,茎翼直。叶色深绿,顶小叶长卵形、顶端尖。开花习性好,华多且花期长。花冠淡紫色,花药橙黄。花粉孕性好,有天然结实。
“黄麻子”的匍匐枝短,结薯集中。单株结薯7~8个,大中薯占80%以上。单株产量~克。块茎长椭圆形,薯皮黄色有网纹,薯肉浅黄色,芽眼较多,顶部芽眼较深。丰产性好,一般产量为~千克/亩,高产地块可达~千克/亩。常耕栽培以每亩株左右,免耕栽培以每亩株左右为宜。
“黄麻子”品种早熟、植株较矮,适于密植。生产上必须采用优质脱毒种薯,可以选择使用二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及时预防环腐病和青枯病。
花号“花号”是黑龙江省花园农场自选自繁逐渐形成的当地当家品种,中早熟,生育期75天左右,植株长势强,株型直立,分枝多,复叶大,大薯率高,茎绿色,花紫色,块茎扁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深,抗晚疫病。
“花号”丰产性好,耐肥水,淀粉含量l5%左右,一般亩产公斤以上,可用于淀粉加工。常耕栽培以每亩株左右,免耕栽培以每亩株左右为宜。
“花号”适宜在我区秋种和冬种,植株和块茎均抗晚疫病,可以选择使用二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生长期需肥水充足,及时预防环腐病和青枯病。
中薯三号“中薯三号”属中早熟菜用型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培育成。株型直立,分柱少,株高55~60厘米。叶茎绿色,花白色。块茎扁圆或扁椭圆形,表皮光滑,皮肉均为黄色,芽眼浅。薯块大而整齐,耐贮藏,结薯集中,不抗晚疫病。
“中薯三号”适宜于水浇地种植,栽植密度为每亩O~株,一般每亩产量为千克左右。
“中薯三号”适合二季作且南方冬作种植,适应性广。在北京市,河北省和福建省厦门地区均有种植,表现增产。
尤金“尤金”为早熟品种,生育天数75天左右。株高60厘米,花冠白色,叶色深绿,茎色紫褐。干物质含量20%,淀粉16%左右,还原糖0.02%,油炸薯片成品率高,色泽金黄而均一,外观食欲感强,品味香脆可口,较抗病毒病和晚疫病,对Y病毒表现田间过敏反应,薯块抗腐烂,耐贮运。
“尤金”常耕栽培以每亩~株,免耕栽培以每亩~株为宜。块茎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平浅,两端丰满,结薯集中,大中薯率80以上,产量一般千克/亩。
“尤金”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前期管理以促为主,生产上采用优质脱毒种薯,可以选择使用二级原种和一级种薯,及早预防晚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
内薯三号“内薯三号”是一个中早熟品种,生育天数85~90天。块茎卵圆或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烹调品质非常好,深受城镇居民喜爱。炸片色泽和质量优良,相当于大西洋,是一个非常好的加工品种。该品种出苗快,块茎形成和膨大早,耐贮藏。植株对卷叶病毒抗性较好,对花叶病毒有很强的耐病性,病毒病退化缓慢。
“内薯三号”喜水肥,适于在肥沃土地和城郊种植。一般亩产为~公斤,最高可达公斤以上。
“内薯三号”采用脱毒种薯。播种密度以3~株/亩为宜。现蕾期要及时中耕培土、浇水。
克新3号“克新3号”株型开展,分枝数中等,株高约65厘米,茎绿色,生长势强。叶绿色,复叶大,茸毛少,叶缘顶部圆形,黄皮淡黄肉,表皮较粗糙,块茎大而整齐,芽眼多而深,结薯集中。半光生幼芽基部椭圆形、暗紫色,顶部尖形、浅紫色,茸毛多。块茎体眠期长,耐贮藏。
“克新3号”中熟,生育日数95天左右,一般亩产量为千克左右,常耕栽培以每亩株左右,免耕栽培以每亩株左右为宜。
“克新3号”抗性较好,生产上必须采用优质脱毒种薯,可以选择使用二级原种和一级种薯。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生长期需肥水充足,不适在干旱在区种植。及早预防晚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
克新18号“克新18号”为中晚熟品种,冬种生长期95天左右(出苗后到成熟),与克新3号相近。株型直立,株高60厘米,株丛繁茂,茎粗壮,复叶肥大,叶色浓绿,茎绿带褐色。花冠深紫红色,开花期长,结实性差。单株结薯5~7个,大、中薯率85%以上,薯块大而整齐,结薯集中。薯块圆型,薯皮黄色、光滑,薯肉淡黄色,芽眼较浅,商品性好。
“克新18号”耐贮性强,丰产性好,一般平均亩产量公斤,最高亩产量可达3公斤。常耕栽培以每亩株左右,免耕栽培以每亩株左右为宜。
“克新18号”对光周期不敏感,适宜在全区范围种植。生产上必须采用优质脱毒种薯,可以选择使用二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种植时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施足基肥,土壤水分保持在60~70%。在封行前,有条件的可辅施少量P、K肥促进薯块膨大。及时预防晚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
蒙薯九号“蒙薯九号”为中熟品种,生育日数天左右。块茎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结薯集中,单株结薯8~12块,大中薯率85%以上,食味好,淀粉含量18.7%。薯块耐贮性强,田间烂薯率极低,对晚疫病田间属高抗类型,退化轻,轻感卷叶、束顶,退化株率低于0.5%。
“蒙薯九号”在水旱地皆可种植,耐水肥,适宜于坡地、沙壤土等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为一高产、高淀粉品种,一般亩产公斤,高产可达公斤以上。
“蒙薯九号”采用脱毒种薯。种植密度3~株。
克新1号“克新1号”株型开展,分枝数中等,株高70厘米左右。茎粗壮、绿色。叶绿色,复叶肥大,侧小叶4对,排列疏密中等。花序总梗绿色,花柄节无色,花冠淡紫色,有外重瓣,雄蕊黄绿色,柱头2裂,雌蕊败育,不能天然结实。块茎椭圆形,块大而整齐,薯皮光滑,白皮白肉,芽眼深度中等。块茎休眠期长。
“克新1号”生育期从出苗至成熟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结薯早,块茎膨大早而快。抗Y病毒和卷叶病毒,高抗环腐病,耐旱耐束顶,较耐涝。产量一般~千克/亩。
“克新1号”生产上可以采用优质脱毒种薯,可以选择使用二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在干旱地区种植。该品种较抗PVX、PVY病毒,中抗晚疫病、环腐病。及早预防晚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
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