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识细胞污染

北京最好的雀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8714315.html

你碰到过细胞污染吗?你知道常见的细胞污染有哪些吗?我们如何避免细胞污染呢,那又如何拯救被污染的细胞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常见细胞污染

化学污染:如培养基、血清和水中的杂质、内毒素、增塑剂和去污剂等对细胞生长和健康的影响

生物污染:今天的重点来了

细菌

细菌是一大类广泛存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直径一般为几个微米,外形多样,例如: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细菌由于分布广泛、生长迅速以及体积大小的特点,与酵母和霉菌一起构成了细胞培养中最常遇到的生污染物。培养物被细菌污染后,几天内即可通过简单的肉眼观察发现;被感染的培养物通常呈云雾状(即:浑浊状),有时表面会覆盖一层薄膜。另外,经常还会发现培养基的pH值突然降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细菌为细胞之间移动的微小颗粒,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分辨出各个细菌的形状。

下列模拟图像显示了贴壁生长的细胞被大肠杆菌污染。

酵母

酵母是真菌界的一种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大小从数微米(多见)到40微米(罕见)不等。与细菌污染类似,培养物被酵母污染后也会变得浑浊,特别是进入污染后期时。培养物被酵母污染后pH值变化极小,污染严重时pH值才会升高。在显微镜下,酵母呈单个卵圆形或球形颗粒,有些会芽生出较小的颗粒。下列模拟图像显示了贴壁生长的细胞接种24小时后被酵母感染。

霉菌

霉菌是真菌界的一种真核微生物,以被称为菌丝的多细胞丝状体形式生长。这些多细胞丝状体构成的交联网络含有遗传性相同的细胞核,被称为集落或者菌丝体。与酵母污染类似,霉菌污染初期培养物pH值会维持稳定,污染加重后pH值会迅速升高,导致培养物浑浊。在显微镜下,菌丝体通常呈细束状纤维,有时呈较为密集的孢子团块。许多种霉菌的孢子在休眠期均可耐受极端严峻、不利的环境,当其遇到合适的生长条件时才会被活化。

病毒

病毒是一种微观感染性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结构进行复制。病毒体积极小,因而要检测培养物中有无病毒以及将其从细胞培养实验室所用试剂中去除都十分困难。由于大多数病毒对宿主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一般不会对与其宿主物种不同的细胞培养物造成不良影响。但是,使用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物时却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特别是当实验室培养的是人或灵长类动物细胞时。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一组抗体的免疫染色、ELISA实验或者采用适当病毒引物的PCR技术可以检测出细胞培养物的病毒污染。

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简单细菌,被认为是能够自我复制的最小的生物。由于体积极小(一般小于1微米),支原体的检测十分困难,除非其达到极高的密度,导致细胞培养物变质,在此之前往往没有明显的感染征象。有些生长缓慢的支原体可能会在培养物中持续存在,而不会导致细胞死亡,但是这些支原体会改变培养体系中宿主细胞的行为和代谢。慢性支原体感染的可能表现包括:细胞增殖速度降低、饱和密度下降以及悬浮培养物凝集;但是,唯一切实有效的检测支原体污染的方法就是采用荧光染色(例如:Hoechst)、ELISA、PCR、免疫染色、放射自显影或者微生物学测定技术定期检测培养物。

黑蛟虫

说到黑蛟虫,小编全是眼泪啊!有次做稳转细胞系,前期花了快一个月的功夫筛阳性细胞,好不容易筛出来了,结果后来发现细胞长得特别慢,培养3天以上就尽是些黑色小粗体,但在显微镜下观察不是细菌污染,也没真菌污染,PCR证明也没有支原体,结果找pubmed一搜,原来罪魁祸首是它,小编的多盘细胞全都得扔了,心都在滴血啊!谁都不知道所谓的“黑蛟虫”是什么东西。据说是纳米级的细菌。低倍下为黑色点状,高倍下可看见黑色的小虫游来游去。培养液颜色、透明度无明显变化,一般不会太影响。但是如果太多了,也会影响细胞生长和一般实验结果(如果你不幸做的细胞生长实验,那就惨了)黑蛟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穿透滤膜,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重点要说的是有些品牌的血清中曾经发现过黑蛟虫,所以小编也是奉劝各位看官,血清只买贵的才是硬道理啊!

螨虫

螨虫常见于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实验,其形态呈杆状,能自主直线游动,速度相当快,污染源一般来自小鼠毛发等。

原虫

原虫污染很少见,但一般被发现就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细胞基本没救了。

交叉污染

交叉污染最著名的一个案例就是上千篇文章中所用细胞系被HeLa细胞污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遗传学家ChristopherKorch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在15年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有78株广泛应用的细胞系被证明受到了污染。例如,甲状腺细胞系中含有膀胱癌细胞成分,正常的子宫组织事实上完全变成了乳腺癌细胞。这些污染都对基础科研造成很大的困扰。Korch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找到了两株存在严重污染的"明星"细胞系。一个是HEp-2细胞系,在他的统计结果中,有发表在种杂志上的篇文章中使用的HEP-2存在癌细胞Hela的污染,另外一个是INT细胞系,有发表在种杂志的篇文章中使用的这种细胞系同样受到了Hela的污染。根据他的估算,这两种污染对初始研究总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7亿美元,而对后续的跟踪研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35亿美元。然而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影响。这种实验材料的不纯净,造成后续实验结果的不可靠,将会对基础科学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所以从声誉好的细胞库获取细胞系(比如ATCC)、定期检查细胞系的性质以及采用良好的无菌技术是有助于避免交叉污染的惯例方法。通过DNA指纹图谱、核型分析和同位素分析可以确认细胞培养物有无交叉污染。

抗生素的使用

人不能滥用抗生素,细胞也是一样的,小编曾经养过一株CHO细胞,硬是对1mg/ml的G没有任何反应。细胞培养时不应常规使用抗生素,因为连续使用抗生素会促进抗生素耐药性细胞株的产生,导致轻度污染持续存在。一旦将抗生素从培养基中去除,这种轻度污染最终将发展成大规模污染,而且连续使用抗生素还会掩盖支原体感染及其他隐性污染。另外,有些抗生素会与细胞发生交叉反应,干扰您研究的细胞过程。抗生素只能作为对付污染的最后手段而且只能短期使用,并应尽快撤除。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则应同时进行无抗生素培养,以便作为鉴别隐性感染的对照。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养细胞是个细致活儿,伺候细胞比伺候自己孩子还要难,那么今天我们了解了细胞污染的各种元凶,我们如何避免污染,又如何最大程度的去除污染,留个悬念,咱们下周三再见。

以上内容部分选摘自《细胞培养基本知识手册》

购买方式:

1.登录Ulab.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tp/7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