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048343.html?ivk_sa=1024320u
“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把东兴区打造成中国天冬之乡。”在内江市东兴区日前召开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工作座谈会上,来自重庆和内江两市的相关专家、部门负责人对东兴区中医药产业发展寄予厚望。
东兴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东兴区抓住国家复兴中医药的契机,立足林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着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目前,东兴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框架已初具雏形。
9月7日,在位于东兴区白合镇的内江蕊尚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天冬种植基地,人们正在查看天冬长势。
资源丰富药企引领
年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初步探明,东兴区有中药资源余种。年底,全区中药材种植涉及铁皮石斛、枳壳、天门冬、黄精、栀子、桑、蜀椒等13个品种,面积达7.8万余亩,总产值3亿元。
如果说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东兴区打造中国天冬之乡给足了底气,那么,龙头药企则为该区发展中医药事业鼓足了勇气。
四川千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该公司依托植物组培开展中药材及特色植物种苗无性繁殖、种植、加工、提取、销售,以中医药业为基础,多产业融合发展,在东兴区田家镇双桥村投资余万元建设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达亩。公司打造的四川千草中医药康旅文化村,是内江唯一的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通过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后劲十足。
位于田家镇的四川涪丰药业有限公司,填补了内江市中药饮片产业空白。该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在云台村、月亮村等村建立的栀子种植基地面积过亩,盛产期年产值达万元以上。位于东兴区石子镇七星村枳壳种植基地面积达余亩。该公司集中药材种植、生产、销售、医药批发为一体,生产的中药饮片品种达种,年总产量吨、产值0余万元。
四川菲德力制药有限公司集生化原料药和中西药制剂研制、生产、经营为一体。该公司GMP生产基地占地面积40平方米,生产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散剂五大剂型和胰酶、胃蛋白酶、胃膜素、人工牛黄等8个原料药,生产中成药10余种。
科学规划明晰方向
天冬栽培历史悠久,在疾病防治和健康养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据内江市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吕向阳介绍,内江天冬是内江唯一上了《中国药典》的道地药材。东兴区志记载,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东兴区郭北镇便建成川天冬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验地。据东兴区卫健局医政股股长刘雄伟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内江天冬种植鼎盛时期,规模达3万亩,当时主要用于生产蜜饯,但随着内江糖业的衰落而萎缩。“目前,东兴区天冬规模虽然不大,但品质极佳,市场认可度高。”
年,东兴蕊尚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东兴区白合镇龙井村建成,该基地以种植道地药材天冬为主,种植面积约亩,育苗10万余株。当年,东兴区出台的《中医药产业实施意见》中,将内江天冬纳入全区重点培育项目。东兴区卫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东兴区将在水源条件好的小清流河流域,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设10至15万亩内江天冬基地。其中,核心示范基地0亩。
年,东兴区田家镇铁皮石斛、栀子、石子镇枳壳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带已成形,全区中草药材面积达到1.2万余亩。《内江市东兴区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建设规划》《内江市东兴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加快东兴区中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为全区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指明了路线图。
“不光卖鲜货,还要规划精深加工,同时带动服务业、旅游、康养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据业内人士设想,以中药材为引领,东兴区将探索医养结合,发挥中医养生、养老和防病治病等方面的优势,配套医疗护理、康复辅具、文娱活动等,开发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高位推动全速发力
东兴区林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发展中药材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近年来,作为全国中医药先进县(区)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东兴区更是抓住国家复兴中医药的契机,全速发力中医药产业。
年4月,四川省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江市也随之提出以内江天冬为龙头带动内江枳壳、佛手等中药材产业发展,并提出打造“中国天冬之乡”的目标。
结合东兴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东兴区委书记、区长康厚林表示,东兴区将力求把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同市场接轨,全面提升东兴区中药产业的层次,实现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
在当日的座谈会上,康厚林提出,东兴区要抓紧成立区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建立推进机制,并出台发展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为打造“中国天冬之乡”,东兴区依托石子镇七星村亩天冬核心种植区,计划辐射带动种植面积10万亩,同时加快一、二、三产融合。
围绕天冬、铁皮石斛、黄精、花椒、桑等药食同源品种,东兴区正探索开发旅游食品、健康食品、休闲食品,建立东兴区药食同源加工基地。
目前,医院整体搬迁在即,东兴区计划通过专科联盟和建立医联体等模式,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随着原产地道地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有望在现有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上,同步开发科普、采摘、加工、养生保健、旅游观光等功能,建成若干功能齐全、地域特色明显的中医养生旅游基地,“中国天冬之乡”呼之欲出。
天冬Tiandong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干燥块根。
相关名门冬、天门冬、炙天冬、地门冬、浣草、天棘。
图片产地主产于贵州、四川、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性状鉴别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饮片呈类圆形的薄片。切面淡黄白色或淡棕色,角质样,半透明,具黏性,中心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肾经。性能特点本品甘润补,苦泄降,寒能清,入肺、肾经,为清滋滑润之品。既润肺止咳、清肺降火,又滋肾养阴、生津止渴,还清润肠燥而通便,善治阴虚火旺诸证。
功效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1)肺热燥咳,顿咳痰黏,劳嗽咯血。(2)骨蒸潮热,津伤口渴,阴虚消渴。(3)肠燥便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使用注意本品大寒滋润,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服。
故事天冬又称天门冬,是多年生攀缘植物,叶子似松针,花朵很小,比针头略大,一般生长在路旁、山坡或者荒地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野草。就是这种不起眼的植物却被很多名人赞美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冬与名人的故事吧。
宋代理学家朱熹喜欢天冬,他觉得这种植物比人工种植的花草更有一番风韵。在他的窗前就长有天冬,在一天雨后,朱熹见窗外的天冬形态幽美,清新脱俗,于是吟诵道:“高萝引蔓长,插楦垂碧丝,西窗夜来雨,无人领幽姿。”
明代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为了联合张献忠攻打腐败的明代王朝,亲自去拜会张献忠。不巧的是张献忠的正室正好当天生产,张献忠一直守在夫人身旁,只好让副将来迎接。副将将李自成迎进内室,摆上茶点果品叙话。李白成等了半个时辰还不见张献忠,大怒,拍桌子道:“张献忠竟然如此怠慢与我!”副将忙解释道:“大帅息怒,张将军确实是夫人生产,离不得身,大帅先尝尝这个,张将军马上就来。”李自成见仆人端上一盘佐茶食品,色泽鲜亮,异香扑鼻,玉洁冰清,随口问道:“这是何物?”副将答:“这是天冬蜜饯,请品尝。”李白成尝后感其味甜美,滋润化渣,沁人心脾,妙不可言,于是怒火全消,赞道:“果然美味。”副将见状说道:“这天冬不仅好吃,还能滋阴润肺,清肺降火。大帅稍安勿躁,张将军马上就来。”又过了半个时辰,张献忠待妻子诞下麟儿后,立即赶来与李自成商量伐明事宜,这是后话。
天冬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上品,具滋阴润肺、除火止咳之功效。以天门冬汁液为酒曲,可以制出融合天门冬药性的米酒,叫天门冬酒。天门冬酒据说是“坡仙”苏轼居儋期间的发明。《山居要录》中详细记载了苏东坡的天门冬酒酿法:“醇酒一斗,曲麦一升,好糯米五升,作饭,取天门冬汁浸,先将酒浸曲如常法,候炊饭适寒温,用煎和饮令相入酿之。春夏七日,秋冬十日熟。酒初熟味酸,久停则美香,余酒皆不及。”
苏东坡在其《东坡酒经》中也有类似的酿法记载。他还以诗句表达自酿自饮天门冬酒时的喜悦心情,诗云:“自拔床头一瓮云,幽人先已醉浓芬。天门冬熟新年喜,米曲春香并舍闻。”想来天门冬酒已为时人接受。
来源
四川经济网
编辑
李弘审核
毛春燕
觉得好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