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园里的鸟,你能认出几种

如果有一类生灵

可以联结我们与天空

满足所有广袤的幻想

就属那些鸟儿吧

李依航摄

作为中国最美大学之一,武汉大学坐拥五千余亩土地,其间还坐落着大大小小的山丘,联结山水,延向四方,栖息或路过这里的生灵不计其数。你可能将所有从头顶掠过的鸟儿,都笼统地称为“鸟”,但是,它们同你一样,有着自己的名字。对于它们,你了解多少呢?

武汉大学辽阔的校园和适宜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武汉市区的核心观鸟区之一,占武汉市鸟类种中的一半以上。据年数据,武大校园内光是记录在册的鸟类就有种。

想必这些小鸟中,有你见过的,有你没见过的,有你叫得上名字的,也有你对不上号的。今天,珞珞珈珈简单挑出30种较为常见的鸟类,带你领略领略这些野生小精灵们的风采。

先来看看我们的“熟鸟”

五个老朋友↓喜鹊李明璞摄

↑灰喜鹊裴逸摄

↓珠颈斑鸠李明璞摄

↑山斑鸠李明璞摄

←麻雀李明璞摄

此五类应算是人们老朋友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几乎遍布它们的足迹,想必在你的故乡,也有它们四处蹦跶的身影吧,或许某天,你能从羽翼间找到一点故乡的影子。

除了这些远近闻名的小天使,还有一些丛林里的常客,时常出现在你上下课的路上。有时在路上偶遇他们,你可能也会感慨:“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却依旧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想知道那神秘身影究竟都该如何称呼?

这就为你揭晓答案

棕背伯劳

李云飞摄

全校可见,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单独活动。性凶猛,不仅善于捕食昆虫,也能捕杀小鸟、蛙和啮齿类。领域性甚强,特别是繁殖期间,常常保卫自己的领域而驱赶入侵者,当见人或情绪激动时,尾常向两边不停地摆动。

乌鸫

李明璞摄

全校可见,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夜间受到惊吓时会飞离原栖地。

远东山雀(大山雀)

李明璞摄

全校可见,性格活泼而大胆,不甚畏人。行动敏捷,常在树枝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边飞边叫,略呈波浪状飞行,波峰不高,平时飞行缓慢,飞行距离亦短,但在受惊后飞行也很快。

红头长尾山雀

裴逸摄

全校可见,是一种山林留鸟,活泼。常从一棵树突然飞至另一树,不停地在枝叶间跳跃或来回飞翔觅食。边取食边不停地鸣叫,叫声低弱,似“吱一吱一吱”。

白头鹎

李云飞摄

喜欢将巢筑在相思树或榕树上,在都市中常见以枯草或芒草穗筑碗形巢于阳台花木、树丛盆栽之中。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头翁的繁殖期,这段期间,如果见到一只白头翁单独站在突出的枝头或是树顶上高声鸣叫,过不了多久,另一只白头翁飞过来,两只鸟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它们在互唱情歌了。

黑脸噪鹛

李云飞摄

武汉观鸟会的logo原型,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集群较大。常在荆棘丛或灌丛下层跳跃穿梭,或在灌丛间飞来飞去,飞行姿态笨拙,不进行长距离飞行,多数时候多是在地面或灌丛间跳跃前进。活动时常喋喋不休地鸣叫,显得甚为嘈杂。

黑尾蜡嘴雀

裴逸摄

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成群,有时集成数十只的大群。频繁地在树冠层枝叶间跳跃或来回飞翔,或从一棵树飞至另一棵树,飞行迅速、两翅鼓动有力,在林内常一闪即逝。性活泼而大胆,不甚怕人。

丝光椋鸟

风行摄

每年于11、12月成大群在校园上空飞翔,非常壮观。喜结群,爱栖息于电线、丛林、果园及农耕区,筑巢于洞穴中。冬季聚大群活动,夏季数量少,迁徙时成大群。性较胆怯,见人即飞,鸣声清甜、响亮。

黄腹山雀

裴逸摄

冬季校园内甚为常见,除繁殖期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时候成群,常成10~30只的群体。在高大的阔叶树或针叶树上,有时也与大山雀等其他鸟类混群。整天多数时候在树枝间跳跃穿梭,或在树冠间飞来飞去,频频发出“嗞、嗞、嗞”的叫声。

戴胜

李明璞摄

可见于教五草坪、信管院后小山丘和情人坡,多单独或成对活动。飞行时两翅扇动缓慢,成一起一伏的波浪式前进。停歇或在地上觅食时,羽冠张开,形如一把扇,遇惊后则立即收贴于头上。性情较为驯善,不太怕人。

黑卷尾

颜军摄

常见于珞珈山、人文馆后和枫园,性喜结群、鸣闹、咬架,是好斗的鸟类,习性凶猛。特别在繁殖期间,如红脚隼、乌鸦、喜鹊等鸟类侵入或临近它的巢附近时,则奋起冲击入侵者,直至驱出巢区为止。

家燕

tobi摄

常见于梅园樱园和人文馆后,善飞行,整天大多数时间都成群地在房屋及绿植上空不停地飞翔。有时还不停地发出尖锐而急促的叫声。

金腰燕

李云飞摄

常见于樱园和人文馆后,极活跃。休息时多停歇在房顶、屋檐和房前屋后湿地上和电线上,并常发出“唧唧”的叫声。

北红尾鸲

tobi摄

常见于樱园和人文馆后。中等体型而色彩艳丽,具有明显而宽大的白色翼斑。夏季栖于亚高山森林、灌木丛及林间空地,冬季栖于低低落叶矮树丛及耕地,常立于突出的栖处,尾颤动不停。

黄腰柳莺

裴逸摄

常见于人文馆后、珞珈山和樱园。越冬在中国南方,常见季候鸟。常栖息于亚高山林,夏季高可至海拔米的林线,越冬在低地林区以及灌区,叫声轻柔。

漫步在林间,除了望见那些灵动的身影,你是否也注意过耳畔传来的冥冥歌声?空灵的吟唱背后,是一个个高栖枝头的精灵。你可能知晓它们的声音,但你可否认得它们的模样?

下面就为你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

四声杜鹃

点点摄

校园内常见鸟种,但是一般只闻其声,听起来似“割麦割谷”或“光棍好苦”。

大杜鹃

小强摄

校园内常见鸟种,但是一般只闻其声,大家通常称它为布谷鸟。

噪鹃

C+D摄

校园内夏季常见鸟种,全校均可听到它日夜发出的叫声,重复多达十几次,音速音高渐增,听起来非常凄惨。

除了林间的天使还有水上的精灵,他们嬉戏于浩荡的水面之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知道看到他们,你会不会也羡慕于他们的自由呢?

普通翠鸟

李明璞摄

较常见于月湖和东湖边,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捕鱼本领很强。

黑水鸡

李云飞摄

月湖常见水鸟,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能潜入水中较长时间和潜行达10米以上。游泳时身体浮出水面很高,尾常常垂直竖起,并频频摆动。除非在危急情况下一般不起飞,特别是不做远距离飞行,飞行速度缓慢,也飞得不高,常常紧贴水面飞行,飞不多远又落入水面或水草丛中。

红嘴鸥

风逍遥摄

东湖冬季常见鸟种,在此过冬的红嘴鸥已成为东湖一景,红嘴鸥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部分为夏候鸟。春季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为3-4月。秋季于9-10月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

小??

裴逸摄

常住于月湖水鸟,性怯懦,常匿居草丛间,或成群在水上游荡,极少上岸,一遇惊扰,立即潜入水中。属于日间活动性的鸟类,除了繁殖期间外,夜晚通常停栖于隐密的水塘或湖泊边的草丛中。

白鹭

李明璞摄

常见于东湖。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

池鹭

tobi摄

常见于东湖。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一起,性较大胆。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常与夜鹭、白鹭、牛背鹭等一起组成巢群,在竹林、杉林等林木的顶处营巢。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夜鹭

tobi摄

常见于东湖和月湖。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如无干扰或未受到威胁,一般不离开隐居地。常常待人走至跟前时才突然从树叶丛中冲出,边飞边鸣,鸣声单调而粗犷。

那是几声不知名的啼鸣

却叫醒了整个清晨

那是几道灵动的光影

拂过人群掠经檐顶

那些可爱的小生灵

与武大的湖光山色一起

陪伴我们度过人生中最好的年华

愿你我都珍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

让这里

山与水长存

人与鸟共栖

感谢武汉大学绿舟环保协会的支持

由于数据采集至今已时隔五年

介绍中可能出现一些错误

还请大家体谅指正

来源:武汉大学

-luojia-

资料来源:武汉大学绿舟环保协会

赞赏

长按







































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哈尔滨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vx/3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