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毒支原体感染,又称鸡慢性呼吸道病。本病发展缓慢、病程长,其特征性表现为咳嗽、甩鼻,呼吸时有啰音,气囊炎等。
鸡毒支原体呈球形或卵圆形,革兰氏染色呈弱阴性,姬姆萨染色着色良好。培养时对营养要求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胰酶水解物和酵母浸出液等。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生长缓慢,37℃培养3~5天长成直径为0.25~0.60毫米的荷包蛋样菌落。菌落能吸附鸡的红细胞,可以与其他菌株进行鉴别。MG能凝集鸡的红细胞,可以通过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来诊断本病。MG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均能将其迅速杀死。阳光直射下迅速死亡,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MG对青霉素、醋酸铊不敏感,因此可以将它们加入培养基中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利于本菌的分离。MG对支原净、泰乐菌素、螺旋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等敏感,对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有抵抗力。
各种日龄的鸡和火鸡都可感染,4~8周龄最易感,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传染源是病鸡和隐性带菌鸡。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种蛋垂直传播,有的产蛋期种鸡带菌率可达50%~70%,本病也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本病在鸡群中传播较慢,单独感染支原体的鸡群,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常不表现症状,而呈隐性经过。但当出现气温突变、寒冷、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疫苗接种等因素时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寒冷季节多发。
幼龄鸡发病,症状典型,主要表现精神不振、张口呼吸、咳嗽、喷嚏、甩鼻、气管啰音等。初期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鼻孔堵塞,妨碍呼吸,频频摇头。眼睛流泪,后期眼部肿胀,重者形成“金鱼眼”样。眶下窦肿胀,病程长者,窦内渗出物呈干酪样。病鸡排白色稀粪。本病一般呈慢性经过,病程长达1个月以上。产蛋鸡感染只表现产蛋量、孵化率降低,雏鸡出壳后增重受阻。该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使死亡率升高。
主要表现为气管和喉头有黏液,气囊壁增厚、混浊、有泡沫样渗
出物,病情后期气囊壁有干酪样物质(如珠状),严重时成堆成块。眶下窦充血、出血、有干酪样物质。如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出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须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病原的分离鉴定需要一定条件才能进行,血清学试验最常用的是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方法是取待检鸡血或血清1滴,置于干净的玻片或白瓷板上,滴加鸡毒支原体诊断抗原1滴,混合后轻轻搅拌均匀,作用2分钟观察结果。若出现蓝紫色的凝集颗粒为阳性反应。该方法简便快速,主要对鸡群的感染情况作出判断。本病在临诊上应注意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相区别。
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出现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②药物预防。由于本病能垂直传播,雏鸡的早期用药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如在饮水中加泰乐菌素。
③疫苗接种。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两种,弱毒苗可采用点眼、饮水免疫,不宜滴鼻,蛋鸡和种鸡在6~8周龄和开产前各免疫1次。也可以使用油乳剂灭活苗,雏鸡3~4周龄肌内注射1次,开产前再注射1次。
④净化种鸡群。采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定期检测,淘汰阳性鸡。
⑤治疗。该病尽早治疗效果明显,常用药物有泰乐菌素,强力霉素,50克药兑水斤,若继发大肠杆菌感染时,可配合使用抗大肠杆菌的药物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