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治疗痤疮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52.html
鸡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synoviae,MS)是引起鸡和火鸡传染性滑膜炎(Avaininfectionsynovitis)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的病原。传染性滑膜炎临床上以关节肿大、滑液囊和腱鞘发炎为特征。鸡一旦感染滑膜囊支原体,持续排毒,极难根除,给世界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Olson于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传染性滑膜炎,随后在世界各国均有报道。近年来,鸡传染性滑膜炎的危害逐步加重,导致中国家禽养殖场数百万只鸡死亡。
宁夏地区鸡滑液囊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67.18%,最高达89.67%。川西地区阳性检出率为41.33%,场阳性率为73.33%。
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10个省份不同地区养殖场均有发生,平均感染率为8.89%,平均死亡率为2.16%。
地区MS抗体群体阳性率为%,群内个体阳性率均高于80%;病原群体阳性率为%,群内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5.4%、17%和21%。
华北、华中、华南、东北、西北、华东地区11个省份的发病率为5.75%~25.77%,血清阳性率为30.23%54.67%。病原菌分离率为37.1%。
江苏部分地区鸡场鸡群血清阳性率最高达到82.4%,最低为38.9%,总体平均阳性率为57.7%。
然而,滑膜炎的分布多为区域性,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暴发。
除气囊炎和滑膜炎外,由滑膜炎引起的蛋壳顶端异常(EAA)和产蛋下降综合征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滑膜炎的流行情况的了解,特别是其亚临床感染。
许多免疫抑制病原体可与鸡滑液囊支原体相互作用,导致宿主发生严重疾病。鸡滑液囊支原体亚临床感染合并与禽流感病毒(AIV)H9、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鸡新城疫病毒(NDV)或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更严重的呼吸道或系统性疾病感染。
目前,河南省鸡滑膜支原体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较少,为此,从河南省规模化鸡场采集病死鸡进行鸡滑液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并对某蛋鸡场发生关节肿大跛行的产蛋鸡关节中分离出的1株鸡滑液支原体进行进一步研究,旨在为河南省鸡传染性滑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略)
2结果与分析
2.1鸡滑液支原体的分离培养
PPLO液体培养基发黄后接种PPLO固体培养基,3~10d后,肉眼可见极为细小、光滑、致密的小菌落,半凹陷于培养基内,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菌落形态为特征性的“煎蛋状”。挑取变黄的液体培养基经吉姆萨染色,油镜下观察到菌体形态为球形、椭圆形、丝状或螺旋状(图1)。
A.鸡滑液支原体菌落形态;B.鸡滑液支原体菌体形态
鸡滑液支原体菌落和菌体形态
2.2鸡滑液支原体的鉴定
从图2看出,扩增出预期bp大小相同片段。经测序与鸡滑液支原体标准株(CVCC)同源性均在99%以上,与GenBank中鸡滑液支原体的16SrRNA的同源性均在99%以上,而与其他支原体的同源性均在94%以下,证明所分离的菌株均为鸡滑液支原体。从份病料中共分离出25株鸡滑液支原体,分离率达15.7%。
1:阴性对照;2、3:鸡滑液支原体分离株;4:阳性对照(鸡滑液支原体标准株
鸡滑液支原体的PCR鉴定
图3HNMsyS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
2.3毒力试验结果
试验组鸡12d后表现出临床症状:精神不振、产蛋异常、跛行、生长、跗关节和趾关节肿胀,共死亡2只。对照组体温、精神、饮食、产蛋等正常。试验结束后剖杀所有供试动物,采集病料,进行鸡滑液支原体分离。试验组剖检发现,鸡只消瘦,胸骨下有囊肿,肿胀关节有黏液性、纤维素性分泌物,气囊浑浊,心包渗出(图5)。对照组剖检均无明显的病理变化,均未分离到鸡滑液支原体,试验组均分离到鸡滑液支原体,PCR鉴定为鸡滑液支原体。
A.消瘦、囊肿;B.气囊浑浊、心包渗出;C.关节肿胀;D.脚垫肿胀
图5HNMsy1攻毒后鸡剖检变化
2.4免疫原性试验结果
攻毒后,对照组鸡第12d开始陆续出现精神不振、消瘦、关节肿大、产蛋异常等临床症状,全部发病,共死亡2只。剖检发现,极度消瘦,胸骨下有囊肿,肿胀关节和脚垫有黏液性、纤维素性分泌物。疫苗组的10只鸡均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和病例变化(图6)。从关节分离鸡滑液支原体,对照组均能分离到鸡滑液支原体,疫苗组全部未分离出鸡滑液支原体。说明HNMsy1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攻毒保护率为%。
A.消瘦;B.关节脚垫肿胀
HNMsy1疫苗免疫攻毒后鸡剖检变化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集河南省规模化鸡场发生关节肿胀、消瘦、产蛋下降、零星死亡的鸡的关节共份,经过培养、镜检、PCR鉴定、测序比对分离出鸡滑液支原体菌株25株,分离率15.7%。对其中1株蛋鸡关节分离株HNMsy1进行了毒力试验和免疫原性试验,毒力较强,免疫原性好。研究结果为河南省鸡滑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毒株的筛选、传染性滑膜炎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鸡滑液囊支原体在不同地区均感染严重,对鸡群危害巨大,给行业带来的损失难以估算。
本研究中,河南省鸡滑液支原体的分离率达15.7%,感染率是比较高的,有很多病变典型的鸡没有分离出鸡滑液支原体,可能由于用药过度,虽然药物杀灭并清除了MS,但对机体造成了不可逆损伤,可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病变。另外由于鸡滑液支原体培养条件苛刻,需要特殊的生长因子,而且由于混合感染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其他细菌及支原体类微生物的生长会干扰和掩盖MS的生长,极易与其他致病性或致病力弱的支原体如鸡毒支原体、鸡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无胆甾原体等在形态上很难分辨,只有序列比对才能确定,所以导致极难分离,因此实际感染率可能远远高出15.7%,感染情况十分严重,对河南省的养鸡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16SrRNA是MS较为保守的基因,在所有MS分离株中同源性都在99%以上,而与其他支原体类同源性较低,因此可以作为鉴定MS及区别其他支原体的靶基因。在对HNMsy1毒株的序列进行比对时,由于GenBank中鸡滑液支原体的16SrRNA的信息较少,特别是国内毒株的信息更少,HNMsy1与英国毒株CVCC、南非毒株B-14-10、B-14-2、B-15-7-、B-15A-7-2、河南株HN01亲缘关系最近,因此需要更多毒株特别是国内毒株的生物信息以待更深入的研究MS的来源及其变异情况。
使用抗生素是治疗传染性滑膜炎的主要手段,而抗生素在肉鸡和蛋鸡的生产中有明确的限制使用,并且由于抗生素的长期滥用,使得耐药性日益严重,在临床中治疗效果非常不理想,药物残留严重。疫苗免疫是防控传染性滑膜炎最有效的措施。国外使用的主要是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弱毒疫苗(MS-H株),国内还没有弱毒疫苗。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鸡滑液囊支原体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都在研究之中。
本研究选择的1株分离自发生典型滑膜炎鸡场发病鸡关节的毒株HNMsy1对鸡进行攻毒,能够复制出典型的且较为严重的滑膜炎病例,引起部分死亡,说明该毒株毒力较强。用该毒株制备的疫苗免疫鸡,攻毒后,能够提供有效保护,免疫原性较好,可以作为鸡滑膜炎疫苗的候选毒株之一,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河南省MS的分离鉴定,16SrRNA的遗传进化分析,HNMsy1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河南省MS的流行病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及疫苗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致谢本文作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徐引弟,焦文强,王治方,李海利,张青娴,朱文豪,王克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