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要走什么样的路?这是一个具有非常普遍意义的问题,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一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同样过百年人生,有些人已经离开了人世,却留芳千古,虽死犹生;有些人还活着,却庸碌终日,虽生犹死。更有些人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遗臭万年。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光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少年转瞬白头翁。有的人终其一生的生活公式就是:结婚—生孩子—挣钱—吃饭—老了等死。这就如同人生的复印机,千千万万的人都在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地复印着这样的生活、复印着这样的生命。与祖先所不同的地方不过是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背景不同,而其生活、生命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儒家圣人之一的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人的一生中,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很重要。有的人在仕途上求发展,有的人在财富上求丰裕,大多数的人离不开名与利这两个方向。很多人喜欢养宠物,特别是养狗。主人平时用一条链子拴住狗,一旦要给狗解套的时候,狗高兴得又蹦又跳。为什么呢?因为它知道主人要给它自由了。平常的时间,它是属于主人的,它的一切表现都是为主人而做的,讨得主人欢心就能得到赏赐,若惹主人生气,搞不好还要被主人踢一脚。解套了,自由了,狗才真正属于它自己,所以它高兴地撒欢乱跳。农民没有闲功夫养宠物,他们养的是鸡鸭鹅,那鸡鸭鹅一被放出笼子,立即拍着翅膀,唧唧嘎嘎,扑腾扑腾地冲向属于它们的天地。为什么会这样?那也是因为它们自由了。不过,无论是狗还是鸡鸭鹅,属于它们自己的自由是有限的。主人一叫,它都会乖乖地回来,让主人给它们上套或把它们圈进笼子。既然自由那么好,它们为什么不跑掉呢?说来很简单,离开了主人不能三餐无忧。明白了吗?那条链子,那些个笼子,都不是主要的,狗和鸡鸭鹅是被无形的链子和笼子套住了,关住了。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也被许多无形的链子套住,被无形的笼子关住。难道不是吗?想一想,人的无形链子、无形的笼子是什么?家鸡有米汤锅近。为官的,官再大也终有退位之日;经商的,钱再多也终有抛却一刻。野鹤无粮天地宽!放飞自我,只有精神上的自我觉悟,才能挣脱那许多无形链条的束缚和牢笼的羁押,真正地自在了,那才是永恒的。动物没有人的精神思维,而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是人引以为自豪的是精神生命能觉悟。这种觉悟,是精神生命的飞越!人只有领悟到这种精神生命的觉醒,才能找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永恒。这才是值得我们用毕生精力去为之奋斗、为之要走的道路。人生虽然短暂,但只要我们能把握自己人生的瞬间,走一条能让精神生命觉悟的光明大道,就能创造出永恒的辉煌。什么是人的精神生命觉悟之路呢?明理!就是明白做人的道理。谁不懂得道理?谁不懂得做人?你说的精神生命觉悟之路就这么简单?有人不以为然。其实,世界上最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大千世界亿万人,谁说自己不是个人?言行举止一亮相,敢问哪个是真人?”理,之所以被称为道理,就是“理”从道出,故而中国的先哲、圣人们将明理称之为悟道。明理,就是“知道”,知“道”要如何走,就是真正懂得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人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人若能明理,就不会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方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孔孟之道,讲的正是做人之道。圣人都是在体悟了什么是自我本性所生发出的良知良能、什么是人心所生发出的善恶之念,才找到了奔如泉涌的妙智慧。社会既是大熔炉,也是大染缸。有人经百炼而成钢,恢复光明本性;有人则被染得五颜六色,失去本来面目。一切顺逆荣辱、成败得失,是熔炉里的烈火;一切不良风气、庸俗恶习,是染缸里的染料。人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一方面享受着物质文明的消费,另一方面却陷入精神上的迷惘和乏匮。社会商品经济的日渐发展,若缺少正确的精神引导,则经济犯罪也会随之增多,并引发其它类型的犯罪。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都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不可无的心态,本真自然的德性便会日渐失落,加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与人相互利用的成份也就越来越重,在这现状下踏上人生的旅途,较为坎坷曲折,大多数人都难以一帆风顺。这时的人,也正如前面所说的,有些人百折不挠,逆水行舟,转阻力为动力,增长了智慧;有些人则或一时得志,便忘平所以,昙花一现;或遇阻丧志,颓废沉沦,迷失自我。走错路摔倒了也不奇怪,摔倒了再站起来!人生谁没有走错路而摔倒的经历?不过,在人生最关键之处绝对不能走错,尤其是在通往天堂(天堂,在此喻正确的大道)还是地狱(地狱,在此喻邪道深渊)的路口不能走错,因为通往天堂的路与通往地狱的路,在迷惑的人看来是非常遥远的,在智者看来也不过是人的转念之间。行随心念,心邪步歪,一旦踏出那邪恶的一步,即时如坠万丈深渊。人不仅仅有肉体的物质生命,还有精神生命。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是人生有更高极的目的,并非是仅仅为享受感官刺激而来的。否则长期以往,人的思想生活被物化,一但道德精神都变成商品化的时候,人性也就兽化了。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畜生不如,当下就在地狱;人之异于佛圣者几稀?彻悟人生,触目皆是天堂。现实生活中,物质的占有与得到多少,决定着人的富贵与贫穷。在商品经济的竞争中,人性中的正义与习性中的邪恶之间的角力,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钱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成了通往天堂和地狱的钥匙。有的人用钱财造福社会,他心中没有地狱,所以他时时都在天堂;有的人用钱财造下冤孽,他想为自己营造天堂,结果却已经下了地狱。圣人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圣人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人如果一天到晚只知为满足私欲而忙,最后往往在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大染缸之中,醉生梦死,犹如行尸走肉一般地消极人生,日复一日,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有人会问:若不吃喝玩乐,做人岂不没有任何意义?社会的物质文明进步与人的欲望无止境的增长是两个概念,不能成正比,更不能混为一谈。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人却不是为锦衣玉食而活着的。人生观的不同,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对世间事理的认识自然也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就是“敢问哪个是真人?”百年人生不过弹指之间,百年之后又如何?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绝对不会等到结果到来时才后悔,而是知道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既然知道结果,就一定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去积极地善用人生,造福社会,同时也为自己灵性的觉悟把握时机。种下善因,将来收获善果。天堂地狱,皆在人的一念之间,善恶一念之差,天堂地狱有别。人总归是人,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人有天赋之本性,午夜梦回或曲终人散之际,内心就自然会有一种东西在蠕动,那就是人性、灵性的呼唤啊!时代的演变,让我们阅尽了“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沧海桑田似的变迁。人生几何数十秋,名缰利锁看不透。红颜瞬息变白发,再回首时实可忧。三寸气若不能入,万里江山也是休。自古英雄今何在,荒野孤坟一土丘。历史的长河虽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却无法洗去人们对古往圣人贤士的敬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流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间即是上天给人最珍贵的赏赐,但也是最无情的鞭笞。效法古今圣贤,把握短暂,创造永恒,是人生的大道。生命之舟若无航向和终点,则永远在苦海里随波逐流、四处漂泊,甚至有触礁的危险。走钢丝的人手拿一根竹竿,就是为了保持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就有坠落的危险。人生之旅,如走钢丝,真是临渊履薄,要步步踏实,时时警惕,一步不踏实,失去平衡,就前功尽弃。若迷途失衡,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但如果我们彻悟人生,且放下诸缘直攀般若之境,再回首刹那已证悟无生。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里程,把握住人生之路的方向,精神生命的觉悟才是至关重要的。大道鸿源
天即道,道法自然,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