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会正确地进行细胞培养是细胞实验的基础,然而小心翼翼的你,怎奈何体外细胞的脆弱,百密终有一疏。你偶然的一个喷嚏,不经意得捋捋你的头发丝,对于这些丢失体外抵抗能力的细胞都可能是毁灭性的灾害。但是,并非所有的细胞污染都是致命的,若是及时发现,还是可以得到挽救的。今天咱们的主题就是:教大家辨别各种细胞污染及如何应对。
如下图:实验室常见的细胞污染,你都知道属于哪种污染吗?
细胞培养中的常见污染主要包括:细菌、霉菌、支原体、黑胶虫、病毒和交叉污染等,每一种污染都有各自的特点。如细菌和霉菌增殖迅速,短时间就对细胞造成明显伤害;而支原体和病毒对细胞的影响则是一种缓慢长期的过程。下面就具体看看每一种污染。
1.细菌污染(较容易被发现)
引起原因:操作不规范或无菌措施不到位等;
细菌污染种类: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假单孢菌、枯草杆菌等;
细胞污染后的变化:
①污染后由于有大量酸性物质产生,因此培养基会短时间内由红色变为黄色;
②由于细菌大量增殖,培养基变浑浊,稍微振荡后可见培养基表面有漂浮物;
③普通倒置显微镜高倍镜观察,胞浆内可见大量颗粒(如下图红色箭头);
④细胞生长缓慢,逐渐变圆脱落。
如下图所示:左:悬浮细胞污染后,可见悬浮细胞个体远大于杆状细菌,而细菌呈黑色颗粒状并会有较快的运动速度;右:贴壁细胞,可看到球状细菌分布于细胞周围并做剧烈运动。
细菌污染的细胞(左悬浮细胞,右贴壁细胞)
图片来源:UNCSchoolofMedicine
处理措施:
在培养液中添加双抗(P/S)处理;可用抗生素的常用量的5~10倍作冲击疗法,用药24~48h后再换常规培养液;
另外添加西司他丁钠和亚胺培南(泰能)处理细胞,适用于培养用具被打翻、使用了污染的培养液或要培养污染的组织或者冻存细胞的污染情况[1]。
裸鼠体内接种法是比较有效和彻底的除菌方法。主要包括腹水接种和皮下荷瘤分离细胞。既能彻底清除污染细菌,又能保持肿瘤细胞的来源特征和恶性特性。对于一些特别珍贵的肿瘤细胞,可采用裸鼠体内接种法[2]。
2.霉菌污染(较容易被发现)
引起原因:操作不规范或无菌措施不到位等;
污染种类:白色念珠菌,酵母菌,黑霉菌,曲霉菌,孢子菌等;
细胞污染后的变化:
①一般来说,培养液不会变浑浊;
②比较容易发现,肉眼可见点状菌落(淡黄色或者白色)漂浮在培养基表面(如下图左);
③普通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絮状交错的菌丝或菌团生长在细胞之间;有时真菌并不是直接分布于细胞贴壁层,需要通过调整显微镜仔细观察寻找菌丝或菌团(如下图右)。
如下图所示:悬浮细胞U的霉菌污染,黄色圆形发亮的是U;红色箭头:霉菌的菌丝和孢子囊,特别的是孢子释放出来后是难以被酒精杀死。
霉菌污染后的悬浮细胞(图片来源InCelligence网站)
处理措施:
添加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但是对细胞的毒性也较大;
环境彻底消毒:先后用酒精、新洁尔擦洗培养箱;水盘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
若细胞不是特别珍贵,建议丢弃。
3.支原体污染(难被发现)
支原体是一种自然界中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支原体感染发生率很高[3]。由于支原体可以与细胞共存,生长速率受影响较小,而被忽视。支原体污染在细胞培养污染中最为隐蔽和最难察觉,但是支原体能明显影响宿主细胞代谢、RNA合成及基因表达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
引起原因:主要来源于是已感染支原体细胞之间的交叉污染,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和胰酶等;
细胞污染后的变化:
①培养液不变浑浊,但会很快变成黄色;
②多数细胞在形态方面少有明显变化;
③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胞浆出现小颗粒或空泡;
如下图:支原体个体很小,需要使用透射电镜才能清晰看到其结构及分布,图中红色箭头即为支原体,其分布在细胞周围。
支原体污染后的透射电镜图[4]
处理措施:
定期用支原体试剂盒检测;
换液可以减缓污染情况,但无法根除;
支原体清除试剂盒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清除法。
4.黑胶虫污染
引起原因:往往来源于血清;
细胞污染后的变化:
①低倍镜下观察时可见黑色小点,高倍镜下可见到其做布朗运动,像小虫游来游去;
②细胞培养液仍然清亮,污染较轻时对细胞无影响;若太多就会对细胞造成影响。
如下图:红色箭头所示黑胶虫分布于细胞间。
黑胶虫污染后的细胞[5]
处理措施:
更换血清;增加细胞密度,提高细胞的生长率。
5.病毒污染
引起原因:病毒可能来自于血清;
细胞污染后的变化:
①污染后培养液无明显变化;
②大部分细胞也不会有明显的形态变化;
6.交叉污染
引起原因:两种或两种细胞以上的实验同时进行,实验器具、试剂等混用而易造成的污染;
检测手段:可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是否与所培养细胞形态一致来判断,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免疫学试验、同功酶分析及细胞遗传学方法来确定。
处理方式:针对病毒和交叉污染较难清除,建议丢弃细胞重新培养;
看到这里,文章开头的那几张图片代表着什么污染,你能辨别了吗?可以在下方给我们留言,看看你是否掌握了这项技能哦!
学会对各种污染情况的辨别和处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实验技能,希望大家在看完我们的文章后结合你的实验操作,学会如何应对细胞污染。
参考文献:
1.江千里,王健民,江汕,等.西司他丁钠+亚胺培南消除细胞培养中细菌污染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5(1):-.
2.王鸿、张伟、孟娜.细胞培养中珍贵贴壁细胞污染挽救方法的评价[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6(1):-.
3.OlareringeorgeAO,HogeneschJB.AssessingtheprevalenceofmycoplasmacontaminationincellcultureviaasurveyofNCBIsRNA-seqarchive[J].NucleicAcidsResearch,,43(5):-.
4.ShlomoR,NechamaSK,JonathanDK,.ContaminationofTissueCulturesbyMycoplasmas.DOI:10./
5.辛颜彬.细胞培养污染的发生、预防及清除[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3(6):-.
精彩内容列表(持续更新)肿瘤细胞生物学
认识实验室中的肿瘤细胞
如何进行肿瘤细胞的正确培养?
原代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如何应对细胞污染?
细胞实验有哪些?
细胞铺板?
细胞生长实验?
想要和更多实验高手过招吗?
想要更加高效地解决你的实验难题吗?
邦耀实验室倾情策划,给粉丝们发福利啦,诚挚邀请大家加入集上海交大和华师大等各个高校学者的“动物实验和肿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