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尊老爱老/孝之有道
阳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重阳节主题班会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现了诗人重阳节时远在他乡,不能与亲人兄弟一起登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家渠第一中学初一年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重阳食俗
主题班会
各班级利用PPT、黑板报、诗词等不同形式,带领同学们了解重阳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等,感受到了浓浓的重阳情。
重阳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老师带领同学们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和美丽的民间传说。
重
阳
节
重阳习俗
登高望远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老师带领同学们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和美丽的民间传说。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言,赏菊花、插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赏秋晒秋
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接下来,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弟子规》中关于尊敬长辈的部分,教育我们要注意尊敬长辈的礼仪。那么在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关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呢?以后我们该如何去做呢?同学们展开了积极讨论。
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
因此,学校提议学生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替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为家长减轻负担,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的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诗词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重阳节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孝亲敬老主题班会的召开,不仅营造了敬老、亲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同时也进一步唤起了同学们尊老、爱老的意识,更让我校的同学们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尊老爱老
孝之有道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