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
优秀志愿者系列
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已经开展了快两年,这两年间,许多绿马甲志愿者在他们的学校、社区、西湖景区带领着杭州的亲子家庭们,识花观鸟,走进自然的美好,探索自然的奥秘……这其中,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志愿者们的“绿马甲故事”!本期带大家认识一位自然名叫“赤小豆”的志愿者!
陈晶晶自然名“赤小豆”
大自然是最好的游乐园,她和她的孩子在大自然中玩得不亦乐乎。
商场里各种各样的游乐场,是很多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嬉戏的地方。不过,有一名绿马甲志愿者说,自从爱上大自然后,她就很少和孩子走进这样的场所了。在她和她孩子的眼里,广阔的大自然才是最棒的游乐场。
带着孩子上课,结果她变成了志愿者
这名绿马甲志愿者叫陈晶晶,孩子读一年级后,她们全家就来到了杭州定居。“从老家搬到杭州后,孩子上学了,感觉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希望孩子们可以离手机远一点,能离自然近一点。”正好,家附近有所自然学堂,她觉得挺有趣,于是,带着孩子走了进去。
走了进去,她发现里面的课程完全跟其他培训班不一样,特别好玩,昆虫、鸟儿、植物……都是和大自然有关的东西。在带着孩子上课的过程中,她也知道了“自然教育”这个名词。看到身边的伙伴都有自然名她也取了个自然名“赤小豆”。“前年夏天自然学堂外面的菜园里开满一大片黄花,看着像野草,又不舍得拔掉,日日盼着,忽地冒出许多豆荚来,等着它慢慢成熟,原来这是一片野生的赤小豆,我的脑海里,自然名自然而然就蹦了出来。”
渐渐地,她融入到了学堂中,她的身份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从一名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不仅是带着孩子在这里学习、玩耍,自己也在里面学习自然知识,观虫、观鸟、做自然笔记,学得不亦乐乎,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感觉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变得特别有趣美好。她还参加了自然笔记达人训练营。“因为原来学过画画,有绘画基础。还被老师邀请,一起绘制良渚24节气物候图。”
年,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正式启动,喜爱自然的她,和别的热爱自然的伙伴一起,加入了绿马甲志愿者的行列。
哥哥爱观鸟弟弟爱昆虫
陈晶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哥哥说他最喜欢观鸟,弟弟则是一个昆虫迷。
“哥哥从一年级开始上自然系列课程,弟弟则从小班就开始上,虽然年纪小,每次上课却都特别认真。”陈晶晶笑着说,哥哥接触观鸟一年多了。除了上观鸟课外,一家人也会去西湖边、西溪湿地、南湖、北湖,到处看鸟。现在,无论走到哪里,望远镜是必备的,随时随地都可以看。杭州常见的鸟儿,比如鸬鹚、红头长尾山雀、白头鹎、棕背伯劳、鹊鸲……哥哥都可以如数家珍地报出来。
弟弟最感兴趣的则是昆虫。“他眼睛特别亮,一点都不引人注意的小虫子,他就能眼尖得发现。”陈晶晶说,弟弟特别喜欢蝴蝶,身边常见的蝴蝶基本都可以认出来,认不出来的会很认真描述它的特征,想办法找到答案。“黄钩颊蝶和斐豹颊蝶看起来很相似,他也总能一眼就把两种蝴蝶区分开来。”
以前陈晶晶也喜欢带着孩子们爬山,但那时候只是上山下山,锻炼身体。现在一路走,一路看鸟找昆虫,还有山路两侧的植物,都值得他们停下脚步细细观察再讨论一番,平日一个小时的路程,现在能走上半天。
“我们现在已经很少去游乐场和市区凑热闹了。”陈晶晶说,有时间天气好就到户外去,到大自然里去。发现没见过的鸟儿,没看过的花儿,没见过的虫子,都会让孩子和她无比激动。
绿马甲志愿者让她更懂孩子了
在社区里,陈晶晶带着孩子们上自然课,观察昆虫,一起做亲子自然笔记。“一般是做助教,感觉自己要学要看的东西还很多,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自然教育工作者。”
做了绿马甲志愿者后,陈晶晶自然改变挺多,对待孩子也有了更多耐心。
陈晶晶说她以前像个摩羯座,比较冷漠严苛,对孩子要求也比较多。“做志愿者后,我有了很多机会可以接触到各种性格的孩子,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没有必要用完全一样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像你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一样,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也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会更加耐心地和孩子交流。在孩子发脾气时,会观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这样的表现。”
绿马甲志愿者不仅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也让陈晶晶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了解,“只有真正去了解了,你才可能去保护、尊重自然。”如今,陈晶晶跑到户外最大的爱好就是拿着相机,记录下自然里花花草草、虫儿鸟儿们,它们就像认识很久的老朋友。
志愿者心语
走进自然,你会懂得何为生命,何为谦卑。
——“赤小豆”
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杭州日报科学松果会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该项目由桃源里自然中心培训合格的“绿马甲”志愿者,通过在公园景区、社区和学校提供公益导览和体验活动,开展贴近居民生活的绿色环保行动,以及寓教于乐的多种自然学习项目,向人们传播对大自然的爱和关怀。
如何成为“绿马甲”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