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只白头翁
文/付贵平
午休时,我被窗外一阵扑棱声惊醒。心里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我快步走到阳台边边,外面有几只白头翁在飞舞着。我的视线绕过蓬勃的绿萝,落到窗外空调挂机下面那个精致的鸟笼上,里面一团灰色的影子一动也不动。
我的心里顿时一阵悲凉,长长地忧伤地叹了一口气:它终究还是死了。我静静地站着,看着它的同伴们焦急地攀在鸟笼上,甚至用身体撞击着鸟笼,如果可以的话,我相信它们会齐心协力带它走的。是的,它应该回到大自然,因为它本来就属于大自然。这只白头翁是五一假期时,儿子在老家的樱桃园里捉到的。为了防止果子成熟后遭到鸟儿的破坏,果农们早早给果园上空罩上一层网,尽管如此,依然有淘气的伶俐的鸟儿从不知道的缝隙里飞进来,欢快地在枝头跳跃着。当时有三只麻雀和两只白头翁被粘在网子上,儿子指着这只白头翁大叫:我要这只,长得最漂亮的这一只!爷爷为了让孙儿高兴,几个人一阵忙碌,终于将这只扑棱着翅膀着翅膀的白头翁捉进了鸟笼里。我提出反对意见,全家人都不以为然:没事儿,孩子玩几天,玩腻了再放了就是。与其说妥协,不如说我的心里也喜欢这只漂亮的鸟儿。全家人围着这个小明星,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求助度娘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头翁。最初知道白头翁,是儿子小时候我给他讲故事。故事大概讲的是,一只白头翁听到百灵鸟在枝头上唱着动人的歌,便飞去拜百灵鸟为师,才学了两三天,白头翁就吃不消了。因为百灵鸟老师说,必须每天早上都要练嗓音。白头翁觉得学唱歌没啥意思。白头翁看到小狗刚下过雨的泥地里用爪子踩出许多漂亮的梅花,顿时无比羡慕,要拜小狗为师,可是它怎么也画不出那么好看的梅花来,白头翁又失望地放弃了。看见喜鹊在树枝上盖房子,白头翁又跑去学习盖房子,结果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一无所获。就这样,白头翁老了,毛发都白了,依然一事无成。回顾自己的一生,它给后代的头顶上都留下一撮白毛,以劝诫它们从小要勤奋,否则一辈子什么也干不成。从那以后,这种未曾谋面的鸟儿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字:懒。可等我赏心悦目的看着眼前的小精灵,忽然脑子冒出一个问题,和儿子对视,异口同声地说:它吃什么?我十指飞舞再次求助百度之后,轻声念出一段很是权威的文字:白头翁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格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儿子皱着眉头对着笼子里的白头翁自言自语: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意思是不是啥都吃啊?在试过了虫子,大米,黑豆和谷子后,我们得出结论:白头翁对谷子比较感兴趣。于是,儿子找来一个罐子,装了满满一罐谷子。我们预估那大约是这只白头翁一个多月的粮食。短暂地熟悉环境后,白头翁开始在笼子里亮出了它的绝活——唱歌。长长短短,高高低低,时而自言自语般吟唱,时而又呼朋引伴一般鸣叫出优美的旋律来。婆婆一听,恍然大悟:噢,这原来就是‘媳妇藏到锅背后’。我纳闷,询问究竟。婆婆说:每年麦子快黄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鸟,使劲叫着‘媳妇藏到锅背后’。你听,刚才那声音是不是就是‘媳妇藏到锅背后’?我笑了:鸟又不会说人话,你怎么就知道是‘媳妇藏到锅背后’?婆婆也笑了:那是村子老辈人说,新来的媳妇不愿意下地干活,听说要下地收麦子,就藏到锅灶的背后假装忙活,实际上是躲避劳动。儿子跟着学着叫,还煞有介事地说:一模一样的音调,你听,媳妇藏到锅背后~这么一说,白头翁又在笼子里“引吭高歌”,看着它专注的表演,大家心里的喜欢又多了几分。回到城里后,家里的敲门声不时敲鼓一样急促地响起,院子里的小朋友们听说我家里多了一个小可爱,都纷纷前来参观。十几双眼睛好奇又欣喜地盯着笼子里蹦蹦跳跳的鸟儿,一张张小嘴叽叽喳喳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要出去给它捉虫子,有的认为只吃谷子鸟儿会营养不良的,有的要把自己的奶粉和鸟儿分享,还有的用两根手指捏出几根薯片小心翼翼地放进笼子里……最后儿子发表权威总结:在老家已经试验过了,白头翁只喜欢吃谷子,其他的食物一律谢绝!小朋友们在小主人面前选择绝对服从,接下来的期待就是聆听白头翁唱“媳妇藏到锅背后”了。由于儿子给学的惟妙惟肖,小朋友们都渴望能听到那一声神来之曲。可惜,整个下午,白头翁就在笼子里蹦,蹦累了,就转过身吃几口谷子。渴了就在精美的小瓷器杯子里喝几口水,然后很讲卫生地在木棍上干脆利落地擦几下嘴巴。儿子的语文课本里有冯骥才先生的散文《珍珠鸟》,受其启发,他也要给白头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他自作主张地将家里的绿萝和花花草草都搬到一起,然后将鸟笼放进去,如此一来,绿色环绕,青翠欲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个迷你森林会让白头翁以为它还是在大自然里”。相比起之前养的虎皮鹦鹉,白头翁要温顺的多。几年前,儿子放学看到路边有卖花鸟虫鱼的,对鸟笼里面的虎皮鹦鹉格外喜欢。站在笼子前,仰着小脑袋看半个小时也舍不得走。我鼓励他说,如果期中考试考个好成绩,就给他买虎皮鹦鹉。最后,他果然争气,而我也不能食言。于是那四只虎皮鹦鹉就成了家庭中新增的成员。还没等高兴几天,我们就头疼起来。虎皮鹦鹉精力旺盛,也许是居住空间狭小,四只挤在一个笼子里,影响了独处的空间,它们一天到晚叽叽喳喳不得安生。即便晚上关了灯,笼子里也是悉悉索索,好不容易睡着,某只失眠的鹦鹉又欢叫几声,我大半夜的瞌睡就没了。白头翁独处一室,似乎自在很多。晚上儿子要将鸟笼放在他的床边,看着白头翁,跟它有一阵没一阵地说几句悄悄话才睡觉。熄灯之后,也是一片安宁。清晨,除非我的起床闹钟悦耳地响起,否则它会陪着儿子一直睡下去。有时候我看着笼子里小小的影子,心里怀疑白头翁很懒的传说是不是真的,某个时刻,我倒是相信这样说法的存在了。是从什么时候它不开心的呢?我仔细想了想。也许是从另外两只年幼的白头翁光临寒舍开始。坐在窗户边,我正在写东西,一个欢快的身影倏的一下从眼前晃过,等我定睛看过去,一只年幼的白头翁从窗台蹦跳着靠近白头翁的笼子。它站在窗外,隔着玻璃看着一会儿里面它的同类,然后转身飞走了。不大一会儿,它又领来一只一般大的白头翁,它们再次落在笼子前,叽叽喳喳地叫着,笼子里的白头翁似乎很着急,它不停地跳上跳下,爪子抓住笼子的藤条,嘴巴伸到笼子外面,身体失去平衡后,它调整姿势,再次重复之前的动作。那一天,它们似乎说了很多。后来,我索性打开窗户,将鸟笼挂在外面的空调机下面的钢架子上。如此一来,不时有白头翁光顾,只是没有想到,一同光顾的还有猫头鹰。那只猫头鹰一定觊觎了很久。在我写的腰酸背痛站起来活动筋骨时,它冷不丁从半空中俯冲过来,用身体撞击着鸟笼,它的嘴巴已经伸到了鸟笼里,白头翁在里面挣扎着,依然没能避免几根羽毛被啄掉。我惊慌失措地大喊,急忙跑过去,挥舞着双手,等猫头鹰飞走后,果断迅速地将鸟笼拿了回来,重新放回到它专属的迷你森林里。之后,我再也没有把鸟笼挂出去过。尽管猫头鹰和其他几只白头翁依然光顾,最后它们都败兴而归。一切看起来平安无事,可一切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终日忙碌着,我能顾及到白头翁的时间很少,只有想起来该给它加水加粮的时候,才打开鸟笼,和它说几句话。更多的时间,它都在绿色环抱的笼子里安静地呆着。偶尔我能看到一个小小的影子在笼子里跳跃,我想那是它快乐的表达。后来,似乎它安静的时候越来越多了。身体一动不动,看着窗户外面,不知道在想什么。我猜想,它也许很想出去,也许很想它的小伙伴,也许想跟那只猫头鹰来一次真正的较量,也许很想念曾经很自由很快乐的日子……当我把这些想法告诉儿子的时候,儿子愣了一下,随即说:那只是你的想法,它比外面所有的白头翁都幸福。当然了,要是它还继续不快乐的话,那就到我生日的时候把它放了吧。即便除却我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我也期望能将它放回大自然。那么,离儿子的生日剩下两个多月,就让我们珍惜彼此相伴的每一天吧。我想,今天是再寻常不过的日子。区别只是,昨天晚上我忘记把鸟笼收回家。六月的天气不冷不热,除去白天三十多度的高温,晚上的温度应该更加惬意。笼子里有吃有喝,安全有保障,路灯照耀如同白天,我实在找不出来发生这样情况的理由来。原本以为晨光里我会照常看到一个蹦蹦跳跳的影子,谁知道却是一动不动的灰色一团。笼子周围没有凌乱的羽毛,说明猫头鹰并没有袭击。那么,还有什么让它如此悲痛欲绝的事情呢?我想起儿子的语文试卷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是说,有一个人在自家院子里看到一只小杜鹃,就将其捉回去养在鸟笼里。之后,有一只大杜鹃每天光临,发出凄厉的鸣叫。笼子里的小杜鹃也跟着鸣叫,时隔捕长,它就不吃不喝,最后绝食而死。我的白头翁的食物是满的,水也是满的,莫非它也是一只有尊严的鸟儿。既然明白已经不可能重获自由,于是决绝地选择绝食,直到生命结束。当然,这样的结果还会有很多个可能,只是我无比自责,如果我当初能力排众议还鸟儿一片天空,即使它偶尔在我的窗外飞过,留下某个瞬间的快乐影子,我也不会对着它小小的冰冷的身体懊悔了。作者简介:付桂萍,笔名付贵平。西安人。作家,编剧。出版图书作品:《玫瑰女人战争》、《做派》等。电影《信念一生》《爱在别离时》,电视剧《全家福》《老街的故事》,广播连续剧《红车蓝衣英雄梦》《青春航班》《路遥传》等。推阅读
本刊编辑部‖第二届“曲江海洋公园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征文启事
本刊编辑部‖著名作家憨仲呕心之作历史文化三部曲欢迎征订憨仲作品专辑李婷作品专辑主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问:林非贾平凹万伯翱
韩石山许晨石楠
社长:刘云龙
总编:憨仲
副总编:蔡永祥毛小东
总编助理:冯小军李婷
编辑部主任:白冰
值班编辑:魏玉玲
选稿编辑:张波
责任编辑:杨玉泰国际军张广利
李建文陈庆连丁素路曼曼
统一投稿邮箱:dfs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