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下呼吸道感染亦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下呼吸道临床诊疗难点主要是:病因不清,无法准确给药。
不同菌种致病在患者身上症状常常大同小异,临床常规主要采用听诊、问诊、试诊的方法,辅助生化指标分析、影像等,无法对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做出早期、准确鉴定,而细菌培养法周期长(3天~2周);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大多数临床治疗仍处于经验使用抗菌素阶段。
在高发季节,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门诊量大幅增加。病原学的快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病原菌检测的认识有很大提高。与传统的细菌培养等检测手段相比,分子诊断技术具有安全、灵敏、特异、高效、快速等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该检测项目可在2个小时内能同时检测: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共8种常见下呼吸道病原体。另外对常规培养方法无法检出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也可进行检测,从而实现病原菌的快速诊断。
二、检测原理:
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片法)是采用恒温扩增技术,利用具有链置换功能的聚合酶在恒温(65℃)条件下进行反应,利用荧光染料掺入法进行实时荧光检测,扩增阳性的样品会产生类似实时荧光恒温的“S”形扩增曲线,一步完成对靶基因的扩增和检测。将该方法与微流体芯片技术相结合,可同时对多种核酸靶序列进行高通量并行检测。
检测病原菌如下:
三、标本采样要求:
1、样本:痰液、肺泡灌洗液等下呼吸道样本
2、采样容器:无菌、防漏、不易破损的宽口容器(见下图)。
3、样本量:痰液0.6~1mL;肺泡灌洗液2~3mL。
四、报告及实验结果解读:
1、检测过程中,荧光检测区域会显示24个反应池的扩增曲线,如下图所示:
2、检测结束后,结果判读,如下图所示:
3、参考值范围:阴性。
五、医嘱项设置:
1、开展时间:已正式开展。
2、医嘱项设置:可输入hxdbyhsjc检索,医嘱全名: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
3、属医保范围项目。
4、标本留取:留取下呼吸道标本后立即转运,请于工作日送检。
5、报告发送:2-3个工作日。
6、
(新街口微生物室:郭老师);
(回龙观微生物室:王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