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
--山城社区刘景利
作者简介:刘景利,退体工人,绥芬河航帆文友社成员,热爱文学,在《金土地文化传媒》《百年旗镇》发表过作品。
奋斗了一辈子了,也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了,好不容易盼到退休了,也该享受了。我和妻子商量着回山东老家去欢度晚年。
这次和我大姨姐香香约好了,一块去住几年好好的领略一下家乡的气候、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等,毕竟离开老家五十多年了。对家乡的印象早已模糊不清了,让人日夜思念,真是归心似箭!
离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竞兴奋的然像个小孩子似的不知不觉的唱起来了:“路边一棵榕树下,是我怀念的地方,晴朗的天空凉爽的风,还有醉人的绿草香……”太太英子对我说:“看把你高兴的不知姓什么了!活也不干了光想走了!那我问你咱们这次走到底坐火车还是坐飞机?”我说:“关于这个交通工具吗,当然用最快的了!还是坐飞机!尽快回故乡。”可是英子想的完全和我相反,她怕坐飞机不适应,要坐火车。正在我俩争执不下的时候,突然接到大姨姐香香打来的电话说她儿媳妇已给我们三个买好了飞机票了。真好,这正中我的下怀!是我求之不得的呢!我无比的兴奋!长这么大还没坐过飞机呢!这坐飞机是个啥滋味?这回好好体会一下……
2O12年4月23日,我们一行三人终于踏上了回故乡的征程!大姨姐的儿子旭臣来送我们到了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因为我们初次坐飞机,什么也不懂,旭臣和我们说了一些坐飞机的注意事项和常识。
下午四时我们我们开始登机,排着队依次通过检票并走进了机仓,对号入坐,4时10分飞机起飞了,先是在跑道上由慢到快大约五分钟吧,然后伴随着飞机引擎巨大的轰鸣声,飞机瞬间腾空而起,穿过了厚厚的云层,直插云霄!我只觉得飞机越飞越快、越飞越高!不一会就上升到了万米高空!我那个兴奋劲儿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总算坐上飞机了!今年我已六十二岁了,活到这么大年纪头一次坐飞机,这回真偿到坐飞机的滋味了!
飞机在万米高空飞着,突然我的脑子一愣,心里打起鼓来了,心也在“呯呯”直跳。我既兴奋又恐惧,兴奋的总算坐上飞机了,恐惧的是我这人从小就有恐高症,一上高就害怕,何况在万米高空中!恰巧这时机身出现了强烈的抖动,我怕极了,忐忑不安。无意当中看了一眼我的太太和大姨姐,她们竟然那么平静和没事一样,这时我的心才慢慢的平静下来。其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就交通工具来说飞机是最安全的。不久飞机又遇到强气流,机身剧烈地抖动起来了,我胆子变得大了,再也不怕了!空姐满脸笑容正忙着给乘客分发着食品和饮料。我向远方眺望:只看到厚厚的云层像雪白的棉花垛一样在飞机下面飘浮着,好看极了!
飞机很快就要到达威海机场了,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感觉到我的耳朵突然聋了,耳朵嗡嗡的直响,头也似乎大了,很难受。这种耳聋和地面上的不一样,空姐说什么能听见,在地面上耳聋这么历害就什么也听不见了,大姨姐称这种现象叫鼓耳朵。据说第一次坐飞机的人都这样,等你第二次再坐飞机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飞机到达机场上空,正在降落,我只听到飞机的轮子“咕咚”一声着地了,我的心终于也和一块石头一样落地了!我们三人走出了机仓,来到货架上拿走了各自的包裏,走出了机场。
啊!阔别多年的故乡,这次我们乘坐着飞机回来了。
老屯的榆树
--山城社区王涛
王涛,依安县西岭村人,绥芬河市作家协会会员、航帆文友社成员,爱好文学,喜欢写作,追求理想。
我住的屯子周围是一圈榆树,五十年前我七、八岁时,榆树就有饭碗口粗,比草房脊上的烟囱还要高老高。烟囱里冒出的青烟在树空里飘飘袅袅,榆树经年吸收烟火中的二氧化碳,无害而受益,枝杈愈加繁茂。
一到春季,满枝条上一串串的榆树钱儿摇曳,迷醉了人的眼晴,我更是喜爱,经常攀爬到榆树上撸榆树钱儿生着吃,甜滋滋的。听屯子里老人们讲,榆树上的叶子都能做榆树钱儿饭吃,也许是早些年闹饥荒,没米下锅的人们为了填饱肚皮,做榆树钱儿饭度命,充饥。我记事起,家里从来没做过榆树钱儿饭,虽然母亲说榆树钱儿饭好吃,我也想吃,但家里粮食够用了,母亲也从来不做榆钱儿饭了!
我偶然撸榆树钱儿生着吃,是因为我喜欢那甜滋滋的味道;不过我用榆树皮粘过干巴巴的红眼皮儿,凉瓦瓦的挺舒服。榆树周身都是宝,利用价值可不少,榆树条能编筐,榆树枝能夹障子,榆树干能盖房子,就连枯叶木屑也舍不得扔掉,用它烧火做饭,冬天烧炉子取暖。
我离开屯子时有二十岁了,屯子周边的榆树遭到了破坏,不法分子偷偷盗伐一些比较粗的,长的直溜的榆树做家具,榆木做成的家具结实,成为了精巧嫁妆!眼见得我熟悉的老榆树好模好样的没了,如是我的父母,把根埋在了那片土地,我心里还真不是味!我何曾不想老榆树永远枝繁叶茂,永远都在村口出现……
前两年我回老屯去,屯里那些老榆树都没有了,人们也都淡忘了。可我一从屯子里走,抬眼望去,仿佛会浮现老榆树的影儿,直教我想起母亲给我出的谜儿:“姐俩一个娘,一个圆圆一个长。一个生在春三月,一个落在秋风凉。”谜底就是榆树钱儿和榆树叶。我也想作首诗:“落叶化钱买清秋,三更富贵枕上头。来往把拟云中月,看不明透,却也明透。榆荚满地情难收。”
山村四季的风景
--山城社区王涛
我住的村子,方圆一公里,五百来户人家,村南有条浅水河,渡口架着钢筋水泥桥。周匝群山逶,山上满是树林灌木丛。林子里柞树最多,其次是松树、桦树、杨树、柳树、椴树、榆树、槐树、黄波椤树……大冬天,满地落雪,四野白茫茫,山舞银蛇,一座座雪山在原野亘古矗立,山貌各异,非常壮观。
村里人都是农民,主要以种地为生,最闲时就是冬天。人们一早就穿上了御寒的棉衣,躲在屋里无事不出门。木头劈柴在炉堂里愈烧愈旺,屋里暖烘烘穿不住外套,只穿个衬衣、马夹……听到屋外呼呼叫响的风声,雪粒拍打着门窗,心里还是怵怕的不爱上山,只围着门里门外打踅摸。霜花染上枝杈,迟到的冬阳敌不过凛凛风寒。
有人抄袖在村路上踏着雪“吱嘎吱嘎”走,眉毛、胡须挂上了白霜;有人顶着“白毛风”赶牛羊上山……冬天的野外除了寒冷还是冰雪,冻手冻脚懒得解手。僵硬的枝条也没有鲜活景象,比不了春秋的热闹。
若到春天,自然都会变了样。清明前后,微风薰薰,乍暖还冷,阳气回升,雨水延河边,吹面不寒。有时也会飘落星星雪花,很快就融化了。村里村外游动的影子也多了,不知不觉,野外的厚雪也一天比一天薄,薄瘦得看不见了,裸露出素描的山峦,大片的农田。阳光也显见明媚光亮,看树枝也柔软了,柳条儿毵毵,婆娑多姿。晃忽间抽出许多凸现,泛鲜吐翠,花树丛里枝丫梢头已然缀满了粉红的蓓蕾,空中仿佛有上升的气流波动,草色遥见近却无。倘若上心细看,朝阳的蓑草隙缝里挤满了蒿草嫩芽,有的还冒出了头,在和风里摇曳。周围看似枯朽的老皮也活泛出新鲜色彩。簇生的荊丛里,也鼓嘟起欲放的花骨朵儿,如发育成熟的少女,丰满得令人赏心悦目!
春天悄悄地来了,一切新生物都会在春天里伺机盎然。外面能伸出手,人们的心情就不好在清静了,勤劳的人们都巴望早些备用耕种。村子里的炊烟先早袅袅升空,修农具的修农具,耘地的耘地,家家都有四轮车,都备有机器。家家都养一大帮大牛小牛,四轮车种地的家家都有,主要是跑运输或种地用,老牛是养着繁殖发展,有时也用来种地。这里山坡地多,陡地方用不了机械,只得用牛耕种,拉一俱犁有一头牤牛就中。牤牛有蛮力,拉一犋犁杖不费劲,但不好使唤,正当青春期的牤牛看见有母牛过来就歪着脖子瞅,近前翻起鼻唇嗅一嗅,“哞哞”叫!管的不严,拉的不紧,撺老远,急巴巴地要过去。牤牛生性好斗,路途中遇见,老远就呼呼喘粗气,鼓足气力逞威风,蹄子将土石刨得暴土扬场,牛角尖插进土丘里掘得乱其八槽,连小树都能连根拔起,弄折。两个牤牛相见,万一拉扯不住顶到一起,拽是拽不开的,听闻乡间有个土办法,拿火烧两个顶架牛头中间儿,看似残酷些,但能化解干戈,否则定会有死伤;因而牤牛从来不散牧的,即使猫冬时鼻子上也要戴一个大铁环的牛鼻桊。性格温顺的母牛领着小牛犊子满坡满岭游荡,几日、几十日不归,上山去看看,有没有别着或窝着的,不担心走失!有大山阻隔,走不失,没有盗贼。
平谷里的山村钟灵毓秀。勤垦的农民眷恋乡土,养老养小。孩子就像雨后春笋,不知不觉长成了大人模样,姑娘漂亮娴淑,小伙子风流潇洒。有一大些农家子弟考上了高等学校,走出了山沟,应聘到某个城市定居。也有靠技术,在城里耍手艺挣钱……
早些年坑坑洼洼的村道修上了平坦的水泥路面。村路通到高速公路,现而今村里也有小客车,每天上市里的人都络绎不绝,走公路大约有三十多里,半小时就能到达。早些年村里上学的孩子们都走山路,抄近走十七八里,起早贪晚,上岗下坡,一路小跑,风雨不误。现在有校车接送学生们,敢情是生在幸福好时代!……
天气暖和时,树林子里动物也多了起来,欢蹦乱跳,鸟儿架架格格,说不出的欢喜!山背阴的雪还残留着没有化净,朝阳的坡上便长出欣欣然的野草,鲜鲜嫩嫩柔柔的新绿,一簇簇的映山红花开了,红艳艳似火如炬。这花儿沏茶喝祛痰止咳,还有黄芪能补气养神,山间谷底流水潺潺。河畔的枯草根顶出一绺绺绿草儿,绽放着一片片的冰凌花,黄灿灿的婆婆丁花儿开了,山杏花、山梨花儿开了也开了……蕊萼巧绝,花瓣有红似白,洁净如洗。精白里透出粉红……山绿了,水绿了!
秀山清水,随处可见,野玖瑰花儿、芍药花儿、百合花儿……各式各样野花,黄黄红红,蓝蓝紫紫,争艳斗奇,绽放美丽!山里头山泉好多,说不准哪里会有泉水汩汩冒出,清凌凌的凉得炸手,顺着沟岔涓涓的流,流进树丛小溪,流进哗啦啦河水里。行人们若渴了,不论哪儿,找一个淌活水小沟,跪伏哈腰,头低到水面,“咕咚”“咕咚”一阵子饮,这是纯自然露天地下水,干净!冷不丁喝几口还觉得甘甜呢!且洗草药根的水无公害,养人。这个村子就有“古源”“杏花源”矿泉水厂,“古源”有悠久历史;“杏花源”:满坡满园杏花儿……
山里的草药种类繁多,多得叫人认不全。山坡就有穿地龙、升麻、苍术、白鲜皮、苦参、柴胡、桔梗、龙胆草、紫草、白头翁……赶山的人们拉网似的刨挖,一年又一年,也快挖刨断绝了。蕨菜、薇菜仍很茂盛,春风吹又生。每当到这个季节,漫山遍野,山山岭岭,沟沟坎坎,哪个崴子里都有采撷山野菜的人们。种地的农民可抽不出闲工夫,地里活紧,脱不开身,瞅着眼谗,直咂嘴……每天在地里没早没晚的干,还是忙不迭,累得急赤白脸,怨天怨地怨不该种这些地,怨怼啥?都是为了家,不种地指望个啥?
秋天到了,红了的五味子一嘟噜一嘟噜挂在树梢,摘下来就是钱,腾不出手。地里大片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种地的农民没闲着的时候!麦子收完跟脚放秋垄,剥皮晾晒苞米、起土豆、拔萝卜,收葵花瓜籽、南瓜籽……高粱红艳艳!谷子沉甸甸,黄灿灿,豆子鼓满了角,风一摇晃就炸开,白花花的角皮儿,看见心疼,赶紧不分早晚抢收,一车一车满载拉到大场院里,垛起了大垛,满满登登,说句夸张的话,伸手摸到云彩,心里有底气,干活也来劲!
四轮车日夜突突不停,马力忒小的,太破旧的干脆卖到废品站!买就买个好的,马力大的,不怕花钱!买个正经货。老牛晃摆着尾巴,拴在大门口,瞪眼直劲瞅苞米堆、大豆垛,露出谗食行为。“想吃吗?”撮上一簸箕丟在老牛身边“吃吧!吃吧!有你的辛苦呢!”脱粒机每天走东家上西家,黄豆一袋子一袋子摞满墙根,嗬!像筑个长城,怕是有十来万斤。赶上价钱好,一下子收获好几十万!农民种地还有粮补,嘿嘿!这回可富了,叫人羨慕不已。咱农民也能赶撵城里生活了!有上门收粮食的贩子,不出院就把粮食卖了!
用衣襟兜着一捆捆还没打开封条的百元票子,咧着嘴儿合不拢。人问:“还种地吗?”“种种种!还要多种呢!”“种地不累吗?”“累!可心里愿意!”“少种些吗!”“那哪成,有孩子读书呢!就是用钱堆,也要把孩子堆出去!苦了自己个儿,不能苦了下一代!”
一
驻村干部
--山城社区王广清
王广清,男,56岁,一九八六年参加工作,执教六年,文秘三年,九五年下海经商。山城社区航帆文友社成员,热爱文学,喜欢写诗歌、散文。
放下安逸,打起行李
告别父母妻儿洒泪去
带上党的重托
耳畔回荡鼓励
一路风光,无心赏读
暗下决心,干出成绩
咱是驻村干部
殷切希望时刻牢记
迎着春风,沐着细雨
体察民情穿行在乡间
脸上挂满汗珠
身上溅满泥土
翻山越岭,挨门逐户
重点帮扶,造册记录
咱是驻村干部
百姓冷暖牵挂心里
春耕打井,果园松土
养猪业户及时送补助
设计宏伟蓝图
富民目标确立
鸡鸭遍地,牛羊满圈
农林牧副,多种经营。
咱是驻村干部
甩掉贫困干到实处
以村为家,以民为亲
寒来暑往乡里主心骨
大事小情跑前
越山跨水修路
山乡特产,联系销路
集体经济,合作共赢,
咱是驻村干部
牢记党性为民服务
苦过累过,酸过甜过
酒醉乡情豪放人生意
今朝体验价值
明晨放飞梦想
生命历程,放马一搏
风雨从容,光明磊落
咱是驻村干部
富裕乡民圆梦中国
驻村干部
田间地头,征求民意
驻村干部
百姓人家,问寒问暖
驻村干部
开山修路,脱贫致富
驻村干部
心系民生,造福乡里
驻村干部
村民致富,圆梦中国
摆地摊
--北海社区孙书林
孙书林,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小说家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入编《中国小说家大辞典》并获中国当代小说奖,出版、发表长篇小说多部。近十多年,以创作歌词为主。创作歌词万余首,四千多首歌词谱曲,二百多首歌曲在央视、地方卫视和全国各种演唱会演唱。多次获全国征歌一、二、三等奖。《记住乡愁》获中央电视台征歌优秀歌曲奖。做过市长秘书、记者、经理,现任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委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闲着不上班,
手里缺了钱。
想要生活好一点,
摆个小地摊。
市场不太大,
全是熟人脸。
硬着头皮喊一声,
都来看一看!
嘎嘎香,嘎嘎脆,
嘎嘎好吃还不贵。
嘎嘎香,嘎嘎甜,
不香不甜不要钱!
妈妈的粘豆包
--北海社区孙书林
吃过各种佳肴,吃不够妈妈的粘豆包。
妈妈的粘豆包,世上最美的味道。
妈妈的粘豆包,又粘又香又甜,
吃着粘豆包,想起妈妈的微笑。
走遍天涯海角,最想吃妈妈的粘豆包。
妈妈的粘豆包,藏着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粘豆包,有妈妈的唠叨,
吃着粘豆包,泪花儿挂在眼角。
妈妈的粘豆包,包着岁月静好,
妈妈的粘豆包,最美的味道。
妈妈的粘豆包,永远吃不够,
吃着妈妈的粘豆包,想起童年的歌谣。
妈妈的粘豆包,包着未来美好,
妈妈的粘豆包,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粘豆包,越吃越香甜,
吃着妈妈的粘豆包,陪妈妈一起变老
我是驻村第一书记
--北海社区孙书林
迎着春风,翻山越岭,
带着梦想,走进村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帮助村民实现小康梦。
不求政绩,不图虚名,
送上温暖,送上真情。
挖掉穷根,意志坚定,
带领村民奔美好前程。
我是驻村第一书记,
带来乡村复兴火种。
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把穷乡变成桃源仙境。
我是驻村第一书记,
来圆乡村小康的梦。
让富裕走进千家万户,
让日子过得火一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