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来了新朋友

小于带来一只白头翁,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这小小的鸟儿是一粒威力无比的小石子儿,在安静的教室投下,发出巨大的声浪。

日常生活中,每每发生这样稍稍特别的事情,大家都默认肯定会有练笔,能达成这样的共识我很愉快。多好!无论是我的“蓄意”,还是顺势利导,能够让孩子们主动察觉什么可以写一写,不管主动积极还是被动“认命”,他们至少能够甄别平常生活的不平常之处,想到用笔记载,是我所愿。

用报纸托着装小鸟的网兜,在座位间逐行走过,提醒细细观察它的外形、动作,和它的眼神对视,猜测它在想什么。它惊骇不已,孩子们忍不住心中的喜悦,嘈杂声使鸟儿更加惊惧不安,在窄小的网兜中,尽力腾挪身体,试图找到一处安静、安全的所在。

女孩子不忍,提议早点儿放了它。我把窗子打开,想放,小于说,不能从高空放,万一它还飞不稳,会撞在墙上。大家纷纷建议到一楼空地去放生。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往红领巾广场,它飞到高高的树梢,停留片刻,传来婉转的鸣叫。

六十几个孩子,静静地站在雨中,向前追了几步,又停下来,凝望着那棵树,久久没有回头。

晚上,他们写下了这篇练笔《教室里来了新朋友》。

各有特色的开头

之前,点评《我们眼中的大作家》,赞赏唐浩茗的开头“平凡的一天因为郭姜燕老师的到来,变得不平凡。”这篇出现好几个类似的,但巧妙各有不同,作后的评讲是多么重要!这是连接脑中积累和笔下文字的一座桥梁,通过讲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样的句子,会思考的甚至有创造性的想法,那就上升到二次创作了。

在写作文这件事上,牛顿的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同样适用,身在作家们无数经典作品的海洋中,把看到、记住的、听到的,恰当地运用起来,是我们的孩子很长时间里要走的路。

丁一聪:今天,一个平凡又无趣的一天,可是小于同学带来一只白头翁,这只白头翁改变了我生活的颜色,又将这一天变得既非凡又有趣。

唐浩茗:今天是平凡的一天,可是因为一只小白头翁的到来,变得不平凡了。(用得很顺溜)

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是常用的。

姚芊羽:早晨,教室里来了个新朋友——白头翁,一只可爱的小鸟,头顶白白的。传说它是因为活到老,学到老,不专心,所以一事无成,从此子子孙孙都是这个样子。(三言两语讲了名字的由来,很多孩子做不到这一点,总是拉拉杂杂说一大通的故事,然后三言两语结束正文,主次颠倒。)

徐熙蕊:“啾啾……”,望着对它来说身材高大的我们,刚来到课堂几分钟的新朋友惊恐地叫了起来,它隔着狭小的网兜望着我,水汪汪的眼睛却如同一潭平静的湖水。

别致的打比方写出外形特点

丁一聪:白头翁雪白的头让我觉的好像是冬爷爷给了它顶帽子,它的眼睛像两颗黑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像天上的两颗星星。

佘锦程:它有一头雪白的头发,就像冬天的雪落在它的头上,把它的头发染得雪白雪白。身子绿中夹着黄,美丽极了。

叶博文:它全身褐色,两只眼睛圆溜溜,漆黑漆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小嘴尖尖的,可能是为了能更好地吃东西吧。腿又细又长,像两根火柴棒,支撑着整个身体。最明显的特点,它头上有一撮白白的羽毛,像刚从雪堆里钻出来还没融化的积雪。

徐熙蕊:这是小亚同学带来的一只小小的白头翁,只见它那乌黑的脑袋上,真的顶着一簇白毛,活像戴着一顶小型太阳帽,碧绿的翅膀上带着一点黄色,让巴掌大的它显得十分可爱。

蒋祺:它一身灰色夹杂着淡黄的羽毛,尾巴像一把扇子,头上还有一块雪白雪白的“地毯”,雪白的肚子下面有一双小巧玲珑的脚,像两根纤细的柱子立在那儿,是工匠特意为小鸟精心打造的吗?两颗眼珠漆黑漆黑的,像两颗价值连城的宝石,又像两颗小巧玲珑的水晶球,仿佛能看到谁的未来。(孩子的眼睛能通灵,你信了吗?)

戴沈佳:它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头上有一片白色的雪。身上的羽毛,褐色另加一点淡黄,像礼服一般,让人忍不住去摸一摸。

包沈涵:它的肚皮雪白雪白的,就像洗澡时,只洗干净了肚子。(多有趣,我想只有孩子才会这样写,因为只有孩子有这样的洗澡体验。)

丁沐鍚:它的羽毛大部分是黑褐色,头顶羽毛发白,远远望去还以为是一颗奶油巧克力。尖尖的小嘴儿,腿很纤细,让人不敢触碰,仿佛一碰就要断掉似的。

曹梓钰:白头翁的头上长着一簇白色的羽毛,就像给它戴了一顶白帽子。它的眼睛乌黑的,几乎看不到一点白色。它身上的羽毛黄中带绿,绿中带黄。乍一看,浑身好像穿着一条舞裙,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纪靖雯:它可真可爱呢!它的头上有着雪白的绒毛,像是被风吹的调皮的蒲公英飞到了它的头上似的。它那黑溜溜的眼睛总是一眨一眨的,像两粒粒很有光泽的宝石一样。

潘锐轩:传说它的祖先什么事都不会干,到老的时候它没有什么东西传给子子孙孙,只留下了一头白发,于是子孙们头顶上都嵌着雪一样的白发。它的背像一道弯曲的弧线,拖着美丽的尾巴。三个脚趾头好像三把小镰刀,站在树上永远掉不下来似的。

周钰彤:它穿着一件深绿色的长袍,绿得发亮,翅膀上有几根黄色羽毛,像一件美丽的绿色衣服上有几颗星星,眼睛水汪汪的,似乎带着惊恐,头上有顶白色“帽子”,像个小绅士,可爱极了。

王钰玺:它一动不动地躺在网里,像是睡着了,头顶上有一片白色,活像一个戴着白帽子的大厨,但它可不是“幼白头”,头顶上还有点儿灰色,年龄越大“头发”越白,人们常说“白头到老”原来是这么得来的呀。它的背上披着一件披风,黄绿黄绿的,仿佛是树丛里的小战士,专门来消灭害虫的。

周锐熙:白头翁,它的头顶似一小片茉莉花瓣飘落在它头上,雪白雪白,又似香草味的奶油冰激淋,滴在它的头上,又流到了它的肚皮上,肚皮也变白了。深绿色夹黄的尾巴看起来毛茸茸,柔得像云朵一样。(六感俱开的孩子,她的文字常常让我惶恐。)

以动作写情绪

看到小鸟时的心情,猜测小鸟的心理,都通过描写动作来表达,聚焦镜头,放慢节奏,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鞠欣怡:你瞧,它那小小的身体在网中挣扎着,一会儿用嘴啄网,一会儿又躺下来,用爪子使劲抓,仿佛要把网撕破,然后自己飞走。

周锐熙:白头翁的眼睛有一丝惊恐,我猜想,它还没有被捉之前肯定是高兴的!这惊恐犹如一片有魔法的云朵,掠过它的眼眸,让它那平静如湖的眼睛漾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唐浩茗:这时,全班沸腾了,一个个脑袋伸得像长颈鹿似的,想看个究竟。

佘锦程:它一会儿躺着,一会儿抓网,一会儿乱跳……可能是太着急,想它的家人,还有家人了。白头翁总是望望这儿,望望那儿,不时地叫了叫,生怕被我们伤害。

姚芊羽:远看她真是可爱,羽毛滑滑的,嘴巴尖尖的,我们兴致勃勃地看着,可它却不大开心,一会儿静,一会儿吵,有时躺着,有时坐着,翅膀不曾停下。

蒋祺:它很恐惧的地望着我们,一会儿在网里躺着,一会儿又抓住网,一会儿倒挂在网上。

熊子豪:翅膀不停地扑扇着,它的眼睛直溜溜地盯着我们,闪烁着恐慌。它一会儿站立,一会儿倒挂。我们看着他的这个样子,不忍心再让它在网里待下去了。

薛雯宇:它转动着它那大大的、漆黑的眼珠儿,神情惶恐地看着我们,老师给我们每个小组都看了一下,哇!它的眼珠黑黑的,羽毛绿里透黄,黄里透绿,尾巴有浓浓的墨绿色,肚皮儿上白白的,嘴巴尖尖的,最醒目的还是它头上的那一撮白羽毛,就因为那一撮白色的羽毛,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我注意到:它有时候在网里扑腾,有时候就静静的站在那儿,有时候干脆眼睛一闭,双脚朝天,躺在网里装死。

杜王轩:我们在欣赏它时,它也在看着我们,眼睛忽闪忽闪的,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它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的,好像对这里的所有事物都感到特别新奇。(在孩子的眼里,物种的巨大差别不像成人这般泾渭分明,真正感到众生平等的,应该是孩子了。)

纪靖雯:它似乎十分惊恐,一会儿用爪子使劲扒着网,一会儿躺着把爪子伸在半空,一会儿缩在一角,用惊恐的眼神环视着四周。它想尽了各种办法逃走,可是无论怎样挣扎也没用。最后,我们一起把它放走了,它能记住我们吗?这件事在我的心里深深刻下,也留下了一个永久的期盼。

陈戴明宇:它看到我们看着它,不安地一会儿啄啄袋子,一会儿用它那尖脚抓紧袋子,显得害羞似的。有的同学好奇地问它的名字,还有的问小于它的来历……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大家都不敢大声,好像怕惊吓到它。

有味道的结尾

徐熙蕊:也许不久后的某天,我们在树林里散步,头顶一只鸟儿不紧不慢跟着你,可能那就是今天放飞的白头翁吧!

佘锦程:大家都想让他留下,可是我们不能阻止它的自由,只好依依不舍地目送着白头翁离开。它还不时地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一边唱着动听的歌,似乎是在为我们给它的自由而歌唱。一直到教室,我还在想着它。

戴沈佳:回到教室里,窗外传来一阵鸟鸣,我想是不是那只白头翁,如果是我心中的花朵绽放了。

蒋祺:我们来到大树下,解开网,它就一气飞到大树上,我望着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我望着它想,它还会再回来吗?

张雨析:白头翁临别时,在树上唱了一支歌,名字叫《离别》,我永远不会忘了它。(小孩子总爱把永远挂在嘴边,其实他们最爱忘记,直接在前一句结束就好。)

徐辰钰:我感觉心里什么东西被抽走了,又感觉什么东西又回来了似的。

杜王轩:小鸟在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jx/6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