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学习链接: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8天,第9天,第10天,第11天,第12天。
今天西药开始学习药一的第一二章。明天将学习药物化学,很多同学看到药一都头痛。觉得很难。书看着是可能挺难。蛤考的不难。不知道如何学习或想放弃的同学可以看下都考了什么。再来学习。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西药一第一二章。及中药一第8章部份试题!
西药第一、二章
1、关于要品名的说法,正确是:
A、药品不能申请商品名
B、药品通用名可以申请专利和行政保护
C、药品化学名是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
D、制剂一般采用商品名加剂型名
E、药典中使用的名称是通用名
答案:E
解析:教材P页药品通用名也是药典中使用的名称
2、不属于新药临床前研究内容的是:
A、药效学研究
B、一般药理学研究
C、动物药动学研究
D、毒理学研究
E、人体安全性评价研究
答案:E
解析:教材P页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包括:主要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毒理学研究,无选项E,故选E
5、酸类药物成酯后,其理化性质变化是:
A、脂溶性增大,易离子化
B、脂溶性增大,不易通过生物膜
C、脂溶性增大,刺激性增加
D、脂溶性增大,易吸收
E、脂溶性增大,与碱性药物作用强
答案:D
解析:教材P31页脂溶性增加,易被吸收
7、不属于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的类型是:
A、O—葡萄糖醛苷化
B、C—葡萄糖醛苷化
C、N—葡萄糖醛苷化
D、S—葡萄糖醛苷化
E、P—葡萄糖醛苷化
答案:E
解析:教材P48页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共有4钟类型:O-N-S-和C-的葡萄糖醛苷化
8、有机药物多数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只能部分解离,已解离的形式非解离的形式同时存在于体液中,当PH=pka时,分子型和离子型药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A、90%和10%
B、10%和90%
C、50%和50%
D、33.3%和66.7%
E、66.7%和33.3%
答案:C
解析:教材P29页当PKa=PH时,非解离型和解离型各占一半
A.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B.给药途径的变化
C.适应症的变化
D.物理学的配伍变化
E.化学的配伍变化
43.将氯霉素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氯霉素从溶液中析出
答案:D
解析:教材第16页,溶解度改变为物理学的配伍变化,如氯霉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或丙二醇等)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时往往析出氯霉素。但当输液中氯霉素的浓度低于0.25%则不致析出沉淀。
44.多巴胺注射液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渐变成粉红色
答案:E
解析:教材第17页,变色为化学的配伍变化,维生素C与烟酰胺,即使干燥粉末混合也会变色;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会逐渐变成粉红至紫色;氨茶碱或异烟肼与乳糖混合变成黄色。
45.异烟肼合用香豆素类药物抗凝血作用增强属于什么变化。
答案:A
解析:协同作用系指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后,使药物作用增加,是药理学的配伍变化,见P17.但教材未对该药举例!
A.共价健
B.氢键
C.离子-偶极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D.范德华引力
E.疏水性相互作用
48.乙酰胆碱与受体的作用,形成的主要键合类型是
答案:C
解析:教材第38页,离子-偶极,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常见于羰基类化合物,如乙酰胆碱和受体的作用
49.万画继环?磷酰胺与DNA碱基之间,形成的主要键合类型是
答案:A
解析:教材第38页,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与DNA鸟嘌呤碱基形成共价结合键
50.碳酸与碳酸酐酶的结合,形成的主要键合类型是
答案B
解析:教材第38页,碳酸和碳酸酐酶通过氢键结合。
A.潜溶剂
B.增溶剂
C.絮凝剂
D.消泡剂
E.助溶剂
56.苯甲到钠的存在下咖啡因溶解度显著增加,加入苯甲酸钠是作为
答案:E
解析:教材第5页
、提高药物稳定性的方法有
A对水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B为防止药物因受环境中的氧气、光线等影响,制成微囊或包合物
C对遇湿不稳定的药物,制成包衣制剂
D对不稳定的有效成分,制成前体药物
E对生物制品,制成冻干粉制剂
答案:ABCDE
解析:稳定化的其他方法:1.改进制剂和工艺:①制成固体制剂:凡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制成固体制剂可显著改善其稳定性。②制成微囊或包合物:采用微囊化和包合技术,可防止药物因受环境中的氧气、湿度、水分、光线的影响而降解,或因挥发性药物挥发而造成损失,从而加强药物稳定性。③采用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对一些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压片时,可采用粉末直接压片、结晶药物压片或干法制粒压片等工艺。2.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对不稳定的成分进行结构改造,如制成盐类、酯类、酰胺类或高熔点衍生物,可以提高制剂稳定性。将有效成分制成前药,也是提高稳定性的一种方法。3.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易水解的药物可与某些吸水性较强的物质混合压片,这些物质起到干燥剂的作用,吸收药物所吸附的水分,从而提高了药物稳定性。那些对热特别敏感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生物制品,则采用无菌操作及冷冻干燥。(P13-14)
、属于第Ⅱ相生物转化的反应有
A对乙酰氨基酚和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
B沙丁胺醇和硫酸的结合反应
C白消安和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
D对氨基水杨酸的乙酰化结合反应
E肾上腺素的甲基化结合反应
答案:ABCDE
解析:第II相生物转化反应: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与硫酸的结合反应、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乙酰化结合反应、甲基化结合反应。(P48)
中药17、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质松泡;气微,味微甘的药材是
A、玉竹
B、B、山药
C、桔梗
D、地黄
E、南沙参
答案:E
解析:教材第页,南沙参性状鉴别: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气微,味微甘。
30.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叶柄残基有断面维管束5~13个环列的药材是
A.绵马贯众
B.南沙参
C.胡黄连
D.北沙参
E.川牛膝
答案:A
解析:教材第页,绵马贯众性状鉴别: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32.外表面粗糙,易成鳞片状剥落;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的药材是
A.桑白皮
B.秦皮
C.地骨皮
D.黄柏
E.杜仲
答案:C
解析:教材第页,地骨皮性状鉴别:呈筒状或槽状,长3-10cm,直径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白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35.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展平后,上表面灰绿色,有稀疏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的药材是
A.罗布麻叶
B艾叶
C枇杷叶
D.大青叶
E.番泻叶
答案:B
解析:教材第页,艾叶性状鉴别: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37.呈纽扣状园板型,表面密被灰棕色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的药材是:
A.马钱子
B.栀子
C.牛蒡子
D.沙苑子
E.金樱子
答案:A
解析:教材第页,马钱子性状鉴别:呈纽扣状圆板形,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
38.茎方柱形,节稍膨大,叶柄短,叶片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味极苦的药材是:
A.青香薷
B.穿心莲
C.半枝莲
D.广藿香
E.绵茵陈
答案:B
解析:教材第页,穿心莲性状鉴别:茎呈方柱形,节稍膨大,叶柄短或近无柄,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着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气微,味极苦。
39.鉴别乌梢蛇性状特征的术语是:
A.虎牙
B.大挺
C.挂甲
D.银皮
E.剑脊
答案:E
解析:教材第页,乌梢蛇性状鉴别,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
A.赤芍
B.山豆根
C.白芷
D.板蓝根
E.细辛
89.切面白色或灰白色,具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味苦的饮片是
90.切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具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的饮片是
91.切面黄白色或白色,质脆,气辛香,味辛辣、麻舌的饮片是
89答案:C
解析:教材第页,白芷性状鉴别:饮片,为类圆形或圆形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黄棕色。切面白色或灰白色,具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90答案:A
解析:教材第页,赤芍性状鉴别:饮片,为类圆形切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具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91答案:E
解析:教材第页细辛性状鉴别:饮片,呈不规则的段。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时可见环形的节。根细,外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可见须根及须根痕。切面黄白色或白色。质脆。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A.桑白皮
B.白鲜皮
C.合欢皮
D.海桐皮
E.地骨皮
92.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有羊膻气,味微苦的药材是
93.质韧,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的药材是
92答案:B
解析:教材第页,白鲜皮性状鉴别,药材,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有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93答案:A
解析:教材第页,桑白皮性状鉴别,药材,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末飞扬。气微,味微甘。
A.全蝎
B.B.牛黄
C.海螵蛸
D.蟾酥
E.羚羊角
97.具有“乌金衣”特征的药材是
98.具有“通天眼”特征的药材是
97答案:B
解析:教材第页,牛黄性状鉴别,蛋黄,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98答案:E
解析:教材第页,羚羊角性状鉴别,药材,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部呈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头,习称“通天眼”。
A.HgS
B.As2s2
C.Fe2O3
D.FeS2
E.CaSO42H2O
99.朱砂的主要成分是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
99答案:A
解析:教材第页,朱砂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
答案:B
解析:教材第页,雄黄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