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白头翁

前不久到法院办事,办完返回经过门口的一片小竹林,听见里边传来熟悉的鸟叫声。我定睛一看,没错,就是它——白头翁!

在南阳老家的村子里,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的鸟儿,从数量上来说有四种:麻雀、白头翁、灰喜鹊、斑鸠。白头翁是书上的称呼,那村里人叫它什么呢?

对了——白头小儿!

白头小儿的名字,来源于它头顶那一撮白色羽毛。它的个头儿比麻雀大一些,说具体点,就是如果麻雀是小四号字体,那白头小儿就是标准的四号字体。

两者的叫声也有差别,麻雀只会“叽叽~喳喳”这一种叫法,很单调。而白头小儿呢,则有几种不同的叫声:独自一个儿站在枝头呼唤同伴时,是那种短促有力的“喳~喳”声;两情相悦时,则切换成那种轻快婉转拖着腔调的“啾啾啾~啾儿”,非常好听。

我在百度搜素“白头翁叫声”,嗨,出来的第一个视频就是一只白头翁站在枝头的叫声,下边的文字居然是:年4月7日录于南阳市城区!我不禁感叹:这人真是老袁的知音呀!

老袁小的时候,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些年,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棉花,家里盖房子、娶媳妇、交学费可全靠卖棉花了。不过种棉花是一件很费劲的事儿,从育花苗、栽花苗、掐花尖、打药治虫、摘棉花、择棉花、晾晒,到最后拉着架子车去街上棉花库卖掉,全凭人力,特别累人,虫害则是一年比一年厉害,所以九十年代以后基本上都不种棉花了。

小学三年级那年暑假,村西南边靠近何堂村那里,有我家两亩地,种的都是棉花。这个季节的棉花,已经从一株小苗长到将近一人高了,枝杈粗壮,叶子繁茂,正是病虫害最严重的时候,需要不停地打农药,并且必须趁着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打药,效果才最好。

有天晌午头,老妈带着草帽,背着喷雾器,冒着酷暑来到这片棉田打农药。在一棵棉花枝杈上,意外看到一个白头小儿的窝,里边有两只出生不久的小鸟儿!

老妈把这两只小白头小儿带回家,可把我高兴坏了!小孩儿们都特别喜欢鸟儿,毕竟那时候没啥好玩的。老爸的童心好像也被唤醒了,连忙找来一把“挺子”(就是高粱秆最高处那一节),很快就编造成一个四四方方的鸟笼,把两只颤巍巍的小鸟儿放进去。

我把鸟笼挂在院子南边小杨树枝上,还在笼里放了一碟小谷子,可是这俩小家伙一口都不吃,把我急得不行。第二天上午我正在发愁呢,忽然听见一声白头小儿的叫声,我一看,简直不敢相信!

你猜咋着?

有一只老白头小儿,斜着身体用爪子抓着笼子,嘴里叨着一只绿蚂蚱,正隔着笼子喂小鸟呢!

说实话,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养鸟儿,更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见老鸟来喂养小鸟儿。我估计这只老鸟儿,应该是笼中小鸟的妈妈,或者是爸爸。它是看见小鸟被带走了,一路跟着来到我家,然后把自己被捉住的危险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在人类面前喂养它的孩子。接下来,我每天都能看见一只老白头小儿来喂这两只小鸟儿。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记不得这两只小鸟儿最后的命运了。但总体来说,那时年幼无知的我,主动把笼子打开放走它们的可能性不大。而白头小儿爸爸、妈妈就这样隔着笼子,把它们喂养长大的可能性也不大。

儿时的我们,掏鸟窝是家常便饭,用弹弓打鸟也是司空见惯,鸟在我们孩子眼里只是一个玩具。我们从来没想着人家也是一个小生命,它们也有婚姻爱情,也有父母呵护,也有天伦之乐啊!

其实,鸟类和我们人类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它们也是这片村落的主人之一。与人类相比,它们对食物、住房等各种资源的需求索取少之又少,它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少之又少。

除此之外,它们也不会背信弃义,坑蒙拐骗,伤人越货,它们从不麻烦法官升堂审判,从不占用有限的司法资源,劳驾法院开着车烧着油追索执行。

最后,借用这首古诗表达我对故乡白头小儿的忏悔与怀念吧:

白头翁鸟

张镃

桧丛丛啭惬新晴,巧好春林百鸟声。羽辈误教推皓首,细听多是少年情。

在这个微凉的时节里

因为有你的







































白癜风治疗标准
北京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nx/3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