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每到这个时候潮汕人民不仅会吃粽子,还会“扒龙船”,赛龙舟,又叫龙舟竞渡,是潮汕人民喜爱的一项历史悠久的水上竞技活动。”
众人所盼,盐鸿端午节-老龙船重现江湖了
时隔二十余年,昔日盛况再现
相信大家在前些天都被港头村两艘龙船刷屏了吧
经过紧张的排练,日以继夜
今天终于正式与我们见面了
伴着鼓声,船手滑动着船桨,奋勇争先
《盐鸿生活-龙舟竞渡》
时长:05:58
#一览全程#
为传承古老龙舟文化,端午前夕,盐鸿港头村唤醒了沉睡二十余年的龙舟,重启龙舟大赛,共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今天早上9点左右,人们早早闻讯而来,尽管天气炎热的,现场时雨时晴,但依然挡不住赛龙舟的热情。池塘周围更是人山人海,风雨无阻的撑雨伞观看,只为目睹一场水上竞技“赛龙舟”。也许有不少人感慨,岁月如光,二十多年过去了,儿时嚷嚷着家长带来,如今已为人父人母,眼前一幕一幕仿佛又回少年。
本次活动分为三组:港头一、四连组,港头二、三连组,篮协1组,共3组。
随着指挥台一声令下,两艘龙舟奋勇争先,队员们齐心协力,统一节奏划动着船桨,到池末绕桩回岸,圈数为三圈。离岸不远处龙门架设置标举,我们称为抢标举,当两队龙舟快靠时,由队员进行抢夺,场面十分激烈。端午节上午为小组赛,下午决赛一名得大标旗,二名得二标旗。
上午小组赛
下午决赛
大标旗
二标旗
龙舟竞渡活动圆满落幕
这承载着盐鸿人积极向上、敢于拼搏、奋斗团结精神,就像划龙舟一样,不敢于拼搏、不团结奋斗!怎么可能获得成功!
我们的家乡盐鸿势必也要顺应时代发展之东风,传承龙舟精神、勇于拼搏,望发展如虹!
端午节
除了看精彩的龙舟赛
五月初五整天、初六、初七晚
汕头市潮剧一团将在港头文化广场进行演出
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在我们大盐鸿
端午节还有这些习俗
你不能不知道!!!
祭拜祖先“端午节”是潮汕“时年八节”中的一大传统节日,俗称“五月节”,民间视为“圣日”。“端午节”我们盐鸿称之为“佬(潮汕读音lǎo)屎节”。旧时,人们生活艰难,一日三餐难以温饱,有了上顿没了下顿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肚子实在饥饿,就去挖草根......等等以添肚,只有在逢年过节时,祭拜祖先的时候,家中才有大鱼大肉可食,“端午节”这一天,盐鸿人会在早上准备丰富的祭品及栀粿祭拜祖先,因只有过节的时候才有大鱼大肉可吃,就一顿狂吃,而其中的栀粿由于是糯米做的,难以消化,所以问候公厕(旧时盐鸿各村间公厕遍布)的次数就多了,也就有了“佬屎节”的叫法。
赛龙舟“赛龙舟”有人说出生在盐鸿这么久了,都没有见过“赛龙舟”。时隔二十多年,盐鸿港头村的龙舟再次出现。据港头村老人介绍港头龙舟已二十余年没下水了,一直存于老祠堂中。旧时盐灶港头池跟中社池是连在一起的(后因乡村地域重组,各村将原大池进行分拆填池,池面缩小至年最后一次赛龙舟后停止),还有鸿沟乡的苏隆水利灌溉渠都有过,那时尚未围海造田阶段,盐鸿境内乡中渠道交错,堤路纵横,跨沟蹚水之处甚多,池塘遍布。每逢端午,龙舟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竞夺锦标,万人空巷,泼水助威,热闹非凡,但由于夺标和填池等某些原因,这一活动就被淡化。随着近年澄海各村龙舟的复兴热潮,港头村将风尘二十多年的龙舟进行船身重光,将其最原始的本色呈现出来。
插艾枝“插艾枝”端午这一天,盐鸿人会在前一天到外去采摘艾草,到端午节早上,祭拜祖公后,跟随“香(潮汕话)”一起插在家门口上,古代潮汕暑热,湿气交蒸,疫疠猖獗,为“瘴疠之地”。唐代韩愈刺潮上表曰:“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潮汕古民谣云:“五月初五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在时疫作恶,缺医少药的岁月,黎庶只好仰仗“天神”来驱除毒瘴,悬挂艾蒲,祛疫保健。这一民俗世代相沿,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插艾枝、挂菖蒲以驱瘟辟邪。做栀粿,食粽球在我们盐鸿,端午节这一天都要吃这两种美食。潮汕有俗语“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意思是在端午节未到的时段,防寒衣物不可无,只有等过了端午节,气候才稳定,冬天的衣物才能完全收藏起来。端午正是暖气始盛、虫蠹猖獗的时节。潮汕人采用诸多科学的方法驱瘟辟秽、调摄养生,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其中就包括饮食保健。
栀粿:别称栀粽,食栀粿是潮汕人过端午节的特有方式,由于栀粿具有清热解毒助消化的疗效,故深受潮汕百姓的喜爱。栀粿是用中药材栀子与草药铺姜(干品)煅制浸渍滤出的浸液,含有黄色栀子甙、鞣质及碱性溶液,与用糯米碾磨成的粉浆,经充分拌匀后盛入蒸笼加热蒸熟,便成为粽黄色晶莹润滑的栀粿。制成的栀粿用纱线拉切成小片,蘸白砂糖吃,味道独特,柔软可口。潮汕话“粽”和“壮”同音,故把吃栀粽比作“吃壮”,寓意吃了栀粽身体强壮。
粽球:源于战国时期,据南朝文学家吴钧的《续齐偕记》的记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是说,春秋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被流放汨罗,行吟泽畔,哀救国无望,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殉国,百姓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水兽啄食屈原的尸体,便包了粽子投入水中诱开鱼虾。后发展为端午食粽球的习惯。如今端午食粽球更是一种思念家乡的美食。
记得小时候,在港头村溪头埠商业街有一家专门做粽球的小店铺,用老式土灶蒸煮,店里有一个很大的铁锅,锅上时常吊着大量的草绳。每次跟爷爷买,经常看她自己一个人在包粽子,那时候一个粽子是一块半,个大馅多,咸甜的双烹粽,还包有油炸过的鹌鹑蛋,一口咬下去,鲜香无比,让人回味无穷!每天去买的人都要排队的。现在的手作粽子都找不到那种味道,甚是怀念!
-END-
视频来源:盐鸿映像、LGG、啊Qinyuan、热心群友
感谢授权
看完记得给我们点个?小编工资涨5毛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