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头翁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http://m.39.net/pf/a_4323025.html

白头翁

白头翁(拉丁学名:Pulsatillachinensis(Bunge)Regel),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有根状茎,叶片呈卵形,花萼蓝紫色。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等等。

分布在中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

形态特征

株高15-35厘米。根状茎粗0.8-1.5厘米。基生叶4-5,通常在开花时刚刚生出,有长柄;叶片宽卵形,长4.5-14厘米,宽6.5-16厘米,三全裂,中全裂片有柄或近无柄,宽卵形,三深裂,中深裂片楔状倒卵形,少有狭楔形或倒梯形,全缘或有齿,侧深裂片不等二浅裂,侧全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不等三深裂,表面变无毛,背面有长柔毛;叶柄长7-15厘米,有密长柔毛。

花葶1(-2),有柔毛;苞片3,基部合生成长3-10毫米的筒,三深裂,深裂片线形,不分裂或上部三浅裂,背面密被长柔毛;花梗长2.5-5.5厘米,结果时长达23厘米;花直立;萼片蓝紫色,长圆状卵形,长2.8-4.4厘米,宽0.9-2厘米,背面有密柔毛;雄蕊长约为萼片之半。聚合果直径9-12厘米;瘦果纺锤形,扁,长3.5-4毫米,有长柔毛,宿存花柱长3.5-6.5厘米,有向上斜展的长柔毛。4月至5月开花。[1]

生长习性

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温。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冲积土和粘壤土次之,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栽种。

我们观察完整个白头翁的生长周期、各个时期的生长状态,不难理解其植株整体在八卦当中的位置:根(艮)禀水土之冲气,让水湿螺旋状上升供给营养;从艮(根)到离(花)的上升期完成非常快(发芽即见花雏形),花色紫蓝(离中带降),后见其中心绿丝螺旋打开、转白紫、渐松毛,瘦果富乾金之性,完成一轮生长周期。值得注意的是,“白毛”这个关键词伴随白头翁植株的“一生”,白毛为兑位。

入药部位为根,我们主要用其“根(艮)禀水土之冲气,让水湿螺旋状上升供给营养”的部分,秋季采收结合其根味苦涩,又增加其回降收敛之意。故结合前文,总结白头翁这味药,主位艮兑乾、入气入血,禀水土之冲气、助水湿上行,同时苦降热涩收引,调衡湿热下坠。

繁殖方法

生产上主要采用种子育苗移栽。种子的采收东北一般在6月上旬,当有60%的种子黄化成熟时即可采收。种子采收过早,成熟度达不到,出芽不壮;采收过晚,种子就会由自身的羽毛带着随风飞散。采收回来的种子放在箩筐里在阳光下晾晒,上面覆盖纱窗网,以免种子随风飞走。晒到98%以上的干度时,放在铁网筛上反复揉搓,直到种子和羽毛都搓碎掉到铁网下为止。白头翁种子很小,一般1kg种子有50万粒,播种适时、适当,出芽率可达80%以上。

早春播种多在3-4月进行,条播,行距3.0-4.5厘米,播后覆土,以盖住种子为度。至第2年早春,越冬幼苗未萌芽前,按行、株距30厘米×9厘米进行移栽。

药理作用

1、抗阴道毛滴虫:闫艳等利用不同浓度白头翁水提液进行体外抗滴虫实验,研究发现白头翁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表膜,具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

2、抗氧化、抗炎:YaoD等发现白头翁具有阻止肝组织中过氧化物的释放,增长MnSOD的活性,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龙盛京等利用鲁米诺发光体系,研究发现白头翁水提液具有较强的抗活性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过氧化氢,防止其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而造成细胞或组织损伤。张文远等研究发现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杀虫、抑菌:兰继毓等研究发现白头翁煎剂对杀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效果较好

治疗痔疮等出血症状。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关于作用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

《本草纲目》:热痢下重,用白头翁二两,黄连、黄蘖、秦皮各三两,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长,不愈再服;妇人产后痢虚极(伴热痢)者,可加甘草、阿胶各二两。下痢咽痛,用白头翁、黄连各一两,木香二两,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用服。肠坠偏肿。用白头翁根,捣敷患处。

《医学入门》:兼止金疮血出及痛、一切风气、百骨节痛,乃逐瘀解毒之剂也。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消男子阴疝偏肿;治小儿头秃膻腥;鼻衄非此不效;痢疾全赖收功。

按:总结古人用白头翁的特点,治少阳(温疟,狂易,寒热),入血行气(症瘕积聚,瘿气),治全身经络(金疮血出及痛、一切风气、百骨节痛),治从头到脚的湿聚(小儿头秃臭腥、鼻衄、男子阴疝)。如果说柴胡是少阳发散风热之用,白头翁走少阳同时、兼具止风(艮性)和行收湿气(乾性),可以互相比对参考。

总结白头翁的特性

根(艮)禀水土之冲气,让水湿螺旋状上升供给营养;从艮(根)到离(花)的上升期完成非常快(发芽即见花雏形),花色紫蓝(离中带降),后见其中心绿丝螺旋打开、转白紫、渐松毛,瘦果富乾金之性,完成一轮生长周期。值得注意的是,“白毛”这个关键词伴随白头翁植株的“一生”,白毛为兑位。

白头翁这味药,主位艮兑乾、入气入血,禀水土之冲气、助水湿上行,同时苦降热涩收引,调衡湿热下坠。

总结古人对白头翁的格物,禀金之用,苦以坚肾,可升可降,治阴中之阳(少阳相火),入阳明血分化大肠之热而不损脾阴,驱风逐瘀、善治热利。其中“风木愈郁愈泻,水道不开,谷道必不能闭也”,提示肝胆气郁后,升降失衡、下焦水湿停聚、大便被逼稀软带水的病机。

总结古人用白头翁的特点,治少阳(温疟,狂易,寒热),入血行气(症瘕积聚,瘿气),治全身经络(金疮血出及痛、一切风气、百骨节痛),治从头到脚的湿聚(小儿头秃臭腥、鼻衄、男子阴疝)。如果说柴胡是少阳发散风热之用,白头翁走少阳同时、兼具止风(艮性)和行收湿气(乾性),可以互相比对参考。

脾胃具寒、完谷不化(大便里能看到正常人能消化的食物)、久有下痢并见拉出稀淡血水的人虚有余热不足,和血分无热的人一样,需要忌用。但凡有湿热,同时有虚的,可以参考李时珍的“产后痢虚极”的方式,辅佐补益之品用之。

医学认为:白头翁,能清除消散下焦空间的热度和湿度,螺旋式上升直达头部,从面部下行,走消化道,从大肠将湿气排出体外。可清三焦湿热,可治疗淋巴、结核,清洁肠系膜,治疗血液病。清除能量、物质的积聚,调节全身,无毒副作用。泻而不寒,即调整又渗透,使人体细胞内外能量均衡。可加速公转速度,畅通道路,是旋转的动力,调和营卫,保持下焦的正常温度。

白头翁一药,功效清热解毒凉血,为治痢之要药,如白头翁汤就是以此药为主。历代文献均论本药治热痢,但却很少论及其它功用。近代名医冉雪峰龚姓弟子所著《医笔谈》中提出了白头翁有治尿道灼热坠痛之功效。笔者临床治疗尿道灼热坠痛时,常在辨证基础上加入白头翁,每每收到良好疗效。现将点滴体会介绍于下。

尿道灼热坠痛主要是由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症见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口干口苦,舌红苔黄厚而腻,脉数。而笔者认为本病病机尚与肝木之气逆乱有关,因肝经络阴器,肝木逆乱之气与邪热郁遏迫注阴器,则可致尿道灼热坠痛。故笔者以八正散合白头翁治疗本病疗效甚好。

患者,男,25岁。小便时尿道灼热坠痛,尿黄口苦,舌红苔厚腻,尿常规隐血,血常规正常。前医诊为尿道炎,用氟哌酸和中药清热通淋之剂,辗转数医治疗2月余,疗效不佳。刻下症如前述,属下焦湿热之淋证。

处以八正散合白头翁加减:

白头翁10g、栀子10g、瞿麦10g、生地10g、甘草10g、木通10g,车前草15g、萹蓄15g、黄柏12g、滑石20g。3剂,水煎服。

说起白头翁一药,大家并不陌生,著名的经方白头翁汤即是,临床上一般用于痢疾,我亦不例外,但是正如上文所述,白头翁的作用不止此一端。我临床上治血热崩漏一证也擅于重用白头翁清热凉血,效果颇佳。山东名老中医张志远的生地榆、生贯众、白头翁汤即是。尽管病证不同,病机相同,同取白头翁清热凉血的作用是一致的,移治于尿道灼热坠痛同理亦是可行的。临床上泌尿糸感染除了引起尿急、尿频、尿结外,部分病人尿道灼热疼痛亦常见,一般用八正散、导赤散解决其他证状较易,但解决尿道发热灼痛不佳,在这方面白头翁是特长,是专药。受上文启示我常用之,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龚某,中年妇女,泌尿系感染,发热,尿急、尿频、尿涩痛,尿检后诊断为急性尿道炎,在医院打点滴一周,诸症消失,唯有尿道灼热涩痛不减,西医无法,寻求中医治疗。

四妙散加减黄柏10g、苍术10g、生薏苡仁30g、怀牛膝30g、白头翁50g。3剂,水煎服。

1剂痛轻热减,3剂即愈。(古道瘦马医案)类似此症,只要是尿道灼热一症突出者,我即在治淋方中加入白头翁一味,屡收速效。其实临证中很多中药都有多种功效,学中医者不妨广开思路,多探索一药多能,充分发挥挖掘中药的作用。跟诊纪实——尿频灼热

金某,女,57岁。近期排尿不畅,伴有尿频、尿灼热痛、肛门下坠感。西医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患者觉此病羞于启齿,十分苦恼,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四处寻医治疗,但疗效不佳,特慕名前来就诊。寻问患者先前所吃之药,得之尽是些清泻胃火、清利肝胆湿热的苦寒之药,疗效甚微,且患者的脾胃已经受损,欲呕,胃痛,拉肚子。

刻诊:中等身材,肤色偏白,少腹里急,伴下坠感,小便频数灼痛,口苦,睡眠差,心烦急躁,饮食不佳,大便溏,寸脉浮滑尺弱,舌淡红苔白。

辨证:热淋下焦。

治则:健脾益肾,清心利水。

二仙汤+导赤散+滋肾丸加减。仙灵脾30g、仙茅10g、巴戟天12g、黄柏10g、知母10g、当归12g、生地15g、川木通10g、淡竹叶15g、生甘草30g、干姜30g、枳实15g、白头翁30g、川牛膝15g、煅牡蛎30g、生龙骨30g。3付,水煎服,每日2~3次。

次诊,患者反馈上述症状明显有所改善,小便已经不数,灼热感减轻,唯服药期间皮肤略感瘙痒。效不更方,嘱其继续服用。在原方中加入黄连15g、薤白30g、地肤子25g。4付,水煎服,每日2~3次。(古道瘦马医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tp/5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