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茶自然花香型之栀子花香型

栀子花香型

具有自然的栀子花香味的优质水仙茶,称为黄栀香(但人们已习惯写成黄枝香)单枞茶。生产这种香型荼叶的茶树,就叫黄栀香单枞茶树。俗称“黄栀香”。

黄栀香生命力强,适应性广,抗逆力强,特别是抗寒能力也强。

据潮州市凤凰高香型品种选育课题组的《黄枝香单丛选育研究报告》中叙述近几年来,黄枝香单丛已为粵东的揭阳、梅州各县,粤北的英德、乳源县、粵西的湛江、罗定县,以及广西、海南等省(区)引种,各地反映表现良好。黄枝香单丛在广东北部的乳源引种成功,表明黄枝香单丛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也表明黄枝香单丛适宜在广东全境种植。”因此,获得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广东省级茶树良种”的证书。

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和种株间的差异,它有时便存在着发芽的迟早,叶形的不同,叶的大小,叶质的厚薄或香气的浓淡、长短等方面的差别。据—98年对全镇种植的多亩黄栀香单枞的调查,发现有13种,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也有独特之处和缺陷。正如华南农学院戴素贤教授等在研究、分析了原产地凤凰与英德、罗定县引种的黄栀香的鲜叶样品的香气成分含量后,指出:各地样品从鉴定出的化合物种数没有大的差异,但由于受引种地生态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化合物的类别及含量,特别是主要赋得物质则存在差异,从而,也形成地域性的香气差异和品质差异,换句话说,一些地区引种后,香气降低或做不出黄梔香风格的成茶。因此,各地引种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加工工艺,以促使黄栀香单枞品质风格能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使读者更进一步了解、掌握黄栀香的特性,现在从记录材料中的40株茶树中挑选12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茶树供大家参考:

(1)宋种黃栀香

该茶树生长在坐西南朝东北的山坡,海拔高度约米的乌岽管区李仔坪村东北几块巨大的泰石鼓下的茶园里,系南宋末年村民李氏几经选育后传至今天。这株茶树因种奇、香异、树老,名字也多变。初因叶形宛如团树之叶,故称“团树叶”;后经李氏精心培育,叶形比同类诸茶之叶稍椭圆而阔大,又称“大叶香”;年凤凰有一侨商于安南(今越南)开一茶行,出售这单枞茶时,以生长环境之稀有及香型特点取名“岩上珍”;年经乌岽村生产合作社精工炒制后,仔细品尝,悟出黄栀花香,故更名为“黄栀香”;年凤凰公社制茶四大能手,带该茶往福建武夷山交流,用名“宋种单枞茶”;年大跃进时期,为李仔坪村民兵连高产试验茶,称为“丰产茶”;年春,因“文革”之风,改称为“东方红”;年农村生产体制改革时,此茶树落实村民文振南管理,遂恢复为“宋种单枞茶”,简称“宋茶”。年,因它树龄高,产量髙,经济效益高而为世人美称为“老茶王”(请参阅附录《金谷庄文存·茶魂·老茶王》)。

该茶树系有性繁殖植株,树龄达多年,树高5.8米,树姿开张,树幅6.5×6.8米,复盖面积达0.亩,主干地面茎周长1.65米,离地面60厘米处有三大分桠,茎围分别为0.65米、0.94米和0.75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0.9厘米,宽4.3厘米。叶形椭圆,叶面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质厚实,叶身内折,主脉明显,侧脉10对。叶缘微波状,叶齿细、浅、钝,有33对。叶尖锐尖。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芽色黄绿,无茸毛。发芽密度中等,春梢较短,平均只有2.5厘米长,着叶2-4片,节间长0.8厘米。采摘期通常在谷雨前后。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因树老,生殖能力衰退,近几年无花无果。

单株产量:据反映,通常春茶产量约占八成,夏秋茶占二成。年前后春茶株产8市斤左右;年为10.5斤;年13斤;年李仔坪村民兵连加强管理,搬掉树边岩石,并垒石砌坎,扩大园基,加新土二尺余厚,使茶树日益茂盛、高大;年春,一次采青叶70市斤,制成干茶17.8斤,为历史最高产量。以后产量逐年下降。年遭到一个精神病人的砍伐,产量骤减。后经管理户文振南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逐渐恢复生机。年采制春茶9.8斤;年4月11日采制10.6斤;年4月22日产春茶9斤;年4月21日制干茶10.5斤;年4月17日制春茶11斤;年4月22日制春茶9斤;年4月22日制春茶7.2斤,由于年底管理户在茶园增植白叶单枞茶树32株,游客参观践踏茶园及上树攀采枝叶,造成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因此茶树逐渐衰退。年4月15日采制春茶6.1斤;年4月14日制春茶5.4斤;年4月12日采制春茶4.8斤。

成茶条索紧卷,沉重,色泽乌褐油润;汤色金黄明亮;香气浓郁;滋味甘醇;韵味独特,回甘力强。耐冲耐泡。

由于该茶树有很强的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性广的特点,年乌岽村就进行扦插育苗,使这个株系有所发展。年以后,也有个别茶农取穗嫁接于其他品种或其他株系,产生新的后代,从而保持和发展了宋种单枞黄栀花香型这个株系。

(2)宋种黄茶香

宋种黄茶香,因成品茶的香、味似黄茶而得名。

该茶树生长在海拔高度米的乌岽管区李仔坪中厝厝后的左上方茶园里。据说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系村民李氏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为有性繁殖植株。由于历来不重视修剪、养蓬,任其生长,因此,树势直立,树高6.2米,是当今凤凰茶区最高的一株茶树。树姿半开张,树冠幅6×5.3米,主干地面茎周长1.03米,最低分桠离地面35厘米。分枝密度中等,上部枝条已有少数枯萎。片上斜状着生,叶形倒卵圆形较多。成叶长8.1厘米,宽3.2厘米。叶尖钝尖,叶面平滑,叶色深绿,叶身平展,叶肉厚,叶质中等,叶缘波状,叶齿细、浅、钝,有30对。主脉明显,侧脉9对芽萌发期在春分前,发芽密度稀,芽色黄绿,无茸毛。春梢长8厘米,着生叶数3-4片,节间长2.8厘米。采摘期通常在谷雨前后。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春产量占全年产量八成以上。近几年生长不旺盛,无花无果。

因树老衰弱,单株产量较低。近年统计产量如下:年4月27日采制茶5市斤;年4月20日制春茶4市斤;年4月18日制春茶46市斤年4月19日制春茶4.5市斤。

成茶条索紧卷,沉重结实,呈灰褐色,油润;香气纯正,细腻沉隐;汤色金黄;山韵独特,味道甘醇,回甘力强;耐冲耐泡。据管理户文锡潜反映:该种香型有时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正如俗话所说“风水茶”。

(3)大白叶

大白叶,因叶色比其他诸茶较为浅绿(茶农称浅绿为白),而且叶幅较大,故名。

该茶树生长在坐西南朝东北的山坡、海拔约米的乌岽管区李仔坪下厝厝后的茶园里。据说是管理户文衍国的祖先,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为有性繁殖植株。树龄多年。树高4.8米,树冠幅4.2×6.8米,树姿开张,宛如把伞;复盖面积竟达0.亩,超过园基面积。地面茎周长厘米,离地面30厘米处有三大分桠,分桠后(5厘米处)茎粗分别为88厘米,60厘米和54厘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椭圆形,长10.6厘米,宽3.6厘米。叶面平滑,叶色绿,有光泽。叶身微内折,叶质厚实叶缘微波状,有细、浅、钝叶齿29对,叶尖钝尖。主脉明显,侧脉分明,有9对。育芽能力较强,发芽密,芽色黄绿,无茸毛。春梢长13厘米,着叶5-6片,节间长2.8厘米。通常在春分前萌芽,春茶采期在谷雨前几天:每年轮次。每年9月底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在11月上旬。花冠直径3.6厘米--3.8厘米,花萼5片,花瓣6—7片,花丝乳白色,枚,花药鲜黄,柱头3分叉,子房光滑,结实率较低:果实1-3籽,但2籽较多。年无花无果

该株产量高。春茶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75%,夏茶约占15%,秋冬茶10%。近十年来,春茶产量如下:年产14.8斤:年4月11日15市斤;年4月20日采制13.5斤;是年冬枯死一桠:年4月22日10.5斤;年4月15日采制10斤;年4月15日采制11斤;年4月14日采制9.5斤。

成茶条索紧结,沉重,色泽青褐,油润;香气细腻沉隐;汤色橙黄带浅绿;滋味甘醇,山韵味重。回甘力强。耐泡。

(4)黄茶香

黄茶香,因成茶的香味似黄茶而得名

该茶树生长在坐南朝北的山坡、海拔约米的乌岽管区李仔坪下厝村的茶园里,据说是管理户文国安的祖先,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树龄已有多年。树高3.6米,树姿半开张,树冠幅5.3×5米,复盖面积竞达0.亩,超过园基的面积。地面茎周长1.08米,最低分枝离地面5厘米,有5个分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生着,叶形椭圆,叶长9.6厘米,宽4.3厘米。叶面平滑,叶色绿,叶身微内折,叶质厚实。主脉明显,侧脉9对。叶缘波状,叶齿粗、浅、利,有20对,叶尖渐尖。通常春芽萌发在春分,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发芽密度中等,芽色绿,无茸毛。一般春梢长2.1厘米,着生叶数3—4片,节间长0.8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9月底为新梢休止期。近几年无花无果。

该株产量较高。据文国雄反映:年4月21日采制春茶6.8市斤:1年4月19日采制7斤,年4月10日6.8斤

成茶条索紧卷,肥壮、重实、色泽浅黄褐,油润;香气细腻沉隐;汤色金黄;滋味甘醇;山韵独特;耐泡。

(5)老仙翁

老仙翁,因树老,成茶香气高,味道好,可与八仙单枞茶相媲美,故名。

该茶树生长在海拔高度1米的乌岽管区李仔坪村村前的茶园里,是管理户文锡誉祖上遗留下来的。为有性繁殖桔株。系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据说树龄已有多年,树高2.72米,树姿半开张,树冠幅3.10×3.45米,地面茎周长1.04米最低分枝离地20厘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长8.5厘米,宽3.4厘米,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稍内折,叶肉厚,叶质硬脆。主脉明显,侧脉10对。叶缘微波状,叶齿细、浅、利、有24对。叶尖渐尖。春芽萌发期在清明前后,春茶采摘期在立夏前。发芽密度中等,芽色浅绿色,尢茸毛。春梢长4厘米,着叶3-4片,节间长0.7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10月起为营养芽休止期。由于树龄老,生长生殖减弱,近年无花无果。

该株产量较低。年5月3日采制春茶2市斤,年4月27日1.5斤,年采制春茶1.7斤,每斤毛茶元。

成茶条索紧卷,纤细,色泽黑褐,有光泽;香气清高持久;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快感无穷;山韵独特持久;回甘力强。耐泡。

该树所产的成品茶,在统购统销时期,多次被凤凰茶叶收购站评议为特级单枞茶,为李仔坪生产队的优质茶之一。

该茶树生长在巨大的岩石旁,年秋,管理户将巨大的岩石破开,垒砌梯壁,扩大园基,意欲拯救茶树衰退的局面。

(6)宋种仔

宋种仔,是乌岽管区中心寅村的老宋种大草棚单极(年枯死)自然杂交的后代,故名。

该茶树生长在海拔约米的凤西大庵村村后的茶园里。该树自公元--年为凤凰山太平寺的固定资产。年土地改革时期,分配给贫农黄勇。年--年为大庵生产队集体所有,年起由黄娘庆管理,年至年由村民黄爱国管理。

该树系有性繁殖植株,树龄年,树高5米,树姿开张,树冠幅5.6×6.05米。主干因客土不明显,接近地面有六个分桠,分枚度中等,叶片上斜快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长7.8厘米,宽3.7厘米,叶面平滑,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中等,叶身下展,叶的侧脉9对,叶尖钝尖,叶缘微波状,有24对细、浅、钝的叶齿。育芽能力较强。春芽萌发期在春分,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发芽密度较密,芽色浅绿,有少量茸毛。新梢长12厘米,着生叶数3-4片,节间长3厘米。每年新梢生长2轮次,10月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冠直径3.2-3.8厘米,花丝-枚,柱头3分叉。果实多为2籽。

该株产量较高。近5年春茶记录如下:年4月29日采制春茶10.5市斤;年4月24日采制春茶10市斤;年4月21日采制9.5市斤;年春茶10市斤。

成茶条索紧结壮直,色泽黑褐,有油光;香气高锐,富有刺激性,冷嗅尚有余香;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山韵味浓且持久;回甘力强。耐泡。

由于该株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年生产队便取短穗扦插育苗,年起也有茶农取穗嫁接于其他品种或单枞株系。形成了宋种仔单枞的无性繁殖系的后代。目前,大庵村、七星案、中坪、大坪等村栽培较为广泛。

(7)佳常种

佳常种,又名狮头黄栀香。原系乌岽管区狮头脚村村民魏佳常之曾祖父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原树已于年死亡。但前期已有批量扦插育苗和嫁接繁殖,形成该株的无性繁殖系的后代。该种品质优良,凤凰茶区栽培较多,外地引种也多。为便于种植管理时识别和销售推介,故冠上佳常种或狮头黄栀香的名字。

现介绍的茶树生长在海拔高度约1米的乌岽狮头脚村村前的茶园里,树龄50多年,是由村民文衍玩管理的佳常种无性繁殖植株。

该株树高2.2米,地面上有7个分桠,树姿开张,树冠幅2.7×2.9米,分枝密度大。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9厘米,宽3.8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深绿,叶身内折,叶质柔软,侧脉9对,叶缘波状,叶齿粗、浅、钝、有29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几天。发芽密,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9厘米,叶数3-4片,节间长2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10月起为营养芽的休止期。树龄短,年无花无果。

该株产量较高。年4月28日采制春茶3.5市斤,每斤毛茶销售元。

成茶条索紧结而重实,灰褐色,有珠砂点;香气高锐,富有强烈的刺激性,冷嗅尚有余香;韵味独特;汤色金黄明亮清彻;滋味甘醇持久,回甘力强。耐泡

(8)棕蓑挟

棕蓑挟,又名通天香,一代天骄,主席茶。

传说年前的一天,乌岽中心寅村三姑娘采摘春茶期间骤雨倾盆而至,她用棕蓑包挟茶筐,保护采下的茶叶,回家后精工制作出形、色、香、味俱佳的单枞茶,博得人们的称赞,故将成品茶和该茶树取名“棕蓑挟”。年鸟岽草地厝村(今称楚地厝)村民文永集,把“棕蓑挟”鲜叶精工制作,茶香十分浓郁,阵阵茶香飘向天空,故称为“通天香”。他又特拣选2市斤,寄给毛泽东主席。不久,收到毛主席委托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寄来的信,信中有评价茶叶质量优良和致谢之语。故此,茶农们又把“通天香”称为“主席茶”,“文革”期间称为“一代天骄”。(请参阅附录《金谷庄文存·茶魂·通天香》)。

现介绍的茶树生长在海拔约1米的乌岽管区下寮村村后的茶园里,是由村民柯平镇管理的无性繁殖植株。

该株树龄50年,树高2.7米,树姿直立,树冠幅1.73×2.7米,地面茎周长53厘米,最低分枝高度14厘米,分枝疏。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7.5厘米,宽3.8厘米,叶形卵圆,叶尖钝尖,叶面微隆,叶色黄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质硬度中等,主脉明显,侧脉8对,叶缘微波状,有33对细、浅、利的叶齿。春芽萌发期在春分,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3厘米,着生叶数3片,节间长1厘米。每年新梢生长2轮次,10月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旬。据管理户反映,该树只开花不结实。无花无果。

该株产量一般。年采制春茶1市斤,年4月17日制春茶1.4斤。

成茶条索紧结而重实,鳝鱼色,光润;黄栀花香气高锐、持久;韵味独特;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鲜爽持久,回甘力强。耐泡。

9)特选黄栀香

特选黄栀香,又名粗香黄栀香。因成茶冲泡时黄栀花香味特別浓郁,故名。

该株茶树生长在海拔约米的康美管区田寮埔村东南的大山垸茶园里。系村民曾火智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出幼香黄栀香单枞,再从幼香株系中剪选顶芽的短穗扦插育苗而成。现由其子曾昭才管理.

该株是无性繁殖植株。树龄约50年,树高2.6米,树姿开张,树冠幅3.15X3.3米,地面茎周长52厘米,最低分枝离地10厘米,分枝密。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8.7厘米,宽3.2厘米,叶形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绿,但嫩叶转绿前叶尖呈淡红色。叶身稍背卷,叶质中等,主脉明显,侧脉8对。叶缘微波状,前端有细、浅、钝29对叶齿。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几天。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芽色黄绿,无茸毛。新梢长8厘米,着生叶数7-8片,节间长1厘米。每年新梢生长4轮次。11月为营养芽的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旬,结实率较低。

该株产量较高。年4月29日采制春茶1.5市斤。年产5市斤。

成茶条索紧卷,浑圆较直,色泽黄褐,油润;香气清高悠长;韵味独特;汤色金黄带淡绿,明亮清彻;滋味鲜爽持久,“特韵”(油香味)明显。

该株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很强,又易于制作成高香型单枞茶,深受茶农的喜爱。田寮埔、上云田、岭脚、寨脚乃至下田村一带都有栽培。年曾昭才兄弟三户共生产干茶多斤。

年6月,凤凰镇茶厂厂长文衍学选用曾昭才制作的粗香单极茶10市斤,参加广东省首届“金曼杯”乌龙茶质量评比大会,荣获特等奖

(10)团树叶

团树叶,因茶树的成叶似团树之叶,故名。

该茶树生长在大质山的西北海拔约米的山腰茶园里,系从凤凰水仙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后,用短穗扦插育苗法培育而成。树龄30多年。现由石古坪村蓝学民管理。树高3.1米,树姿开张,树冠幅3X2.85米,地面茎周长52厘米,分枝密,最低分枝离地7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9.6厘米,宽4.2厘米,成叶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深绿,叶身平展,叶质硬度中等,叶的侧脉9对,叶齿细、浅、利,有23对,叶缘呈微波状。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季节,采摘期在谷雨后。育芽能力强,芽叶肥壮,发芽密,芽色黄绿,无茸毛。春梢一般长9厘米,最长15.5厘米,着生叶数6—9片,节间长1.5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由于生长壮旺,近年尚无花果

单株产量较高,年产干茶约10市斤。年4月20日采制春茶4.5斤。

成茶条索紧卷,匀整、重实,乌褐油润;具有黄栀花香味,汤色橙黄,明亮清彻,有独特的韵味,(俗称香油味),滋味甜醇鲜爽。耐泡。

(11)大乌叶

大乌叶,因叶色较其他诸茶深绿,(茶农称深绿为“乌”),而且叶幅大,故名

该茶树生长在海拔约米处的凤西管区大坪村丰产片的茶园里。由村民涂保美管理。系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树龄约年,树高4.18米,地面茎周长1.18米,树姿半开张,树冠幅3.86×3.84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高度18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长8.7厘米,宽3.4厘米,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背卷,叶质中等,叶的侧脉10对、叶齿粗、浅、钝,有28对,叶缘波状。春芽于春分季节萌发,芽色绿,背毛少。春梢长度4厘米,着生叶数3-4片,节间长1.7厘米。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新梢生长每年2轮次。盛花期在11月上旬。结实率低。抗旱抗寒能力强。

单株产量较高。年4月20日采制春茶3.6斤。

成茶条索紧卷,乌褐油润;具有黄栀花香;韵味浓;汤色金黄;滋味醇爽。耐冲耐泡

(12)岭脚黄栀香

该茶树生长在海拔米的二垭管区岭脚的茶园里,为下厝村村民尤育金管理。树龄多年,树高2.15米,树冠幅2.2×2.23米,地面主干茎周0.93米,最低分枝高度17厘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长9.4厘米,宽3.7厘米。叶面微隆,叶色绿。叶尖渐尖,叶身内折,叶质中等,叶缘微波状。主脉明显,侧脉8对,叶齿28对,齿状粗、深、利。育芽能力较强,芽头肥壮。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前。春芽浅绿色,无茸毛。新梢9-11厘米,着生叶数3-5片,节间长1.7-2.1厘米。新梢生长每年3轮次,10月起为休止期。10月至12月为花期。

单株产量较高,年产3市斤左右。

成荼条索紧结,灰褐色;栀子花香尚高;汤色金黄明亮;滋味甘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tp/8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