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欺·本草之趣
『青春片主角栀子,原来还是去烦高手哇!』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就要到六一儿童节了。
每到六月,伴着毕业季、期末考一起来的,是空气中弥漫的栀子花香,那是青葱校园时代的美好,如初恋一般,让人惶惑紧张又无比回味。
印象中的栀子花,似乎是青春的代名词,ta总是出现在青春的歌曲里、电影里:
栀子花开,sobeautifulsowhite,这是个季节,我们将离开……
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
这位长着一副初恋脸的栀子花,还有更多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它的果实——栀子,便是夏季里的一缕清风,可以帮你荡涤内心的烦闷,名副其实的本草界清热高手,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地聊一聊这位国民初恋!
栀子
国民初恋女神
炎炎夏日,满山满树的栀子花开了,用馥郁浓厚的香气怒刷存在感。
汪曾祺老先生在《人间草木》里说:“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每读到此处,便忍俊不禁。
有着傲娇香气的栀子花,要等来江南的雨季,才肯开花,冰雪般的花瓣,倒是不如它的香气那般野蛮,多了几分清纯,像极了国民初恋女神,给夏天带去不少视觉上的清凉。
也正因为这张人畜无害的初恋脸,栀子花在古代就深受宠爱,又如宋朝朱淑真曾写过:“一根曾寄小峰峦,苫葡香清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
栀子花插花当然,栀子花还被人们称作「同心花」,给了不少心怀恋慕又不知从何开口的年轻人一点启发,「与我同心栀子,报君百结丁香」,婉约又带有诗意。
去烦高手
说起栀子花,也许你还会问,为何取名为“栀”?李时珍大大在《本草纲目》中给出了答案:「卮,酒器也,栀子像之,故名,俗作栀」,栀子花的果实形状有点像酒器,故叫“栀”。
如果说栀子花是现代青春片的主角,那么对于古代人来说,栀子最先抢占C位的不是花,而是果实。
它的果实便是古人制作衣衫的重要染料,中医药养生的心头爱。
在古时候,种栀子花,不是为了欣赏花,或是轻嗅花香,也不是为了食花,而是因为栀子的果实可以提炼色素,也就是「栀黄」。
早在《史记》里就有「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卮”即栀子,茜即茜草,都是当时应用最广的染料。
栀子草木染那么,栀子又是靠什么来虏获古代中医药养生爱好者们的芳心的呢?
栀子擅长清三焦之火,就像电风扇、空调那般,为你扇去不愉快。当你感觉冒火眼金睛,亦或是胃部有灼烧感,不妨来口栀子茶,你会发现,咦,火似乎灭下去不少。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曾记载:“主五内邪气,热邪之气。胃中热气,黄色入阳明,性寒能清热……皆肉肌之病,乃阳明之表证也……但其气体清虚,走上而不走下,故不入大肠而入胃,胃在上焦故也。胃家之蕴热,惟此为能除之。又胃主肌肉,肌肉有近筋骨者,有近皮毛者,栀子形开似肺,肺主皮毛,故专治肌肉热毒之见于皮毛者也。”
夏主心,《黄帝内经》提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天天气炎热且干燥,人容易上火烦躁,眼睛容易干涩,便便容易干涸如荒土,得来点栀子帮忙扇一扇风,解一解火,帮忙养养小心心。
同时,若是不小心扭伤了,也可以请栀子来帮忙,将生栀子磨成粉末,与面粉1:1混合,再加米醋调糊后敷于肿痛处,敷厚度1-2cm,边缘超过肿痛边缘2cm,12小时更换一次。
对此,《中国药典》也有记载:“栀子归心、肺、三焦经。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这里送你一道栀子茶,愿ta能像电风扇、空调一样荡涤去你的烦闷,伴你开心一整个夏天。
莲子栀子茶
材料:栀子5克,莲子(带芯)30克
做法:把栀子和莲子一起放入锅中,加入ml水,煮沸10分钟即可。
很佩服栀子,既能肆意留香,将青春狂热绽放,又能身后留下果实,给人们带去餐桌上的健康。愿你像栀子一样,纵然一无所有,也敢仗剑走天涯,纵然不足六尺,也敢与天公试比高。
很久没有唠嗑了,今天就聊聊你印象中的栀子吧!
-END-
文字
戒欺团队
审稿
戒欺团队
图片
部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