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黄皮肤行动 http://m.39.net/news/a_6345488.html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唐·杜甫《江头四咏·栀子》
栀子的简介
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
栀子的中文学名是:栀子
栀子的别称有:黄果子、山黄枝,黄栀,山栀子,水栀子、越桃,木丹,山黄栀、黄栀子、山栀、白蟾、黄果树、红枝子等。
栀子的植物学分类: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茜草目——茜草科——金鸡纳亚科——栀子族——栀子属——栀子。
栀子的形态特征
栀子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为圆柱形、灰色;叶对生,或为3枚轮生、革质,稀为纸质,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为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为膜质。
栀子的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为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为管形、膨大,顶部有5-8裂、通常6裂,裂片为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
栀子的花冠为白色或乳黄色,为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为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为6裂,裂片广展,为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为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为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栀子的果为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为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为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为3-7月,果期为5月至翌年2月。
栀子的生长习性
栀子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气体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栀子的分布情况
栀子产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河北、陕西和甘肃有栽培,其中河南省唐河县的栀子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为全国最大的栀子生产基地,有“中国栀子之乡”的美誉。
栀子生于海拔1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
栀子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等方法
栀子的品种分类
栀子气味芳香浓郁,历来受百姓所喜爱,但栀子形态平淡,造型单调,虽香味可嘉,但上不了厅堂;故在古代,花农们经过辛勤劳作、定向培育,早已培育出很多重瓣变种;如常见的:大花栀子、卵叶栀子、狭叶栀子、斑叶栀子等。
由于花农的定向培育,已经把栀子分成“药用栀子”和“赏花栀子”了,即原来的单瓣的野生栀子作为“药用栀子”,通常以其果实入药;而人工培育出来的重瓣栀子则作为“赏花栀子”,其实也只能作为赏花栀子,这种栀子一般不结果,而有结果的其果实也不做药用。
栀子的变异类型
本种分布较广,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使其习性、叶的形状及大小、果实的形状及大小等均发生一些变异;其变异主要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通常称为“山栀子”,果为卵形或近球形、较小;另一类通常称为“水栀子”,为果椭圆形或长圆形、较大;据称前者适为药用,后者适为染料用;一些学者亦根据其叶、花、果实等的变异,定为若干变种或变型。
栀子是古代的染料
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色的物质为藏红花酸;《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是用栀子;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用栀子染色获得的。
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因为其重要性,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
栀子的染色方法:新鲜的栀子果,捏碎泡水3小时,过滤,即可取染液;干栀子果,放入热水浸泡一夜,泡软后将果实剥开或捏碎,加火煎煮,煮沸续煮30分,熄火,过滤取第一次染液;可重复煎煮取3~4次染液。
栀子的药用价值
栀子的毒性:无毒;入药部位: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
栀子的功能主治:具有清热、泻火、凉血之功效,外用消肿止痛。主要用于治疗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等疾病。
栀子的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禁忌: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炮制方法: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碾碎。
本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近期栀子开花了,特别的香,就想写出来与各亲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多记日记:红花酢(cù)浆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