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医院邓宁走近医学检验,了解检验常

去医院检查身体,多了解检验常识非常有必要

邓宁,副主任检验师,本科学历,从事医学检验二十余年,有丰富的理论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尤其擅长临床微生物学和骨髓细胞学检验,近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省级期刑3篇,参编检验论著二部,主持完成市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两项分别获得市级二等奖、三等奖。

1.血液检验为什么抽血要空腹或者要限定时间?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检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是来源于健康人群空腹抽血经统计分析后的结果,所以为了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一般要求空腹抽血。“空腹”是指8小时以上无任何热量摄入。有些检查项目需要限定时间,比如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因为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时,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和卵巢的雌激素分泌也有一定规律的起伏波动。所以,为了保证检测结果能正确反应机体的真实水平,就要限定时间。同时要求患者化验采血前注意以下几项:1、避免紧张情绪,因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致使白细胞、血糖、乳酸、非酯化脂肪酸升高。2:抽血前一天晚上不要大鱼大肉、暴饮暴食、酗酒,某些血液成分受饮食影响较大,如血脂、血糖检测;3、不要剧烈运动:强烈的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丙酮酸、乳酸可升高,对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影响明显,可造成假性升高。4、药物:药物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采集标本应尽量选择在未使用各种药物前,如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应告知医生,在选择与解释结果时,临床就会考虑到药物的影响。

2.采血时晕血或晕针怎么办?

晕血(晕针)是生理表现,更是心理现象,也可能跟体质、个性差异有关。有晕血(晕针)历史的患者一定要告诉医护人员,以便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一方面请家属陪同,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患者紧张、饥饿、疲劳时采血,采血前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在采血过程中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另外,我们医护人员的技术纯熟、操作利索迅速也能减少患者的疼痛,防止晕血(晕针)的发生。但是如果晕针、晕血一旦发生,医护人员会立即停止采血,让患者静坐休息,口服温开水或糖水,患者一般在2~3分钟即可恢复;反应严重者让其平卧于治疗床上,采用头低足高位,必要时静脉补液。如患者出现昏迷虚脱,马上送抢救室进行急救。

3.抽血后针眼处出现淤青或鼓包是什么原因,如何预防?

  由于静脉抽血时注射器不仅刺破皮肤表面,而且要扎入静脉血管,所以皮肤表面的针眼并不一定与血管壁上的针眼在一个点上。按压时仅仅用一根手指压住了皮肤表面的出血点,并未能有效按压住血管上的出血点,因此会出现渗血、瘀血的情况。正确的止血按压应该是用两个手指压住抽血处,将皮肤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点整体压住,就可以避免血管继续出血。抽完血后由于血小板还没有凝固,血管针眼处仍在继续出血,因此按压时千万不能揉,轻揉出血处不仅不能止血,反而会加速出血,效果适得其反。正确的方法是只能压不要揉。抽完血后一般要止血3~5分钟,年龄大或血小板异常患者按压时间应相对再长些。另外,如果袖子勒得过紧、上臂衣服太紧,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也会引起渗血,所以抽血后进行按压止血的同时,注意拉下上臂衣袖,避免上臂被衣服绑得太紧,影响血液正常回流。

4.标本送到检验科后,怎么保证我的标本不会做错不会丢呢?

  这点可以完全放心,错不了。现在,医院检验科用的是贴有条形码的标本容器,并通过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简称LIS系统)从检验标本采集、检验前处理、检验过程、检验结束到标本保存(一般保存7天)实行了全程监控,就好像是GPS导航仪一样,随时能够监控到标本在什么地方,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共需检测多少个项目,已完成哪些项目等等。

5、检验报告参考值或参考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这是由研究人员对未患有相应疾病的正常人群进行相应检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取其95%或97.5%的范围作为参考范围。比如血肌酐,参考范围是44~μmol/L,就是说肾功能正常人群的血肌酐值绝大多数分布在44~μmol/L,如果您的血肌酐检验结果明显高于μmol/L,则提示您的肾功能可能异常。但需要注意的是,检验结果低于或高于参考范围,也不一定就是病理状态或患了某种疾病。因为化验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剧烈活动、发热、受寒和精神紧张等,都会影响结果,最终要临床医生结合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等综合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此外,不同年龄或性别的化验结果,不能用相同的参考范围判断。因为参考范围存在差异,如果用一个范围去判断,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误导临床判断。

6.糖耐量试验如何检测?要注意哪些问题?

  血液中葡葡萄糖水平有明显的生理性波动,主要影响因素是进食与饥饿,并受激素调控,正常机体在一次性大剂量口服摄入葡萄糖后,体内激素、肝脏等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对于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症状又不明显的糖尿病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可提高诊断灵敏度。要求是在空腹8-10小时后,开始口服溶于ml温水的75g无水葡萄糖粉,儿童是每kg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糖水在5min内服完,从饮糖水的第一口开始计时,采集不同时间段的血液进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和服糖后0.5h,1h,2h,3h,实际中常简化为空腹和2h血糖。在做血糖检测的同时,也可以测定各时段胰岛素和C肽浓度。但要注意的是试验前需要停用可能影响该试验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妥英钠3-7天。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再进食其他食物、不喝茶与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另外,餐后血糖测试是一种简易的糖负荷试验,方法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进餐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需进食g馒头或不少于g的主食。对于已用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测定餐后2h血糖是为了观察药物的药效,所以一定要照平日用药、进餐,才能正确反映出实际血糖控制情况。

7、婴幼儿粪便检验时标本不易取得,可以从尿不湿挑取吗?

  原则上不允许。因为尿不湿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而且上面常常混有婴幼儿的尿液,这会影响粪便中红细胞、脓细胞等有病理意义成分的分析。但是特殊情况下,患儿病情严重,尿不湿上粪便较多且新鲜,可挑取有黏液或脓血部分送检,酌情检验。

8.细菌培养报告为什么要2-4天,医生要2-4天后才能开药吗,其结果对病人有用吗?该项检查对标本的留取有要求吗?

从标本接收到细菌鉴定,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般细菌生长需要24-48小时,也有些细菌需要更长的时间,比如结核分枝杆菌需要3到4周。对于生长不纯的细菌需要进一步分纯处理,需要一天时间,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需要10小时左右。所以从标本接收到报告发出大约需要2-4天时间,对于生长较慢的细菌时间可能会更长。当然,医生不会在4天后才开药,一般在开具培养检查的同时会经验用药,开药的依据是治疗经验和相应的治疗指南。对于一部分感染,医生的经验往往是可靠且有效的,但对于经验治疗无效的一部分患者,需要依据最终的培养鉴定结果修改用药。由于抗生素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必须在用药之前采集标本送检,而不能在用药治疗无效后才考虑送检培养标本,这样会导致细菌的培养变得十分困难。此外,细菌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所以对标本的留取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尿培养,尽量避免留取的尿液标本受外尿道正常菌群的污染,首先要消毒清洁外尿道,前段尿在排出过程中对外尿道有冲刷清洗作用,同样弃去,留取中段尿作为标本送检。再比如痰培养,痰培养是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最常用的方法,培养的检验结果及药敏试验在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连续三日送检,每日采集清晨第一口痰,留取之前用清水或淡盐水反复漱口,咳深部痰于无菌的痰盒内,尽可能的缩短容器开盖时间并立即送检以减少杂菌生长。对于幼龄咳痰困难或不会咳痰的儿童可用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无菌棉拭子深入咽部,其受到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的分泌物黏在拭子上。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留取痰标本一定要在停用抗生素一周之后或者是抗菌药物使用之前。

9、为什么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它的意义是什么?

血常规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血液检验,它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临床医生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主要判断机体有无感染,是细菌还是病毒还是其它原因感染;机体是否有过敏反应;是否有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血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治疗有无疗效等等,通过血常规检查都有可能发现。

10、什么是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到底是不是性病?

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能独立生活的原核微生物。自年Shepard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男性患者的尿道首次分离到并把它与人类疾病联系在一起,分为人型和解脲支原体两种类型。20世纪90年代以后,解脲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一起在继淋球菌后成为当前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但是它和淋病又有所不同,解脲支原体在无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女性子宫颈或阴道的阳性率为40%~80%,是人类泌尿生殖道中一种常见的共生型微生物,大多数妇女宫颈的存在状态是无任何症状的携带状态,无需药物治疗,而且即便经过药物介入,降低其携带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性行为,携带率也会恢复成原来水平。而且不同血清型、不同浓度的支原体致病力也不同,如:血清型3常见于正常人群。因此检测到支原体并不一定意味着致病,但如果检查出荧光PCR定量值≥10^6拷贝则有单独感染意义,需要药物治疗,性伴侣也需一起治疗。所以说支原体就像感冒病毒一样,很多人可能感染过,然而没有感冒,有些人得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用点药都会好的。夫妻之间要正确面对,不要胡乱思维把对方想的很不堪,影响夫妻感情。

11、为何注射乙肝疫苗不产生抗体?该怎么办?

如今,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像乙肝等血液传染病。很多人都会去主动去注射乙肝疫苗,可是在很多人群中却有些人已经按照要求注射了乙肝疫苗,却不产生抗体,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时候,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机体不能产生相应量的抗体,或产生抗体含量很低,现有的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到,所以提示乙肝表面抗体阴性。2、机体的免疫耐受:所谓免疫耐受,简单讲就是无应答状态,也就是说机体在接种乙肝疫苗后,没有像正常免疫反应那样去抵抗病毒,从而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3、已发生隐匿性感染:患者可能在注射乙肝疫苗之前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由于免疫反应比较弱,机体暂时没有产生明显症状,常规的乙肝标志物检测也无法检测出,或由于病毒血清含量较少,即使用核酸检测也没检测出病毒载量,这类人群不会或不容易产生抗体。4、乙肝疫苗注射的剂量在某些个体不足:目前所注射(0、1、6个月程序)、3针的乙肝疫苗剂量能够促使90%以上人群产生相应的抗体,但由于个体差异性,有少部分人因剂量不足,不足以使机体产生抗体。5、没有乙肝病毒受体:因先天因素,机体无乙肝病毒受体,免疫细胞T细胞和B细胞无法取得信息,机体无法检测到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因此无法发生免疫反应,故而无法产生抗体。6、患者已感染乙肝病毒并发生了变异:乙肝病毒发生变异后,其生物特性也会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从而使乙肝疫苗无法发挥作用。另外,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亚型有所不同。亚型种类有多种,乙肝疫苗是针对主要的病毒亚型而设,所以难免有顾及不到的亚型,如果是较为罕见的病毒亚型,乙肝疫苗也不会有保护作用。7、检测方法不够精确:是否产生乙肝抗体,主要通过乙肝五项检测来判断。常见的检测方法有ELISA法以及化学发光法。传统的乙肝标志物检测存在各类不确定因素,如试剂本身质量问题、试验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乙肝表面抗体检测假阴性出现。

那么该怎么办呢?1、如条件允许,医院复查。复查乙肝五项免疫学指标,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乙肝定量方法进行复查。以防止检测方法不够精确、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假阴性。2、加大乙肝疫苗剂量:如你的乙肝疫苗三针按要求注射完后一年左右复查仍然没有乙肝抗体,可选择加大疫苗剂量的方法(因为不同人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剂量不同,别人只需要5微克或10微克,你就需要20微克的剂量了。),按乙肝疫苗注射程序注射3针后再复查是否产生抗体。3、换用进口乙肝疫苗:关于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性能比较,不应该片面理解为“国产”与“进口”在质量控制上的差别,而应该理解为“具体生产工艺”上的差别。相对而言,进口疫苗抗体水平和抗体阳转率(抗体水平:接种后实测的保护性抗体浓度的具体数量值,一般高于设定的临界值越多越好;阳转率:接种后保护性抗体水平超过设定临界值的人数的百分比)较高。4、排除是否乙肝病毒感染:如没有产生抗体,应注意排除是否为隐匿性或低水平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及是否存在乙肝病毒变异情况。并及时进行治疗或其他方法的干预。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涓撲笟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㈡槸鍝
鍖椾含涓撲笟鐨勭櫧鐧滈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ys/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