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s://handan.house.qq.com/a/20160726/025122.htm
本文原载于《中华内科杂志》年第10期
本文作者:赵江南施毅
细菌是肺部感染的最重要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目前,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已成为辅助诊断肺部感染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工作中,动态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观察并分析其变化情况,能协助肺部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更好地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现结合1例临床病例来探讨PCT在肺部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患者男,6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加重伴发热2d于年2月8日入院。既往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病史。患者10余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及气喘症状,每次发作给予抗炎、祛痰、平喘等治疗后好转。2d前患者受凉后咳嗽咳痰加重,伴有低热、纳差、腹泻,为进一步诊疗,收入我科。体检:体温36.4℃,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70mmHg(1mmHg=0.kPa);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胸部CT: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肺气肿伴肺大疱形成,两肺间质纤维化,双侧胸腔积液。入院诊断: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入院后经验性静脉点滴比阿培南(0.3g,每6小时1次)联合莫西沙星(0.4g,每天1次)抗感染治疗,同时予以解痉平喘、化痰利尿等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出现嗜睡,吸氧状态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波动于78%~82%,胸闷气喘较前加重。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9.9×/L,中性粒细胞比例0.,C反应蛋白(CRP).6mg/L,脑利钠肽前体(BNP).0pmol/L,PCT12.41μg/L,丙氨酸转氨酶(ALT).0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0U/L。动脉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33%),pH值7.,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79.3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2.1mmHg。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患者病情加重,出现Ⅱ型呼吸衰竭,结合PCT水平升高,考虑严重细菌感染,遂停用比阿培南,改为亚胺培南(1.0g,每6小时1次)联合莫西沙星(0.4g,每天1次)抗感染治疗,并辅以双水平正压通气及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3天症状开始缓解,复查PCT下降至3.01μg/L,WBC9.1×/L,CRP61.3mg/L,BNP.0pmol/L,ALT.0U/L,AST.0U/L及其他各项异常指标均较前好转,但考虑到患者心功能不全,治疗期间出现阵发性心房扑动,结合PCT明显下降,遂停用莫西沙星,继续亚胺培南治疗。入院第5天复查PCT降至0.56μg/L,WBC10.6×/L,CRP15.9mg/L,但仍有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症状,故继续予以亚胺培南治疗。入院第10天PCT降至0.11μg/L,CRP12.1mg/L,患者无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症状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停用抗菌药物,病情稳定后出院。
1.PCT是早期特异性诊断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标。PCT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感染性炎症反应生物标志物,作为机体细菌感染的一个敏感性指标,在感染早期即会明显升高,而在正常人体内、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慢性炎症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病时PCT升高并不明显。
Polzin等[1]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肺结核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与非感染患者进行比较发现,除肺结核外,感染患者的PCT值均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且其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我国台湾的一项研究发现,PCT不升高排除细菌性感染比PCT升高诊断细菌性感染更有价值[2]。本例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受凉后咳嗽咳痰加重伴发热,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初步考虑肺部感染,结合PCT明显升高(12.41μg/L),严重细菌感染时PCT通常大于10.0μg/L,故考虑患者为重症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
大多数学者们推荐PCT用于诊断细菌性感染的临界值为0.5μg/L,但亦有国外学者提议将0.25μg/L作为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临界值,高于0.25μg/L强烈提议使用抗菌药物[3],低于0.25μg/L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国内有研究证实,取0.5μg/L为诊断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界值时,敏感度为32.6%,特异度为%;而临界值为0.μg/L时,敏感度为53.9%,特异度为%,适当降低PCT临界值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4]。
然而,也有研究对PCT用于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提出异议。Jung等[5]的研究发现,PCT不能作为诊断呼吸机相关细菌性肺炎的指标,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联合微生物学为依据的诊断更有价值,但研究也肯定了PCT在排除非细菌性感染方面的价值,且可以作为停止使用抗菌药物的辅助指标。临床上病原学检测对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细菌培养所需时间长,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采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易导致抗菌药物的过早应用及滥用,从而导致耐药、二重感染等。PCT在细菌感染后2~4h内明显升高,8~24h达高峰。PCT的定量检测具有与临床常规检测及细菌鉴定、影像学诊断一致性高的特点,成为早期感染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例患者同样反映了这一特点,血浆PCT水平明显升高,且临床存在明显的感染征象(体温升高,胸部CT提示为感染的征象),CRP等其他相关炎性指标均升高,PCT水平与临床症状、其他相关炎性指标及影像学表现相一致,进一步支持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
2.动态监测PCT是指导抗菌药物调整与停药的有效指标。对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当PCT0.25μg/L时,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并且推荐在治疗后第3、5、7天复查血清PCT水平;而当PCT0.25μg/L,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小,不建议使用;对PCT水平极低(0.1μg/L)的患者,应禁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如果感染后PCT的峰值很高,治疗后其水平降至峰值的80%~90%时,提示抗感染治疗有效,建议停用抗菌药物;当治疗后PCT下降不明显甚至升高,提示抗感染效果欠佳,需重新评估病情并及时更改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如果PCT持续升高,则提示治疗失败,预后不佳[6]。本例患者病初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加重(出现嗜睡,低氧血症),PCT水平升至12.41μg/L,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比阿培南改为亚胺培南),在调整抗感染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
有研究表明,动态监测PCT对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PCT指导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及平均花费均明显减少且疗效更好,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急性支气管炎患者[7]。但近期在NEnglJMed发表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对急诊和住院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与常规治疗组比,PCT指导治疗组抗菌药物使用并未减少[8]。由于PCT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该研究对象中大多数患者为轻中度感染,PCT水平略微升高,未达到干预治疗所设定的临界值,从而影响了PCT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这一结果提示,PCT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在肺部感染较重的患者高于轻中度患者。
本例患者病初肺部感染严重,出现呼吸衰竭,血清PCT升高明显,及时调整抗菌药物,加强抗感染治疗后,症状趋于好转。随后通过动态观察PCT的变化,结合临床评估疗效,当患者PCT逐步降低后果断降阶梯治疗,停用莫西沙星,单用亚胺培南。之后PCT下降至0.11μg/L,结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遂停用抗菌药物。通过动态监测PCT,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病情改善后降阶梯治疗,直至停用抗菌药物,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PCT在指导肺部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中的局限性。首先PCT受影响的因素较多,如重大外伤、手术创伤、烧伤、器官移植;出生2d内的新生儿;小细胞肺癌、支气管类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心源性休克、严重灌注不足、肝硬化、腹膜透析;刺激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药物治疗等因素均会导致PCT增高[2]。HAP患者多合并上述情况,故PCT在HAP中的诊断价值应进一步探讨。其次,在针对PCT的众多研究中,因检测手段、研究方法及研究时所用的诊断临界值存在差异,对鉴别感染类型、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界值界定难以统一。再次,目前尚不能根据PCT水平来推断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不能仅仅据此制定具体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最后,对轻中度呼吸道局部细菌感染及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PCT水平略微升高,对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究。
总之,针对细菌感染,PCT是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生物学标志物,可早期用于鉴别诊断非感染性疾病及病毒、寄生虫感染。PCT的阴性预测价值极高,有助于判断痰培养等检测出的细菌是否为呼吸道定植菌,或判断患者病情加重是否与合并细菌感染有关。目前PCT对重症细菌肺炎的临床指导意义得到广泛认可,可以协助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但同时应注意影响PCT水平的因素较多,不能单纯依赖PCT来判断是否存在肺部感染、评估病情危重程度,必须将PCT水平与血常规、其他炎性标志物及病原学的检测联合应用,结合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等进行综合分析,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判断疗效,从而减少药物的滥用,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