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http://pf.39.net/xwdt/161129/5061112.html中药生态农业最新进展及展望郭兰萍1,康传志1,周涛2,韩邦兴3,王晓4,杨野5,黄璐琦6*
(1.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2.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3.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六安;4.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济南;5.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本文通过回顾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历史和梳理其已有理论与实践成果,提炼出了中药生态农业的四方面原理、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及今后发展的五点建议。
中药生态农业的主要原理为:①产量及综合收益相关的生态位原理;②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原理;③中药材品质提升相关的逆境效应原理;④中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结构稳定原理。
中药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①生态种植模式与配套技术有待完善;②多位一体的产业耦合有待加强;③中药生态农业的品质保障体系及优质优价模式有待形成;④对中药生态农业示范推广的认识有待提高。
中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建议为:①加强全国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中药生态农业;②继承与创新并重,加强中药生态农业理论与实用技术的研究;③加强产业耦合,实现中药生态农业从生产型向多位一体的复合型模式转变;④强化标准及品牌,构建中药材生态产品品质保障体系;⑤加大宣传教育,促进中药生态农业示范推广。
综上所述,开展中药生态农业已具备了较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虽然发展道路上仍存在一定问题,但能够找准发展方向,是具备非常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中药农业发展领域。
中药生态农业的概念在年被提出,“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于年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历经短短5年时间就能获得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不仅表明中药生态农业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更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人民群众中药材用药质量和安全的高度重视。快速发展的中药生态农业不仅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也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巨大作用。5年来,中药生态农业在理论、模式、技术方面涌现出一系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药生态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当前,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表现出了新的特点,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总结成果、分析问题,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定位,对于进一步促进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中药生态农业发展历史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药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中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01中药生态农业发展历程1.1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历程“生态农业”最早由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于年提出[1],之后一直不温不火,21世纪才进入快速发展期。到年底,全球个国家/地区具有生态农业数据,全球有机农地面积比年增加了万h㎡,增幅达15%,全球生态有机食品(含饮品)的销售总额从不到亿美元增长到亿美元[2]。
几千年来,中国以“天人合一”为主导的朴素生态农业思想支撑着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李文华院士等指出“真正的、比较完整的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是在中国,而不是在西方”[3]。年,我国在银川召开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首次提到“生态农业”的相关内容。-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农业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农业技术优点,走投资省、耗能低、效益高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4]。年由原农业部等7部委局组成了“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领导小组”,重点部署51个县开展县域生态农业建设,并在年部署了第二批50个示范县,同时提出在全国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的任务[5]。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一直把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作为重点任务。众多学者从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实际问题出发,将我国传统农业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的理论、模式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6]。年,“生态文明”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表明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从年到年,中国境内生态有机作物种植面积从46.4万hm2增长至.5万hm2,种植面积增长近7倍[7]。
1.2中药生态农业发展历程中药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ofChineseMateriaMedica)的产生一方面与国内外绿色生态的发展潮流有关,另一方面是近三十年来快速发展的中药材种植行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所推动。如中药材的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均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尤其是以化学农业为模式的中药种植模式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的安全用药,也严重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良性发展。这些中药种植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急切的呼唤中药生态农业的落实。
年,郭兰萍等首次提出“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提出中药资源生态研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