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GardeniajasminoidesEllis
别名:山栀子
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常绿直立灌木,高通常1米以上。小枝绿色,密被垢状毛。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稀倒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4~12(~14)厘米,宽(1~)1.5~4厘米,先端渐尖至急尖,全缘,两面无毛,侧脉明显。
花单生于小枝顶端,稀生于叶腋,芳香;花冠白色,高脚碟状,直径4~6厘米,筒长3~4厘米,顶端5至多裂,裂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丝短,花药线形;花柱粗厚,柱头扁宽。
果橙黄色至橙红色,通常卵形,长1.5~2.5厘米,有5~8纵棱。
花期5~7月,果期8~11月。干燥成熟果实用作栀子。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焦栀子取栀子,或碾碎,照清炒法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内表面和种子表面为黄棕色或棕褐色,取出,放凉。本品形状同栀子或为不规则的碎块,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内表面棕色,种子表面为黄棕色或棕褐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栀子的干燥根及根茎被收入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用作栀子根,畲医习称“山里黄根”。于秋、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挖,除去泥沙,干燥。为圆形或椭圆形厚片,或为圆柱形小段,直径0.3~3厘米。表面灰黄至灰棕色,有横长皮孔和纵直的裂纹,外层栓皮易呈片状剥落。质坚硬,切面皮部易与木部分离,皮部薄,灰黄色;木部占大部分,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部可见细小棕色的髓部。气微,味淡。性寒,味甘、苦,归肝、胆、胃经。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用于湿热黄疸、水肿臌胀、疮痈肿毒、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商品中有时可见一种混淆品水栀子,又称大栀子,系植物大花栀子(变种)GardeniajasminoidesEllisvar.grandifloraNakai.的果实。它的花比较大,直径6~8厘米,果实大,长圆形,长3~7厘米,棱高。花有单瓣和重瓣。不作为内服用,外敷可作伤科药;主要作为无毒染料,供工业用。(下图左为栀子,右为水栀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