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草木染中解读其独特的染色技艺

 草木染,是利用草木之汁染制纤维的方法。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相当水平的这种染色技术。从当时染草的品种、采集、染色到管理的文字记载中得知,周礼天官中有染人官职,掌管染丝帛,也有掌管“染草”之职。“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之,以待时而颁之。”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管理制度。

草木染所采用的植物有:茜草、红花、苏木、蓝草、桅子、槐米、紫草、荩草、黄柏等。在诗经中“绿衣黄裳”“青青子衿”“我朱孔阳”“君子不以绀緅饰”“载玄载黄”这些词句表明这些色彩在当时社会普遍流行。《周礼?地官?司徒》掌染条下注曰:“染草蓝蒨象斗之属。”贾疏:“蓝以染青,蒨以染赤,象斗染黑。”这里“蓝”——蓝草,“青”——蓝色,“蒨”——茜草,可染红,“象斗”——橡树果实之托,含有丰富鞣酸,与青矾媒染得黑色。古代《荀子?劝学篇》中最为著名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蓝的颜色,“蓝”——蓝草,蓝草有菘蓝、马蓝、蓼蓝等。这些文献都记载着古代草木染植物与染色在那些年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

 中国传统草木染技艺,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从植物染料的采集提取、制液到染色加工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我们传承古代优秀的草木染技艺,同时结合我们草木染研究所三十多年来大量的研究、开发实践活动,对草木染染色技艺作了归纳,着重总结出草木染染色中采用媒染法、复染法、套染法、氧化还原法等方面的几种工艺特点。媒染法:(一)媒染作用什么叫媒染,媒染是利用载体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某些染料色素,使其染料染于纤维上,这种载体称为媒染。

草木染工艺中,许多从植物里提取的色素,对纤维亲和力不是很强,这种植物染料在纤维上得色不高,色牢度较差,要提高色素与纤维较好地结合必须通过一些矾类物质的介入,这种媒介物称为媒染剂。传统的草木染媒染剂通常有白矾、皂矾、胆矾等,通过这些媒染剂的媒染,使纤维上色量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染色的固色作用。(二)媒染剂的品种与应用 白矾,又名明矾,学名:硫酸铝钾,化学式KAl(SO4)2?12H2O。白矾无色,八面晶体,溶于水,起水解作用而生成氢氧化铝胶状沉淀,常作净水剂与媒染剂。在植物染料染色应用中有强吸附性,为古代染工常用,故宋应星《天工开物》:“投矾化之,以之染物,则固结肤膜之间。”周代用植物茜草染红,必用明矾作媒染剂。《明会典》中记载,用苏木水加白矾染红,槐花与靛蓝水套染绿色,媒染时必用明矾。《天工开物》中:“木红色,则用苏木煎水,入明矾。”“大红官绿色,槐花煎水染,蓝淀盖套色,浅深皆用明矾。”古代许多实践经验证明使纤维染鲜亮色时,多选择明矾作媒染剂,能保持色素原来色泽的感觉。

 皂矾,又名绿矾、青矾,学名:七水硫酸亚铁,化学式FeSO4?7H2O。此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在干燥空气中即风化,在湿空气中迅速氧化,表面生成黄棕色的碱式硫酸铁。《天工开物》中记述了,染“紫色,用苏木为地,青矾尚之。”“茶褐色,用莲子壳煎水染,复用青矾水盖。”“油绿色,用槐花薄染,再加青矾盖染。”以上都说明在染色中青矾的应用是很广泛的。青矾在草木染染黑色中是最重要的一种原料,它与鞣质(如橡斗、栗壳、莲子壳、五倍子、柿等植物中含有丰富的鞣酸成分)可生成深黑色的化合物,也常与其他植物染料套染成深黑、深青、深紫色。《淮南子俶真训》:“今以涅染缁,则黑于涅。”

 古染黑,主要有三种形式:①红色苏木、茜草染液染色,复染7—9次,明矾青矾媒染。②红色与靛蓝套染,用青矾盖。③用蓬壳、栗壳、五倍子、柿、橡斗含鞣酸,用青矾媒染。

这里所说染黑,少不了青矾。青矾,是含硫酸亚铁的矿石,“涅,矾石也。”为皂矾。历代也有人制造“铁浆”用于染黑,“以生铁喷水,即堪染皂者。”也“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将铁薄片,置于米泔水或浸入醋中。”各种染皂铁浆创新之举、力求染黑技艺更完美,媒染剂的营造带来黑色染制业兴旺与发展,这也说明青矾在染黑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提高,利用新的染料资源,找到含有高鞣酸的植物与青矾媒染,染黑更深。因此,从过去直观选用有色素植物复染、套染染黑的思路,拓展到无色鞣质的利用,如鞣质含量较高的五倍子为主要植物染料,亲水性较好,易溶于水呈胶状溶液,能上染,与青矾媒染耐光、耐洗牢度都有所提高。这种染黑技艺的进步,对草木染的发展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青矾还用于靛蓝染色,靛蓝不溶于水,民间有习俗用皂矾石灰法,它可以将靛蓝还原为易溶于碱的靛白,供布吸收染色,经空气氧化成不溶性靛蓝色泽。青矾在这里不是被当作媒染剂来使用的,而是作为靛蓝染色的助染剂。

 胆矾,又名蓝矾,学名:五水硫酸铜,化学式CuSO4?5H2O。

 蓝矾在农药、印染领域广泛使用,作为一种良好的杀菌剂,可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在古代染坊中作为媒染剂大量应用。在战国,荩草放在铜器中煎煮,其汁为绿色,于是人们总结出用荩草染绿的媒染剂确定为含铜盐的蓝矾。荩草本身汁液为黄色,染出的黄色纤维只有通过蓝矾媒染才能显现出鲜艳的绿色来,蓝矾成为当时染绿必不可少的原料。由于蓝矾媒染色彩鲜明,方可与其他植物染料拼色或套染,有时与明矾并用可得意外的纯亮色彩。 草木染中使用的媒染剂在古代有明矾的铝媒;皂矾的铁媒;胆矾的铜媒。如今选用锡媒、锌媒也拓展了媒染剂的领域,也有学者将草木灰、碱、酸等物质归类为媒染剂,总之能使植物染料产生新的色彩、上色提高、牢度好,对人体又没有危害的新资源,是我们研究和发展草木染的必由之路。(三)先染后媒 先用植物染料直接染制纤维,然后用媒染剂媒染发色,这一过程称为先染后媒。染色与媒染操作时,是分别在染色缸和媒染缸中进行。先染后媒这种方法能保持染液不被污染能持续复染,由于染缸中没有其他杂质,再添加新鲜染液可反复续染,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染液的重复利用率。(四)先媒后染 其程序,先将纤维在媒染剂中浸泡,再将媒染过的纤维放入植物染料中染色,这种方法称为先媒后染。这与先染后媒染在操作程序上不同,体现在先媒,还是后媒。程序的变化使其产生的染色效果也有所不同。纤维先媒比后媒上色要饱和些。可是,由于先媒的纤维上会含有余量的媒染剂成分被带进染液中,原液会造成提前媒染而沉淀,因此损失了原液的纯度,必将影响植物染料原液染色效果。采用先媒染还是后媒染?要取决于人们对纤维上色的要求和视草木染料色素本身特性而定。古代染工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染色工艺程序,来决定先媒后染或者先染后媒。

复染法 在周代,草木染大量应用,染色的程序及染色的颜色名称,都有明确要求并建立了必要的规章,规范了当时染色行业严格的技术管理。《尔雅释器》中对草木染染红进行这样描述:“一染谓縓(quán)、再染谓赪(chēng)、三染谓纁(xūn)。”这縓——黄赤色,赪——浅赤色,纁?——绛色,说明纤维染三次,颜色一次比一次深重。植物染料本身与植物纤维亲和力低,染一次只有少量色素吸附在纤维上,要染深色,必须反复多次浸染,色素才可能较多地吸附与聚结,达到深度的要求。古代染工为了每染一次便于掌握染色深度,规定每染一次色就有一个色名的习俗,以此确定染色标准。《释器》:“一染一入,色名縓。”染二次则比第一次深一度,称赪,染三遍称纁。《周礼?钟氏》中说:“三染谓纁(xūn)、五入为緅(zōu)、七入为缁(zī)。”于是红色系列复染呈现从浅黄赤色到浅赤色、绛色,再从绛色到紫色,最后加深至黑色。这种同一色系反复染色达到深色的方法称为复染法。

 红色系列的复染技艺如此丰富多彩的变化,同样体现在蓝色系列的复染之中,作为靛蓝染蓝生产,染缸分浅色缸和深色缸,以江苏如皋明、清时期乡镇染坊习俗,头染为鱼白、月白,再染为浅月、毛月、鱼蓝、中蓝。深缸的头染为双蓝,再染为又蓝、红青。有的乡村染坊把复染名称更为通俗,染一遍色谓一厘头,再染谓二厘头,以此顺推三厘头、四厘头……。以上草木染复染技艺,大到官营,小到乡坊,都有一套染业俗规,以此规范管理。套染法 现在的印染工厂染色是根据样卡(色卡)要求,通过染料不同量的比例拼色。配制成染液,将面料进缸一次性染色。而在古代,纤维上的各种色彩---间色,是采用多次在不同的植物染液里套染来完成的。套染工艺是先染一色后,再套染另一色,产生第三色的效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讲:“天青色,入靛缸浅染,苏木水盖。”说明染紫青色时,纤维先在靛蓝缸中染浅蓝,然后在苏木红色染料中套染,即成天青色。“大红官绿色,槐花煎水染,蓝淀盖。”天然植物染料本身没有绿色染料,这里染绿,要纤维先用槐花染成嫩黄色,然后再用靛蓝套染,经空气氧化,以黄套蓝即成绿色。传统的套染工艺正是遵循色彩构成原则,黄+蓝=绿、红+黄=赤、红+蓝=紫,以原色与间色的规律和基本要素来指导生产。

氧化还原法 草木染大都是染色后经媒染处理,使其色素沉淀附着并固结于纤维上。唯独靛蓝染色与其他植物染料染法不同。蓝靛染色采用的是氧化还原法。蓝染后,纤维出缸时呈黄绿色,一经空气氧化,纤维立即转变成蓝色。蓝草染蓝在古代商周时期,应用相当普遍。《齐民要术》中北魏贾思勰对蓝草制靛作了系统总结,并对靛蓝染色作了介绍。染色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呈碱性,配成染液使之发酵,把原来的靛蓝还原成靛白,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之中,因此纤维上色,染完经空气氧化成蓝色。染蓝也需要多次复染才能达到深度,才能“青胜于蓝”。纤维的红中偏紫、绿中发青的体现,都离不开靛蓝与其他植物染料套染的结果。虽说染蓝工艺经过从制靛、发酵、还原靛白、复染、套染复杂的过程,蓝色作为三原色中不可缺少的主色,在创造绚丽多彩的纤维世界里,它与其他植物染料配伍性能较强,利用靛蓝套染、拼色的广泛应用,靛蓝的存在为草木染技艺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保持着重要地位。

 今天,全球倡导人类环境绿色环保的呼声日益增高。我们研究草木染技艺意在让全民崇尚自然、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免遭破坏、减少污染,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应加强草木染的开发和利用。草木染原材料的可持续地自然生长;无农药施作,为草木染提供取之不竭的资源;提取制造染液过程对操作人员无伤害;染色物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染料液的续染利用,染色残留液良好的处理方法,所有一切都为草木染在现代生活中应用与发展,创造业绩与生机。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草木染提出了新的课题,成为我们中华子孙传承历史文明应尽的职责。

中国古代植物染料的种类一、蓝草。 蓝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使用地域最广的蓝色染料。荀子的《劝学篇》里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指的就是靛青这种蓝色染料是从蓼蓝的植物中提取的。中国古代造靛的蓝草有蓼蓝、菘蓝、木蓝等植物。篮彩的枝叶中都含有靛质,当浸于水中时很容易发酵而分解出原靛素,它是一种吲哚衍生物,可溶于水,呈黄绿素。原靛素在水溶液中受酶的作用分解成吲哚酚,在空气中被氧化而转为靛蓝。靛蓝不溶于水,便沉淀下来,纯净的靛蓝为艳丽的蓝色结晶,由于它不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直接用于染色。大约在汉代发明了发酵法,将靛蓝还原为可溶性靛白,此还原时用酒精发酵作用来完成的。以靛白溶液浸染织物,再经日晒,靛白又被氧化成靛蓝,就完成了对织物的染蓝。二、茜草。 我国应用茜草染色有年的历史,《史记?货殖列传》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说明汉代大规模种植茜草,而且其经济效益可观。茜素是茜草的主要色素,存在于茜草的根部。茜素是蒽醌类物质,它是媒染染料,必须和媒染剂(明矾)结合后,才能产生鲜亮绯红的色淀,而且不易褪色。三、红花。 红花在汉代传入中国,又名红蓝,染料的制备及染色技术在《齐民要素》中有详细记载。红花染料由于色泽鲜艳,染色工艺简便,一问世即受到普遍喜爱。白居易的《红线毯》中描述到红线毯的染色就是用红花染成。红花中含有红花甙的红色素,红花可用于多种纤维的直接染红,是我国汉代以后最重要的传统红色染料。四、紫草。 一种非常古老的染料植物,早在春秋时期,紫草染色便在齐国盛行,因为齐国盛产紫草,而且“齐桓公好服紫”,故“一国尽服紫”。紫草的根部含乙酰紫草醌及紫草醌,用明矾媒染,便可得到紫红色。五、栀子。 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類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料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力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六、槐花。 槐树的花蕾又称槐米,其所含色素的主要成分也是黄酮类物质,称槲皮黄素。槐花作为染料收时“折其未开花”,“炒过煎水染黄甚鲜”。它属于媒染染料,适用于染棉、毛纤维,它染色色光鲜明,牢度好。在《天工开物》的记载中,槐黄普遍被用来套染油绿色、大红官绿色等。草木染的颜色 大自然的种种皆含有奥妙的色素成分,从植物来说,随着植物种类的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生长条件的不同、季节的变化、纬度与海拔的差异,都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各种色彩皆独特而动人。草木染不但可以染出高彩度的鲜艳色,更可以得到许多细腻的中间色,并且,透过不同染色次数与不同色相的复染,可以染出更典雅隽永的色彩层次。 植物性染料由于取得容易,并有别于化学性染料,更具有天然及环保特色,且种类繁多,取用不同的植物即可花的不同的颜色,色泽的深浅可随着萃取的温度高低,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是及值得推广、传承的。 通常植物开花会消耗大量养分,所以多数植物选在开花前染色都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春季草木萌芽,多数的嫩叶色素不足,所以比较适合染四季常绿的树种;夏秋是植物生命成长茁壮的最佳时节,所以也是草木染色工作者最理想的染色季节,蓝草的采收与制靛也是在夏秋进行;冬季可以捡拾落叶,青刚栎、落果等物用来染色。平时如果多准备一些干材备用,如洋葱皮、茶叶、咖啡、茜草、槐花等,在冬天及春天染色就不成问题了。染料来源 许多身边随处可见的植物,其实就是最环保又方便的天然染材。通常我们会先选择量多且容易取得的植物,而且以不伤害植物本体为原则,如仅修剪植物的末端枝叶,或是取用路边杂草或路树修剪下来的枝干等。另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还有许多成分天然的食品、药材,甚至废弃物,也都是非常好用的染色材料。来源1:行道树修剪 我们经常在路边或公园遇见行道树修剪,捡取修下的枝叶回来染色,是最实惠的方法,无须自己动手,又可化腐朽为神奇。可用来染色的路树、庭园树木种类很多,如:七里香、樟树、榕树、枫香、福木、菩提树、乌、榄仁叶等都可染色。台风过后,有些枝干被风吹倒弃置,也可剥取其树皮,晒干留存使用。来源2:果树修枝 果农经常在收成后,会将果树枝叶作大幅的修剪,用它们来染色最方便了,如:龙眼、荔枝、芒果、梨、苹果、枇杷、桃、李、梅、樱、柿等都可染色。来源3:花店废弃花材 花店或插花教室常有修剪丢弃的玫瑰、菊花枝叶等,它们都是很好的染材。大理花、万寿菊、玛格丽特、金盏菊、秋麒麟草等也都可染色。来源4:市场弃叶或果皮 食用过后的果皮、果壳可以留下来染色,如:菱角壳、毛栗壳,山竺、百香果或荔枝的果壳,也可请市场的菜贩帮忙留些洋葱皮,那是非常好的黄色染材。来源5:荒野空地杂木野草 野外常见的杂木野草是植物染最大的宝库,如:咸丰草、鱼腥草、葎草、小花蔓泽兰、蓖麻、五节芒、马缨丹、构树、埔盐、苦楝、野桐、相思树等。来源6:过期食品 每个家庭多少都有一些过期或不合口味的食品,食之不安,弃之可惜,如:咖啡、绿茶、红茶、决明子等,其实都是很好的染料。甚至连煮过的咖啡渣,也可再次利用。来源7:中药材 中药材中有许多传统使用的染料,如:红花、紫草、槐花、石榴皮、茜草根、苏木、姜黄、栀子、黄蘖、槟榔子等,皆可运用。来源8:天然染料 如:蓝靛、蓝靛精粉、墨水树、印度茜、胭脂虫、紫胶精粉等专业用或世界性的珍贵染材,可自天然染料的专卖店购得。

一、植物染料的分类及应用植物染料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化学组成一般可分为:叶绿素类、类胡萝卜素类、姜黄素类、靛蓝类、蒽醌类、萘醌类、类黄卤酮类等七大类。天然植物染料色谱七色俱全,但鲜艳明亮不够,不少品种的水洗和气候牢度不够满意,其浓度与色相也不稳定。较满意的植物染料有:姜黄、桅子黄、红花素、槲皮苷、茜草色素、靛蓝、栀子蓝、叶绿素、辣椒红和苏木黑等。用于丝绸、羊毛等蛋白质纤维染色的植物染料较多,色谱较齐全。而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的种类不太多,色谱也不齐全,主要染料有靛蓝、栀子蓝、叶绿素、辣椒红、苏木黑、可可色、栀子黄、姜黄和茶叶等。用于合成纤维染色的植物染料种类更少,色谱了也少,着色率较差,虫胶、姜黄和洋葱染料可以对洗涤染色,在弱酸条件下用高温高压(先媒后染)法染色,得色量较好。二、植物染料的染色(一)染色方法及工艺流程 植物染料分子结构各不相同,染色方法也不同,蛋白质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染色方法有无媒染染色(桅子黄、桅子蓝)、先染后媒染法染色和先媒后染法染色。对合成纤维有常压染色和高温高压染色。 一般染色工艺流程是:染液制备(植物与水混合煮沸1h左右,提取染液)→染色(染液加热,浸入织物15~30min)→媒染(染色织物浸入媒染浴中30~40min)→水洗→干燥。如直接染可进行多次染色,先媒染后染色的织物上染率较高,先染色后媒染的织物匀染性较好。(二)染色实例1.红色类染料

 大多数红色色素隐藏在植物的根、皮中,容易提取。胭脂红是最漂亮的天然红色色素;茜草能染色是非洲人首先发现的,他们发现茜草不仅好吃,它的根还会把嘴唇染成红色,因此茜草成为最早的化妆品之一。 用茜草染色时,将茜草根加入到30℃温水中,然后放入已预先媒染的毛织物,染液温度缓慢升至℃,染色1~1.5h后,温度马上降至90℃染色0.5h,定期搅动,当得到所需的颜色后,将织物在染液中冷却,然后在温水、冷水中漂洗、最后脱水、晾干。茜草素在纤维上和媒染剂络合,形成不溶性的金属络合染料。用于棉织物染色时,可得鲜艳的红色。 用黄檗树皮的提取液也可染成粉红色,染色时,将黄檗树皮在水中煮沸60min,提取液冲稀后进行染色,染色后水洗可得粉红色。 用红花也可以染色。将散花在水中浸泡数日,绞出黄水,将草木灰汁于30℃揉入散花中,装入麻袋,绞出提取液,反复4次,收集提取液加入米醋调至pH值7.5左右。将所得溶液,冲稀后加入棉织物染色,于40~50℃染色40min,并慢慢不时加入米醋,染色结束时,pH值在6.5左右。 红色植物染料还有许多,如红甜菜中的甜菜红素,指甲花中的指甲红花色素等。2.黄色类染料

 天然植物中可产生黄色色素的植物数量比其他颜色的色素要多得多。姜黄是天然色素中最鲜艳的一种,它是从姜黄的新根或干根中提取的;黄木犀草是欧洲最主要的天然黄色染料;劳松黄是从一种生长在印度和埃及的植物散沫花中提取的。用姜黄染色时,将干燥的根在水中煮45min,色素就开始析出,将提取液过滤,就可用于染色。染色时可采用预先媒法,在50~60℃预媒染30min,媒染后织物冷却、挤干后直接放入染液,沸染45min,然后水洗、皂洗、干燥。 用栀子黄染色时,将栀子果加水沸煮60min,提取2次。提取液在40~45℃,加醋酸(10%)调节pH值至5左右,棉织物染10min后水洗,可得灰黄色。 用荩草染色时,将荩草加水煮沸60min,提取3次。其溶液用醋酸调节pH值至6左右,棉织物于40℃染色30min,然后水洗,加明矾、硫酸钠后再将pH值调节至5.6左右,处理15min后水洗,加碳酸钠中和,水洗,可染得黄棕色。如果用氯化亚锡媒染则得到红棕色;用硫酸铜媒染则得到绿棕色;用重铬酸钾媒染得黄棕色;用甲酸铁媒染则是灰棕色。3.蓝色类染料

 从古至今,靛蓝一直是最主要和最常用的一种蓝色天然染料,它是从一种靛类植物中提取的。 从靛类植物中提取靛蓝的过程很简单,在发酵过程中使靛蓝还原,在碱性溶液中形成的靛蓝隐色体,对纤维有较好的亲和力,上染纤维后被空气氧化,重新变成不溶性的染料固着在纤维中,能在棉织物上获得坚牢的蓝色。 菘蓝是另一种属靛类结构的蓝色染料,主要从绿叶中提取,染色与靛蓝相同。4.其他颜色的染料

 如洋葱色素,可与媒染剂一起染毛和丝绸,得到从黄绿到铜红系列色泽;苏木黑是比较常见的黑色植物染料,至今仍用于蚕丝、锦纶、羊毛等纺织品的染色,也用于棉织物的印花;儿茶棕色素主要用来染棉和使丝绸增重;从苏格兰高地一种植物中提取的色素,可得漂亮的苹果绿色,用铝盐媒染可染毛织物;橙色除了胡萝卜素外,还可从大丽花属植物的花中得到。三、植物染料染色存在的问题 天然植物染料一般无毒、无害,对皮肤无过敏性和致癌性,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而且资源丰富,一些天然的植物染料来自药用植物,它本身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是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以下三点:(1)天然植物染料含量低,提取时需消耗的植物数量大,不利于环境保护,提取后的植物三废治理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成本也高。(2)天然植物染料除少数外,大多数的染色牢度较差,即使使用媒染剂牢度仍然不理想。而且不少天然植物染料在洗涤和使用过程中会变色泛旧或色光变灰。特别是拼色时,由于不同植物染料的牢度差异较大,变色更为明显。不少植物染料具有多个羟基等配位基,可和金属离子络合,形成螯合物。虽然一些金属离子可作媒染剂,提高天然色素的水洗牢度,但是不少金属离子络合后牢度并不理想。(3)植物染料染色大多数都要应用媒染剂来提高色牢度和固色率,许多媒染剂是有害的,会造成较严重的污染。 应该指出,并不是来自天然植物的染料都是无毒的,目前对它们的毒性系统研究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的毒性进行评定。

微博









































乌鲁木齐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zz/4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