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藏奥:罕为人知的“白头翁”疗“瘿气”之用
白头翁,其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汉,约公元前32—公元5年之间),言“味苦,温。主温疟、狂昜、寒热、癓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后世药用白头翁,莫过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约年前后)白头翁汤。源于张氏所用,至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年)则明确记载:“甚疗毒痢”,白头翁成为后世至今治疗热痢的典型代表药物。而今《药典》(版)也只是讲:“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而《神农本草经》所讲“主瘿气”之用悄然泯迹。
关于白头翁的药用,五代《药性论》(约-年)记载白头翁:“主项下瘤疬。”《本草蒙筌》(明,年)曰:“消瘰疬,散瘿瘤。”将白头翁列为瘿瘤专病药物者,也有如唐代《新修本草》(年)卷第二瘿瘤、宋代《太平圣惠方》(年)卷第二诸疾通用药瘿瘤,明代《本草纲目》(年)主治第四卷瘿瘤疣痣。《本草正义》(近代,年)诠释说:“寒热癥瘕,积聚瘿气,有由于血热瘀滞者,苦辛泄散而入血分,则癥瘕积聚瘿气可消。”张山雷擅解本草如是可见。
至如实践所用,南朝陈延之《小品方》(约-年)治瘿病诸方载有治瘿瘤诸瘘昆布丸,方见昆布、海藻、小麦、海蛤、松萝、连翘、白头翁。宋代官修《圣济总录》(年)瘿瘤门载有白头翁丸方,治气瘤,组成:白头翁、玄参、连翘、海藻、桂、白蔹、木通、昆布。明代官修《普济方》(年)将其以“必效主气瘿方”收录于瘿瘤门,至清代《杂病源流犀烛》(年)、《类证治裁》(年)中也均有记载,讲:气瘿者,随忧思消长,宜白头翁丸。白头翁丸方中均以白头翁为君药。
南朝唐宋时期,白头翁用于瘿瘤瘰疬为《神农本草经》主治“瘿气”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明证。现今,年《地方病通讯》杂志有榆树县地方病防治站将白头翁、蒲公英、夏枯草按4:5:6重量比例加工为片剂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例取得良好效果。年医院蒋运祥自拟猫白消瘿汤(猫爪草、白头翁、海浮石等)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9例,获效甚佳;祝谌予教授治疗甲亢治疗经验曾言“手颤我喜用白头翁30g。药理研究可治疗振颤,每每获效”,董振华教授师其经验常以白头翁30g、钩藤10g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指震颤。
传统认为肝脏与瘿病关系密切,热郁、血瘀是造成瘿病的常见病理因子。白头翁为泄热凉血之品,张志聪说:“白头翁,无风而摇者,禀东方甲乙之气,风动之象也。有风则静者,得西方庚辛之气,金能制风也”“治癓瘕积聚,瘿气,逐血者,禀金气则能破积聚而行瘀也”。张山雷讲“白头翁,苦寒之品,亦专入血分,而味又辛,故清热凉血,而亦破瘀导滞。”两位张先生以古代法象药理学为白头翁治疗瘿病提供了诠释。又不仅想到了张仲景治疗厥阴病下痢之白头翁汤,难道是甲状腺机能亢进之腹泻么?怪我瞎想了。
神农本草多奥义
只怪今人都不识
古今演变堪离奇
汉唐古籍有真知
(一切吹牛的、培训的、广告的,请勿扰)
半夏秋时谢谢鼓励,再接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