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论有“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的说法,因此,立秋后,人们仍需祛湿调养脾胃,预防胃肠疾病,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为什么10人9湿,有人问了,怎样才算有湿气呢?
湿气的症状有头发爱出油,面部油,睡觉爱留口水;
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小肚子大;耳内湿(耳禅湿);
手脚冰凉,宫寒,阴部潮湿等,这些都是有湿气的症状。
什么是湿热毒?
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中医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说法。人如果夏秋淋雨涉水或在潮湿的环境中,湿气就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毛孔等入侵体内,在各个脏腑组织之中“安营扎寨”,并“长期居住”。
一个人长期被湿气困扰,湿气会久蕴化热,这就是中医上所说的“热”。身体受热之后会出现非常多的类似上火的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头晕,头发油腻,苦干口苦,头发皮肤油腻...
毒是人体内多余的垃圾,因饮食不节、居处潮湿等,造成体内湿热蕴积,热盛成毒。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热毒”
湿热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长期被湿热毒困扰而浑然不觉,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头,观察下舌头的边缘,如果舌头边缘有锯齿或者有白白的舌苔,就像下面这种,那么你体内已经有湿热毒了。
湿:1、舌头边缘有锯齿,舌苔白厚,大便不成形。
2、食欲不好,容易反胃、恶心,消化不良。
3、常常觉得呼吸费力,胸闷!
4、常感心烦意乱。睡眠质量不好,稍有动静就会醒过来,或突然莫名地醒过来。
5、身体发沉,四肢无力,昏昏欲睡、没有精神,头晕。
6、眼睛容易疲劳、酸痛,或视力减退。
热:7、头发才1~2天没洗,就油腻腻的,有头屑。
8、面色发黄、发暗,油腻,泛油光。
9、口干、口苦,口臭,有异味,泛酸。
10、牙齿比较黄,没有光泽。而且牙龈色红,口唇也偏红。
11、爱出汗,而且汗味重、体味大。
12、常觉得身体发热,皮肤发烫,尤其是手脚心爱发热出汗。
毒:13、大便燥结或是黏滞不爽不成形;小便短黄。
14、皮肤起痘,长斑,湿疹,瘙痒,荨麻疹反复发作。
15、肥胖,有小肚子,游泳圈。
如果你符合上面15种中的很多种,那么,就说明你正在受湿热毒的严重侵害,清除湿热毒就刻不容缓。
否则湿热毒会夺走你美好的生活,让你满身都是毛病。
更重要的是,湿热毒缠身的人浑身没有精神,灰头灰脸,在职场上和事业上往往力不从心,被同事和竞争对手远远甩开。
湿气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多症状呢?
这是因为,湿气入侵人体,在内伤害五脏六腑,引起脾虚,肺弱,肾虚,胃弱;在外部则表现为口干,口苦,嗓子发炎,头晕头痛,皮肤油光,满脸起痘,全身肌肉关节痛,皮肤湿疹泛滥等等。
值得深思的是,湿气对人的健康危害如此之大,按理说人们会特别重视祛湿,可是为什么湿气还是非常普遍,甚至十人九湿呢?
◆很多人湿气重,首先会想到去吃一些利湿渗水的东西,但是湿气重,首责之于脾,可惜很多人在健康方面都是小白,外行,脾虚不解决,湿气不可能根除。
◆湿气在外会有很多表症,如皮肤油腻、口干口苦、嗓子干痒、长痘、湿疹、腰酸背痛等等。
中医是如何正确的祛除湿气呢?其实中医对湿气的祛除有严密的逻辑和方法,早在东汉《伤寒论》金代《脾胃论》都有论述。小善带大家看看如何正确祛湿。
祛湿食疗方
1、赤小豆薏仁茶
自古以来,赤小豆、薏仁就是去湿气的良方,自然效果也是极好的,不过赤小豆和薏仁都是比较硬的食物,自己煮很费时间,而用赤小豆、薏仁、芡实、马齿苋、槐米、淡竹叶、绿茶等材料一起制成的赤小豆薏仁茶包,加入了芡实,不仅容易冲泡,在祛湿的同时,还能健脾,男女都很适合喝。
2、淮山扁豆煲鸡脚
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活络。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苡仁15克,鲜鸡脚克(约10只),生姜丝少许。
做法:先将鸡脚清洗,切掉脚趾甲。将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鸡脚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内,加水ml(约10碗水),武火煲滚后文火煮2小时。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适应症:汤中鸡脚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舒筋强骨的作用,而且鸡脚含较多的胶原蛋白,食用能令皮肤光滑而有弹性;淮山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扁豆具有健脾化胃的作用;芡实功效健脾除湿,固肾益精;薏苡仁有健脾利水渗湿的作用。故本汤适宜脾虚有湿症见体倦乏力、便溏者食用。
注意事项:建议不要用冰冻鸡脚,否则会影响汤的鲜味。
3、芡实煲老鸭
功效:滋阴,健脾祛湿。
材料:芡实克,老鸭一只。
做法:老鸭宰净,芡实放鸭腹内加水ml,武火煲滚后,文火继续煲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适应症:芡实性味甘涩平,具有健脾祛湿,益肾固精的功效;老鸭性温味甘,入脾、胃、肺、肾经,功能滋阴补血。故此汤适合阴虚夹湿者见咽干、虚热、心烦伴便烂、舌苔白腻者服用。
湿气不除,越补越毒!艾灸祛湿气,全身有精气
为什么艾灸对寒湿有奇效?很简单,艾灸为纯阳之物,而寒湿为纯阴之物,阳进阴退!阳壮阴衰!
湿气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膻中穴",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④腰部的“命门穴”,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从"膻中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从“神阙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从“命门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从“涌泉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以上可以通过外调穴位的方法祛湿,但是今天对于更方便更简洁,随时随地;即使出门也可以用到的祛湿方法,
我推荐一款古方祛湿茶
材料:芡实3g、薏苡仁5g、茯苓3g、鱼腥草2g、栀子5g、荷叶3g、干姜2g
做法:把以上7种草本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冲入热水,等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芡实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两者泡茶饮用,可健脾利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适合人群:脾胃虚弱,经常长痘,大便不成形,湿气大,内火重,痰多,睡眠不好的人群。
为什么这杯古方茶这么厉害,来看看
来看几味主配方功效:
为了自己的健康,大家一定要自查是否有湿,有湿气的朋友有时间也可以自己到药店购买这7种本草按照前面老中医教我的方法来熬煮,如果有像我一样没时间而且又懒的朋友,可以去古方食疗馆商城直接买驱湿茶,我现在也是在喝他家这款茶,饮茶比喝粥和吃代餐粉都要方便,而且它是按量包装好的,不用担心自己摄入的量过多或过少。
立秋和处暑都过了,想祛湿朋友抓紧了,再不祛湿可就等一年,而你即将也积累一年的湿气度过接下来的冬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立即购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