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要药白头翁

贴敷常用加减用药之(11)白头翁

白头翁,又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等。白头翁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温。生于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林缘或干旱多石的坡地。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常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省。

性味归经

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相关配伍

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相关论述

《本经逢原》:“白头翁,《本经》言苦温者,传写之误也。其治温疟狂易寒热等症,皆少阳、阳明热邪固结之病,结散则积血去而腹痛止矣。《别录》止鼻衄,弘景止毒痢,亦是热毒入伤血分之候。”

①《本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②《别录》:"(主)鼻衄。"

③陶弘景:"疗毒痢。"

④《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主百骨节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子:功用同上。"

⑥《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⑦《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

⑧《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

⑨《纲目拾遗》:"去肠垢,消积滞。"

⑩《现代实用中药》:"疗咽肿。"

用药禁忌

虚寒泻痢忌服。

实用简方

①治热痢下重: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金匮要赂》白头翁汤)

②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白头翁一两,黄丹二两(并白头翁入铁瓶内烧令通赤),干姜一两(炮裂,锉),莨菪子半升(以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曝干,炒令黄黑色),白矾二两(烧令汁尽)。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白头翁丸)

③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白头翁(去芦头)半两,艾叶二两(微炒).上二味为末,用米醋一升,入药一半,先熬成煎,入余药末,和丸梧桐子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圣济总录》白头翁丸)

④治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金匮要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⑤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白头翁半两,黄连二两半(去须,微炒),酸石榴皮一两(微炙,锉)。上件药,捣租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侯,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白头翁散)

⑥治温疟发作,昏迷如死:白头翁一两,柴胡、半夏、黄芩、槟榔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⑦治外痔肿痛:白头翁草以根捣涂之。(《卫生易简方》)

⑧治瘰疬延生,身发寒热:白头翁二两,当归尾、牡丹皮、半夏各一两。炒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⑨疗少小阴颓:生白头翁根,不问多少,捣之,随病处以敷之,一宿当作疮,二十日愈。(《小品方》)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虽然五者皆为常用的发散风热药,均能疏散风热,其中薄荷、蝉蜕、牛蒡子又能利咽,但只有牛蒡子能滑肠通便,故治疗风热郁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应首选牛蒡子。

恭喜下列90位家人回答正确,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治疗白癜风最新最佳最好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jx/2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