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治疗支原体肺炎时,临床有的用3天,停4天,有的用5天,停4天,再重复第2疗程。
为什么要停4天,而不是连续应用?原因归纳有4点:
1.?药动学特点-半衰期长
阿奇霉素在组织中分布广,代谢慢,组织内药物半衰期可达68小时。
研究发现,使用阿奇霉素3~5d后,第12d时在巨噬细胞及白细胞内仍可以检测到阿奇霉素。巨噬细胞可以把阿奇霉素转运到机体的炎症部位,所以阿奇霉素的组织渗透性较强,而且在组织与细胞内的阿奇霉素水平能远远超过同期血浓度的10~倍,感染部位的阿奇霉素水平是非感染部位的6倍,特别是在肺组织中水平较高且作用时间持久。
因此,服药3天后,即使停用,阿奇霉素依然能在体内持续作用3~4天。?
?2.药效学特点-抗菌药物后效应?
与其他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同的是,阿奇霉素药具有明显的「抗菌药物后效应」。
所谓抗菌药物后效应,就是指停用抗菌药物后,药物的血药浓度即使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而细菌仍在一定时间内处于被抑制状态,不能生长。
虽然从表面上看应用阿奇霉素3天后停掉了,但实际上在停药后,病原体仍旧处于被抑制状态。?
?3.不良反应特点-减少用药时间,降低胃肠道反应?
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长病程,通常可持续3周时间,甚至更长。并且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反应和用药时间成正相关。
加上治疗依从性比较差,长期连续静脉滴注治疗,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还伴有穿刺处疼痛、皮疹、静脉炎等症状。
因此,用3天,停4天可减少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4.细菌耐药特点-连续用药,易产生耐药?
魏玮等曾经对阿奇霉素连续和间歇给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耐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用药3d后MIC值有升高的趋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用药12d后,连续给药组MIC值却有明显升高,而此时血药浓度已低于MIC值,进而增加了产生耐药支原体肺炎的风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