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前言
滑液囊支原体是养禽业的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疾病,药物控制对本病的防控起到重要的作用。可用于滑液囊支原体的药物很多,但实际疗效并不一致。这与药物本身的抗菌活性有关,也和不同支原体的耐药性产生有关,临床效果可能还涉及到用药时机、给药剂量、混合感染-联合用药等因素。制定给药方案必须了解药物的抗菌活性。本文是欧洲学者在年开展的一个较新的研究,系统测定了各种抗生素的体外抗支原体活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背景
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synoviae,MS)是一种无细胞壁的病原,严重影响对养禽业的经济效益。MS会引起鸡传染性滑膜炎和呼吸道疾病,并且导致蛋壳的尖端异常、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各有不同,有亚临床表现的,也有发病很严重的。当并发其他疾病(如并发传支、新城疫、流感、大肠杆菌或其他支原体疾病时)或者饲养环境不佳的时候,临床症状会加重。MS的控制策略包括区域净化、疫苗和药物防治。区域净化和疫苗防控是MS的根本性策略,而药物防治则是一种可快速减少经济损失的策略。在进行药物防治之前,最好测定MS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取得最佳的疗效。译者注:1、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基本结构是14-17个碳原子组成的大环。其中红霉素、克拉霉素为14元环,泰乐菌素、泰万菌素则是16元环(下图)。2、MS对红霉素耐药的研究多有报道,现基本不用红霉素作为MS的控制用药。本文引用的来源是Gautier-BouchardonAVetal.VetMicrobiol.;88:47–58.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结构分类由于MS没有细胞壁,所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MS是无效的。MS也不合成叶酸,所以磺胺类药物对MS也没有效果。MS对红霉素和14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天然抵抗力(见下:译者注)。MS对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较敏感,泰妙菌素、林可-壮观霉素的组合对MS的有效性也有报道。通过体外药敏试验了解MS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还要综合考虑体内可能影响抗生素药效的因素。不过,体外测定MS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耗时较长,且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因此通常不会做MS的药敏试验,而关于欧洲地区MS分离株对各类抗生素敏感性的文献也很少。本研究通过肉汤稀释法测定从欧洲中部和东部分离的禽滑液囊支原体(MS)菌株对常用兽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所测定结果将来有望用于MS田间菌株的防治。结果
整个研究阶段,MS质控菌株的药敏结果与之前已有的药敏结果一致。但是质控菌株对本研究涉及的其它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并无相关记录。欧洲东部和中部不同国家的MS菌株的MIC50数据均很接近。以下是各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的详细结果和分析。1、恩诺沙星、双氟沙星:图1氟喹诺酮类药物对MS的MIC测定结果恩诺沙星对MS分离株的MIC值分布有2个峰值出现(图1-a1)。恩诺沙星对鸡MS分离株MIC50值(10μg/ml,n=11)显著高于火鸡MS分离株MIC50值(1.25μg/ml,n=15),这一结果与观测到的2个峰值分布是一致的(图1-a2)。观察图1-b2可知,双氟沙星对鸡和火鸡MS分离株的MIC50值有4倍差距,相应的MIC值分布会因分离宿主的不同有明显差距。2、四环素类药物(强力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图2四环素类药物对MS的MIC结果图2c,d,e显示,MS分离株对强力霉素,土霉素和金霉素均较敏感,未见特别耐药的菌株出现。3、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泰万菌素)图2f,图3g、图3h显示:几乎所有MS分离株对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都很敏感,唯独有一株MS菌株(MYCAV)耐药性较强,特别是对替米考星的耐药性很强(MIC值=64μg/ml)。MYCAV菌株分离自散养的鸡群,其用药背景显示曾超量使用抗生素,并且该菌株几乎对所选用抗生素都耐药。图3i表明,几乎所有MS菌株对新霉素耐药性都较强,尤其在经历2周的培养后,MIC50值就更大了。图3大环内酯类药物、新霉素对MS的MIC测定结果4、林可、壮观、截短侧耳素类药物图4林可、壮观、泰妙菌素、沃尼妙林对MS的MIC结果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对大部分MS菌株的MIC值都在MIC50值附近(图3j和4k),此外,也存在个别菌株较偏离均值,如MYCAV菌株对壮观霉素的MIC就很小,而MYCAV菌株对林可霉素的MIC值较大。当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联用的时候,各菌株MIC值的分布就趋于一致了,也未出现偏离均值较大的菌株,且联用后单药物的MIC值往往会变小些(图4l)。截短侧耳素对MS菌株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图4m和4n),沃尼妙林可抑制所有MS菌株的生长,而泰妙菌素在MIC50值时即可抑制大部分MS菌株。5、氟苯尼考氟苯尼考对大部分MS菌株的MIC值也在MIC50值(4μg/ml)的附近(图5o)。图5氟苯尼考对MS的MIC结果讨论
用常规方法来评估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性十分耗时和辛苦,还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才能完成,所以常规临床上不会做这类试验。此外,由于没有官方标准,药敏检测结果的解读也是个问题。CLSI给出了特定抗生素对人类致病性支原体的折点标准。不过,由于支原体营养需求较为挑剔,各类支原体的培养要求也有所差别,所以检测各类支原体MIC值的方法也有差别。目前已有检测兽医临床常见支原体的标准CLSI程序,Hannan推荐将该程序用于兽医临床常见支原体药敏试验。另外,由于缺乏官方的折点标准,对于试验结果的解读往往是参照过去其他相关研究获取的试验数据,或者参照CLSI上其他禽类病原的折点数据(表2)。MS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既有敏感菌株也有耐药菌株的报道。产生敏感性差异的原因既包括抗生素使用方式的差异,也和养鸡密度存在关系。本研究发现,不论所分离MS菌株来自于哪个地区,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MIC值大小与宿主来源有关,尤其和宿主所处的生产阶段有关。根据landman的分析,超过一半的鸡(主要是种鸡和产蛋鸡)MS分离株对恩诺沙星(MIC≧2μg/ml)和双氟沙星(MIC≧4μg/ml)是耐药的,而大部分来源于肉火鸡(生长期较短)的MS分离株对这些抗生素敏感或中等敏感。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对MS分离株的MIC值大小也因MS分离株分离地的不同有所差异,不过大部分欧洲分离株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是敏感的(MIC≦4μg/ml)。本研究所得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所分离的MS菌株对多西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菌敏感性较好,这些抗生素对90%以上的MS分离株所致感染是有效的。过去的研究表明,16元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世界各地的MS分离株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禽MS菌株对替米考星相比于对泰乐菌素更容易产生耐药性。先前有研究已发现,MS和MG菌株对泰乐菌素的耐药性产生较缓慢。本研究发现,大部分的MS分离株对泰万菌素和泰乐菌素均很敏感,且超过90%的分离株对替米考星敏感(≦1μg/ml),这说明这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M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很好。本研究也发现存在4株菌株对替米考星的耐药性有上升的情况(MIC1μg/ml),这一结果与先前的研究也是一致的,说明MS菌株对替米考星的耐药性产生进程会较快。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抑菌机制是一样的,也是通过作用于细菌50S亚基而发挥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林可霉素对禽支原体抑菌效果较好。关于MS菌株对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也有报道,耐药与MS菌株23S核糖体RNA的突变有关。本研究发现,除MYCAV菌株对林可霉素耐药外(MIC64μg/ml),其余MS菌株均对林可霉素敏感(≦2μg/ml)。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氨基环醇类抗生素是禽细菌性肠炎最常用的抗生素,经口服用这类抗生素吸收较差。先前文献报道,新霉素体外抑制MS生长需要较高的浓度(32~μg/ml)。另一方面,大观霉素对法国和伊朗的MS分离株的抗菌效果较好,MIC值小于4μg/ml,低于敏感折点(参照CLSI折点标准)。当大观霉素和林可霉素联合使用时,抑制MS菌株生长所需的最低大观霉素浓度会更低,而这一药物组合曾经成功控制过MS菌株的试验感染。本研究发现,大部分MS分离株对新霉素耐药(MIC4μg/ml),但是都能被大观霉素在其敏感折点以下所抑制(MIC≦4μg/ml)。大观霉素和林可霉素联合用药对大部分MS菌株均很有效,因此这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较推荐用于治疗MS感染。截短侧耳素在体外对禽支原体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并已经用于禽支原体病的治疗。MS和MG对这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发展十分缓慢,只有一种突变能导致菌株耐药性的提高,而要想达到较高的耐药性,则需要很多突变的累积。本研究中,MS菌株对泰妙菌素和沃尼妙林敏感性均较好,可将这两种药物作为临床预备用药。酰胺醇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其在体外对特定支原体的抗菌作用曾有报道。本研究中,尽管有2株MS菌株可被氟苯尼考以较低浓度抑制(MIC值为0.5μg/ml),而氟苯尼考对其他MS菌株的MIC则落在2~8μg/ml范围内,说明氟苯尼考在治疗MS感染时效果会不太好。同样,对MG的治疗可能也不如过去报道的那样。在观察金霉素和林可霉素对支原体抑制情况时发现,其初始MIC值和最终MIC值存在较大差异,这会影响菌株敏感或者耐药的判定,而其他抗生素未见这类情况。尽管新霉素的初始MIC值和最终MIC值也存在偏差,但是这种偏差还未影响结果的判读。体外情况下,很多因素会影响细菌的生长,这种初始和最终MIC值的差异可能意味着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抗生素出现了失活的情况,或者说存在生长较慢的细菌群体,这种差异性对于抗生素效果的判读有较大影响,且对于抗生素体内治疗效果的预测也有影响。综合体外药敏情况和体内PK/PD研究结果更有利于理解初始MIC值、最终MIC值以及两者之间的MIC值的意义。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尽量现配抗生素进行试验,以减少抗生素失活对试验的影响,并且初始MIC值的判定方式也是参照人支原体药敏的判定方式,所以初始MIC值被推荐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依据。观察表1数据,发现分离自4#、13#或14#场的不同年份的MS菌株有相似的MIC值分布。除了土霉素、强力霉素、泰万菌素、沃尼妙林和壮观霉素与林可霉素的组合以外,其他抗生素均出现有较高MIC值的MS菌株。还有一个菌株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MYCAV,该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均有较高MIC值,尤其对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这个菌株警示我们不应当滥用抗生素。值得注意的是,大观霉素和林可霉素联合使用可以显著减少两者的MIC值。所有这些检测结果提示我们,在进行临床用药前进行药敏试验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在临床上碰到较紧急情况,来不及等药敏结果就需要用药时,本试验所获得的的药敏数据则可以作为欧洲中部或东部临床兽医用药的一个参考。结论
MS的药敏试验不仅繁琐、而且费时,所以常规临床上并不会用到,临床兽医在治疗MS感染时往往是凭经验来用药。本研究获得的41株MS菌株的药敏数据说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截短侧耳素在体外可有效抑制这些MS菌株的生长,所以可以用这些药物来控制欧洲中部和东部的MS感染的问题。然而,对于人上较重要的一些抗生素,很多MS菌株已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比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了保持这些抗生素在治疗人上细菌感染时的效果,后续建议依据体外的药敏情况和体内影响这些抗生素效果等因素来谨慎使用这些抗生素。原题:AntibioticsusceptibilityprofilesofMycoplasmasynoviaestrainsoriginatingfromCentralandEasternEurope原作者和出处:Kreizingeretal.BMCVeterinaryResearch()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