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奈何草,粉萆白头公,翁草,老翁花,山棉花,
寒,苦。归大肠经。可升可降,阴中之阳。
急诊科常用药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湿热泻痢,热毒泻痢之发热,腹痛,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结肠癌、直肠癌排脓血便者。
煎服,9-15克;若单用30克,浓煎服,或30-60克制成克煎液,保留灌肠。凡下痢泄泻,由于中土虚寒,或感受寒湿,不属湿热火毒之证,均不宜用。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Reg.的根。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及华北等地。春季开花前或秋末叶黄时均可采收,除去叶及残留的花茎和须根,保留根头白绒毛,洗净泥土,晒干。生用。
《本经》:“白头翁,味苦温。主温疟,狂易,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
《别录》:“止毒痢。”
《药性本草》:“治赤痢腹痛,齿痛,百节骨痛。”
《本草备要》:“泻热凉血。”
白头翁Baitouweng《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叶及残留的花茎和须根,保留根头白绒毛,晒干。切薄片,生用。
苦,寒。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虚寒泄痢忌服。
置通风干燥处。
白头翁的功效作用
苦,寒,人胃、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治痢。
功效特点:本品善清除肠胃热毒,是治疗热毒下痢的要药,对休息痢即阿米巴痢疾有特效。
清热解毒:①用于湿热痢疾或疫毒痢疾,常与黄连、秦皮同用。②用于慢性阿米巴痢疾,应与党参、焦白术配伍③用于热毒带下,症见带下景多或赤白相间或五色杂下,质粘腻,或如脓样有臭味,小腹痛者,常与黄芩、黄柏、芡实、金樱子、车前子配用。也可与苦参适量熏洗。
白头翁、败酱草、鸦胆子,三药皆能清热解毒凉血。而常用治肿毒或湿热痢。但白头翁长于用治湿热痢,清热凉血除湿力较强;败酱草用于痢疾滞而不爽之里急后重,能除垢去积并兼治疮疡、带下、热淋等证;鸦胆子解毒除湿杀虫作用较为突出,除用治冷痢久泻外,尚治疟疾;白头翁味苦性寒,为赤痢特效药。此品治赤痢之所以有效,除苦寒清热之作用外,尚能宣通肠胃郁火,使热毒能散能清,所以疗效甚高。
1.配黄柏:白头翁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下焦湿热,二药合用,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止痢的功效。
2.配苦参:二药都有清热燥湿、杀虫功效,相须为用,煎汤外洗治疗下体瘙痒。
3.配秦皮:白头翁昧苦性寒,主血分病,功能解毒清热,专于凉血止瘌;秦皮性味苦寒,主气分之痛,善清大肠之热,并能燥湿止痢。二药配对,一以治血,一以治气,相辅相成,具有较好的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作用,治痢之效尤为显著。
4.配阿胶:白头翁清热解毒,阿胶滋阴养血,二药相伍,则清热解毒、养血滋阴,治产后下利虚极。
虚寒泻痢忌用。
内服:9~15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孙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