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栀子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74665.html

zhizi

中药

清热药之一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清|热|药|之|一

01·简介

栀子的简介

栀子zhizi

黄栀子、山栀子、大红栀

FructusGardeniae。

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成熟果实。

常绿灌木。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全缘;托叶鞘状,膜质。花单生于枝顶;萼管倒圆锥形;花瓣呈旋转形排列,花开时呈高脚杯状或碟状;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子房1室。蒴果肉质,卵形,黄色,有翅状纵棱5~8条;种子多数。花期5~7月,果期8~11月。

02·药性功效

药性及其功效

主要药性

性寒,味苦。归心经、肺经、三焦经。

基本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外用消肿止痛

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03·临床应用

内服外用

内服

1.热病心烦

本品味苦气寒,主入心经。“功专除烦泻火”(《本草撮要》),为治热病心阶分烦、躁扰不宁之要药。每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因其善能清泻三焦火热之邪而解毒,又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者。常与黄芩、黄连、黄柏同用,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2.湿热黄疸,热淋湿痛

本品沉降下行,通利三焦,能导湿热从小便而出,具有清利湿热,退黄通淋之效。适用于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及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湿痛者。前者常与菌陈、大黄同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后者常与木通、车前子,滑石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3.血热出血

本品入血分,“炒黑则能清血分郁热”(《本草便读》)以止血。适用于火热炽盛,灼伤血络,迫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诸症。若治吐血、衄血、咯血等,常与大黄、侧柏等周叶、西草等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治血淋、尿血等,常与小蓟、白茅根、生地黄等同用,如小蓟饮子(《济生方》)。清血分之热

4.热毒证

本品苦寒沉降,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于多种热毒证。若治火热炎上之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等,常配金银花、大黄、黄连等,如枪子金花丸(《中国药典》)。治疮痈肿毒,红肿热痛者,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用。

5.外用

本品研末,醋调外敷,对于扭挫伤痛有消肿止痛之效

临证备要

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本品

苦寒伤胃,脾胃便溏者不宜用

古今研究

1.本草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鼓鼻,白廉赤癫疮疡。”《本草纲目》:“治吐血、帆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病气汤火伤。”《药鉴》:“主心烦懊侬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利五淋,通小便。除胸中之热甚,止胃腕之热痛。留皮去热于肌表,去皮劫热于心胸。酒炒上行,盐浸下降。”

2.现代研究

主含柜子苷、去羟栀子苷、栀子酮苷、栀子素、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熊果酸、栀子花甲酸、栀子花乙酸、绿原酸,以及挥发油、多糖、多种微量元素等。《中国药典》规定:含柜子苷不得少于1.8%,炒栀子不得少于1.5%,焦栀子不得少于1.0%。本品有保肝、利胆、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胰腺炎、抗病毒、抗内毒素等作用。

------桂思琦

-

-

麻烦大家三连了!分享、点赞、在看

中药学专业课作业!谢谢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vx/6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