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诗品人品,本就是两码事

真皮下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88497.html
说起宋之问,可能大家不甚熟悉。但你一定读过他的诗。“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脍炙人口的名句还真不少。宋之问的诗句讲究声律,文辞华美,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尤其是七言律绝形式的完成有很大的贡献,被称为“律诗鼻祖”。公元年,19岁的宋之问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可谓是少年得志。一次,武则天带领群臣游洛阳龙门,命百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结果左史东方虬首先写好,于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把锦袍赐给东方虬。过了一会,宋之问的诗《龙门应制》也写好了,而且也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武则天夺过已赐给东方虬的锦袍转赐给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龙门夺锦袍”的故事。由此可见,宋之问的诗才确实是非常杰出的。然而,一个人的诗品从来不等于人品,而宋之问,更是将这一点演绎到了极致。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然后兴冲冲地拿给自己的舅舅看,请他进行点评: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宋之问看到外甥这首诗后,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于是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自己的名作哪能这么轻易拱手于人。宋之问恼羞成怒,竟然让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了!为了诗词都可以不择手段的人,为了事业只会更加如此。武则天曾召一些文人学士作自己的参谋,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这是文人在政治上得以晋升的难得好时机,宋之问对此很是垂涎,于是厚着脸皮向武则天提出要做北门学士,却遭到了武则天的拒绝。这让他十分郁闷,想着自己有颜又有才,怎么就不被认可呢?于是写下了一首《明河篇》,呈给了武则天: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云母帐前初泛滥,水精帘外转逶迤。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武则天看完后自然明白宋之问的意思,对身边的崔融说:“我不是不知道宋之问很有才,长得又帅,但奈何他有口臭,我实在接受不了。”宋之问听说后,从此一天刷牙数十遍,并高价从药铺里买了鸡舌香(丁香)含在嘴里。但因之前在女皇心中形成了不好的印象,宋之问终身都没得到机会。既然巴结武则天未果,宋之问于是采取迂回战术,依附于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张易之恃宠专权,朝廷百官皆怕其三分。宋之问为了能抱上张氏兄弟的大腿,甚至不惜为他们提尿壶。年,“神龙政变”爆发,武则天退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诛杀,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宋之问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落魄之时,他倒是写下了几首比较情真意切的诗,如《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还有《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没过多长时间,他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回洛阳的途中,经过汉江,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近乡情更怯,他“怯”什么呀?也许“怯”听到关于家人不好的消息,但更多地是“怯”“来人”发现自己的逃跑行为吧。宋之问逃回洛阳后,藏匿于好友张仲之家中。当时虽然武则天已死,但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包括张仲之在内的一些朝廷大臣对此愤恨不已。一天,张仲之正与人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听到后立即派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宋之问卖友求荣,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阳一事没有被追究,反而被升了官。公元年,太子李重俊与大将军李多祚发兵杀死武三思,宋之问于是投靠太平公主,后又转向巴结安乐公主。此举惹怒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找了个机会,让宋之问被贬为越州(今绍兴)长史。年,临海郡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宋之问的后台再次倒掉,他曾经依附张易之、武三思的旧事被揪出来,老账新账一起算的结果,是他被流放钦州。两年后,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将他赐死于徙所,终年56岁。孟棨的《本事诗》有一则关于宋之问的传奇故事:话说宋之问贬黜江南,游灵隐寺,灵感突发,于是写《灵隐寺》诗,但吟出第一句后突然就卡住了。这时,一位老僧走了过来,说:“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一听,妙呀,果然妙呀。于是思路瞬间通畅,一下子就完成诗作: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事后宋之问又去拜访老僧时,再也见不到了。寺中的僧人有知道底细的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这则故事真假难定,可能是人们觉得像宋之问这样的人,实在配不上“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样的诗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vx/6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