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上呼吸道综合征:咽炎、气管支气管炎、喘息,其中3%~10%会发展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MPP一般见于40岁以下,5~20岁是最好发年龄,5岁以下儿童少见,可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2~4周,目前没有预防疫苗。
国内外研究发现:MP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因占第二位。
MP是CAP的常见病原体,初诊CAP一般根据CURB65评分进行分层,再决定治疗场所。但MP极少引起重症CAP而需要入ICU。
治疗MPP,推荐抗生素有哪些?
既往的教科书上,阿奇霉素常被推荐为治疗MPP的首选药物。
但是,现在呢?
治疗MPP有三大类抗菌药物: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头孢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等)。
β-内酰胺类的作用机制是:使细胞壁缺损,而细胞质是高渗状态,正常情况下可高达30个大气压,一旦细胞壁出现了缺损,细菌也就「自爆」了。
可肺炎支原体(MP)没有细胞壁,用最昂贵的进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也是白搭。
年的《Cecil内科学》25版的推荐药物是:
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不含环丙沙星与氧氧沙星)。
教材都是「首选」大环内酯类,特别是阿奇霉素。
年发现了大环内酯类耐药问题,特别是在亚洲地区,耐药率可高达90%以上。高耐药率可能与阿奇霉素的大量使用有关。
这个问题在中国尤其突出,耐药率要接近90%。
针对这个问题,年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也作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是: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已经退居次选。
针对肺炎支原体肺炎,不要再认为阿奇霉素是首选了,这个已经成了过去式。各位临床医生应该知晓此更新,与时俱进更新知识。
补充说明:对于儿童,目前氟喹诺酮类小于18周岁禁用,四环素类小于8周岁禁用。
文章大部分来源于:丁香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