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我的画不止ldquo像rdq

于非闇(~):中国画家。年3月22日生于北京,年7月3日卒于同地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学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临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打下了较深的传统根基。年后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杜鹃绶带设色纸本戊寅(年)作

款识:去年春二月,由杭越绍兴、渡曹娥、入天台、游雁荡,山川草木花鸟,随处皆宋人画本也。今忽忽一年,不可复游,晴窗遣兴制此,并记岁月。戊寅春正月廿八日,非闇。钤印:于照之印、一字非厂、非闇五十岁作题跋:非厂同游雁宕,极赏花木之美,北归后画法大变。倘更游吾蜀,当可平揖黄筌父子,又岂特追踪道君皇帝已耶。大千居士题。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天地之丽入画来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观宋缂丝,觉天地之丽尽入尺幅中。丙子仲夏致此,非厂。钤印:蓬莱于照(白)、非酓(朱)、饮酒读离骚(朱)于非闇在46岁起主攻工笔花鸟之后,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这件《天地之丽入画来》工笔花鸟巨作,是其年47岁的作品。此时于非闇正在潜心研究宋徽宗赵佶以及宋元缂丝的画艺,心摹手追,不废日夜。这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种种技法和表现手段,已经是作者成熟的面目。画面典丽繁复,而对象的布置繁简得当,形象刻画精微生动,线条劲挺有力而准确严谨,极具节奏感。设色清丽、匀净而典雅,富有宋缂丝画的装饰性。题画的瘦金体书法是他当时的典型书风,瘦金书特征鲜明而带有行书流便快捷的自然形态,笔画偏细瘦,不如前期的工整,也不似后期的肥劲。

仿黄荃笔意设色纸本年

拟赵昌四喜图设色纸本年作玉堂富贵年作

款识:戊寅冬至月,拟赵昌笔,非闇。钤印:蓬莱于照、戊寅、非闇五十岁作《四喜图》作于年,是于非闇拟北宋画家赵昌笔意、而实出己貌的工笔花鸟精品。“四喜”即福、禄、寿、喜,代表古人对幸福生活的祈盼,是中国艺术的传统题材,通常以喜鹊入画,取其“喜”字,喻示生活美好顺遂。画家将牡丹、玉兰、海棠、喜鹊、锦鸡、太湖石共聚一轴,代表玉堂富贵、添喜长寿,寓意吉祥美好。画面布局丰富而严谨,春日园林一隅:一尊玲珑剔透的碧绿太湖石,沿画面右下角向左上方矗立,坡地上,一只七彩锦鸡昂首翘尾,其前钴蓝色的太湖石微露出一角,雏菊、蕨草杂生。几株牡丹依傍太湖石蓬勃生长,透过石孔看去,尽是繁茂堆叠的枝叶,四朵硕大的红黄牡丹花,或掩映石后,或越过洞隙,迎风傲然绽放,富丽堂皇,石侧一枝花苞妖娆旁逸,含羞欲出。太湖石后的玉兰树干弯曲逸出画外,枝桠与海棠花枝交缠错落,又自画外婆娑探入,摇曳生姿。两只喜鹊栖于玉兰枝头,一只扭头左视,一只低首翘尾,与蹲踞太湖石上,一引颈一右望的另两只喜鹊遥相呼应,顾盼生姿,令盎然的春日小景,更添无限生趣。

蝶恋花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作吉语画其来甚古。吉金乐石,藻壁雕墙,皆所以祈福祥也。后世雕青嵌绿科,列十三吉语画为:供奉画院。应制之作遂致流为恶俗,不为土夫所重。辄不自揣漫成此图,不审可免恶俗之诮否?辛巳(年)暮春写,故内御苑浮碧亭旁所见并记。玉山砚斋试石鼓墨,非闇。钤印:于照之印、非闇

金刚鹦鹉设色绢本年作

款识:天产干皋此异禽,遐陬来贡九重深。体全五色非凡质,惠吐多言更好音。此乐鸟故都谓之五色鹦鹉,来自南洋,飞鸣自适,往来于苑囿间,雅诧容贵,纵目观之,宛胜似图画也。庚辰中秋,非闇并记于玉山砚斋。钤印:于照之印、非闇、玉山砚斋

玉兰报喜设色纸本

款识:乐寿堂后玉兰,予今春曾填小词记其繁硕,盖去冬缺雪今春无雨也。再为图识之,非闇。钤印:于照私印、非闇、雕青嵌绿题签:于非闇玉兰报喜立轴,霍宗杰珍藏。钤印:霍润阳印乐寿堂为颐和园之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咸丰十年()被毁,光绪十三年()重建。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堂,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乐寿堂内名花满院,主要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寓“玉堂富贵”之意,尤以玉兰最为出名。据说,邀月门前的一株是乾隆时从南方移植而来,至今仍生机勃勃。于非闇即写其景,花朵俯仰,鸣鹊上下,一派喜庆景象。《玉兰报喜图》,画中枝叶穿插,井然有序,主次关系明确。老干新枝,笔势稳重结实,细致的皴擦使枝干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怒放的玉兰花娇柔淡雅,端庄高贵、平和安详。层层晕染的花瓣丰满滋润,晶莹剔透。两只白头翁立于枝间,一上一下,姿态动作极尽变化之妙,与淡雅的玉兰色彩形成呼应。画幅右面的题款,于非闇脱胎于宋徽宗瘦金体的书法更是让人叫绝。

雁荡春雪设色纸本丁丑(年)作

款识:丁丑二月中旬,游雁荡山归,道经天台,春云满山,时桃花正王,红颜白雪,真奇迹也。非闇写记。钤印:于照、于非闇、玉山砚斋诗堂:雁荡春雪。非厂先生一九三七年作,其画自宋院体化出,自具其妙也。丁亥之秋,萧平。年3月(即农历二月),于非闇、张大千、谢稚柳、黄君璧、方介堪等人结束了在南京举办的“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后,结伴游览雁荡山,阅遍山中美景,又于归途中同游浙江天台山,于非闇见天台山之“春云满山,时桃花正王(通“旺”),红颜白雪”之佳境,念念不忘,故有此图。此帧《雁荡春雪》,于非闇采用传统工笔勾勒,以罩染法层层迭加,植物颜色以白粉为主,辅以淡薄矿物色的敷色法没骨渲染的配彩法等画法,使得画面生动活泼。鸟雀每片羽毛的画法都是由小弧线连接成的一片整体,在其颈部与胸部的衔接处用干笔浓墨梳出上一部分再掺杂到下一部分的羽毛,让人感觉鸟雀在苒苒飞动。竹石线条肯定有力,繁花笔法灵动,婀娜多姿态,虽巧而不漂,突显大家之法。水口与鸟雀成为了“动”的因素,给春雪增添不少生气。于非闇认为中国画的一大特点就是不能完全脱离书法,中国书法绘画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书法之理和书法之法可以为绘画所借鉴,正是这种关联,引发了以书入画。由此,他临习了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以求得笔道的劲力圆润;怀素的《自叙帖》让其笔道曲折转换、粗细润枯,有气势且变化多端;年开始写“瘦金书”一直持续到晚年,这也是其大多数作品的落款中采用的书体。此帧《雁荡春雪》便是用“瘦金书”题款,书体紧密遒劲中寓萧疏风流之致,独具灵动锋芒。

蜀葵双鸟设色纸本年作五色鹦鹉年作

款识:昔日南游所见,花鸟草木皆宋人画本也。此幅拟其沈子蕃刻丝法,聊以自怡悦。庚辰伏日于故都。非闇。钤印:于照之印、非闇本幅题“南游”应指年赴宁,转杭州,与张大千、方介堪等同游雁荡之行。“拟其沈子蕃刻丝法”即谓宋代缂丝名家沈子蕃,其缂丝山水、花鸟皆名传后世,近代画家屡有效之。张大千即有山水人物师取其法,于氏工笔花鸟力追宋人,缂丝亦借鉴途径之一。张于两人乃挚交,切磋艺事,互相启发,或许因此同拟沈氏法,惟大千偏山水人物,非闇则攻花鸟。

菰蒲双凫设色纸本

款识:碧池悠漾小凫雏,两两依依只自娱,钧艇忽移还散去,寒鸱有意即相呼。可怜翡翠归云髻,莫羡鸳鸯入画图。幸是羽毛无取处,一生安稳老菰蒲。拟元人笔,非闇。钤印:于照之印、非闇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既继承并发扬了唐以来的花鸟画绘画传统,又融入了民间美术及其技法与材料的创新,使之艺术风格延绵古质而自出己貌。是幅《菰蒲双凫》乃“拟元人笔”而作,以瘦金体题晚唐诗人吴融《池上双凫二首》之一,可谓“图衍诗意,诗表图情”。作品构图平实,意趣高简,双凫以淡墨勾形,依类赋彩,笔触及用色都极为精细,唯美地表现出雌雄二凫在体型、羽毛色彩与质感的区别;芦苇以墨线勾出,后施淡雅之色,与艳丽绽放的石竹花、浓墨点缀的草丛相呼应,形成丰富的画面层次;作品以精微之笔绘双凫,野逸之气写配景,亦工亦写,展现出于氏花鸟画细腻而不刻板的艺术风貌。本幅平实中见清幽工整,双凫极尽钩勒法之落笔精微,淡墨勾形,依类赋彩,雄者毛色鲜亮故前置,头以墨底加靛蓝,艳丽不失沉着,白颈圈下胸部软毛以藤黄加朱膘调墨染画,而两翼、尾羽,以及腹部羽毛皆依部位搭配不同颜色画出羽毛形状、色彩与质感之别,最后再以极细狼毫蘸赭石画胸部、白粉画通体绒毛。雌者居后,颜色殊少,然用笔设色精心,毫不逊色。淡墨勾水纹染坡地,浓墨点缀矮草,芦苇不着勾染,以色墨写出,与双凫用笔之精微形成对比,工写结合,亦是于氏花鸟细而不板的绝窍之一。从书画风格与用印习惯判断,本幅应为一九四○、四一年间所作。

拟北宋四喜图设色纸本四喜图年作

款识:四喜图。拟北宋人笔于玉山研斋,非闇。钤印:于照私印、非闇、我思古人于非闇46岁左右开始画工笔花鸟画,从学明末陈洪绶入手,后学宋、元花鸟画,并着力研究赵佶手法。他曾在古物陈列所工作,接触到不少古画,并进行临摹,提高了画艺,汲取许多技法。他还专程到沈阳故宫临摹黄筌《写生珍禽图)及赵佶《瑞鹤图》。他早年曾研究过北宋赵昌《四喜图》,其在专著《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第二章“我所研究过的古典工笔花鸟画”中提到赵昌《四喜图》:“赵昌四喜图,绢本着色大立轴,原画绢已受潮霉,但是神采奕奕,色墨如新。他是否赵昌,董其昌的鉴定不能即作为定评。但是作为北宋中期的花鸟画来看,可疑之点却很少。它描绘雪后的白梅、翠竹和山茶花,与那些噪晴、啄雪、闹枝、呼雌的禽鸟。突出的塑造了黑间白各具情态的四只喜鹊,这些喜鹊比原物只大一些而不缩小。他对喜鹊用大笔焦墨去点去捺,用破笔去丝去刷,特别是黑羽白羽相交接的地方,他是用黑墨破笔丝刷而空出白色的羽毛,并不是画了黑色之后,再用白粉去丝或刷出来的白色羽毛。这一画羽毛的特点,自五代黄筌到北宋赵佶,可以看出是一个传统。这一特点在南宋后就很少见了。他另外还画了两只相思鸟,两只蜡嘴鸟(都是一雌一雄)和一只画眉鸟。翎与毛的画法,也和‘山鹧棘雀图’一样,有显著的区别。此外,如梅花的枝干,石头的锋棱,竹子竹叶等等,既不同于黄居寀,也不同于崔白,他把春天已经到来的景色,完全活生生的刻划出来。”

伊洛传芳设色纸本年作

题识:伊洛传芳。明如点漆,黑拟松煤者,曰油红;泽若佛头,色同古碧者,曰绿华,均出洛邑。范石湖题徐熙〈风牡丹〉诗云:天半罡风如箭激,绿绡飘荡紫绡寒。今年东风疾,花半毁,因制此图。宋南渡后,禁苑植牡丹,扁曰「伊洛传芳」,并记于此。戊寅浴佛日,用乾隆库楮御墨。非闇。钤印:戊寅、于照之印、一字非闇、非闇五十岁作本幅取宋人范石湖诗意,写牡丹中油红、绿华两品种风中摇曳之姿。画中见枝舞翻袖,叶妆展眉,花底石竹亦呈摆蘯,蛱蝶一双逆风而飞,夹翅不得舒展,衬出入春时仍带料峭寒意,见「箭激罡风」之状。对照本幅写于五月初,正京城易起大风之季,想必确是东风尚疾,毁花无数,引得画家心生惜怜而迻录其貌于画中。于氏作画选用材料、颜料极尽讲究,画墨紫牡丹以自藏旧洋红,配以御墨,得沉着丝绒般色泽;绿华一朵,瓣有斑驳,可见石青之下以石绿作底,相互衬托,益显鲜明,每种颜色亦是由浅而深,方得洁净而厚重。本幅带写生之意,但诸多细节仍保留两宋缂丝装饰之美。于氏极为推崇朱克柔、沈子蕃缂丝,以其优美婉丽,存唐人艺术浑厚而不失自然之趣。油红一朵,雌蕊画以石绿,雄蕊极规则地环列四周,取藤黄、石青、朱砂、胭脂,细细上色,复施金勒雌蕊,如此画来无造作之弊,只觉古雅贴切;绿华一蕊,同出此法,稍作变化矣。四十年代以后,画家笔下牡丹之花蕊,则写生多于古意了。

胡家红牡丹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胡家红牡丹,自北宋即见著录,故都近三十年始有,无高枝老干。戊子仲冬,玉山砚斋写记。非闇于照。钤印:于照印(白文)、非厂(朱文)于非闇爱写牡丹,年笔下所出甚丰,皆名品,如「墨洒金」、「墨魁」、「朱砂红」、「昆山夜光」、「胡家红」等。于非闇写牡丹掺以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干;夏叶繁茂,秋枝遒劲,最能衬托春花娇艳富贵。本幅中牡丹盛开,中心一朵正面朝观画者,稍远者对空怒放,色粉嫩而姿婀娜,引得蜂蝶俱来,二十世纪写工笔牡丹者,无出其右耳!画中所钤象型「非厂」朱文印,录于印谱,鲜见钤于作品上,本幅属稀有之例证。于非闇年曾作〈花卉草虫〉四屏,每帧以若干细小草虫搭配各季花卉,但如本幅同时绘制墨蝶、蜻蜓、九蜂、蚂蚱数种画家常画昆虫者,则极为罕见,可谓富贵之余,一堂生机。细观画中昆虫,蜜蜂先用纯藤黄画颈位密毛,头、腹先用淡墨示其大概,再加墨写头部及口器,复用浓墨点画眼睛及蜂身,最绝妙处在用赭石画出翅膀后,以淡墨于翅上添画纹路,最终加六足,飞、立、正、侧姿,跃然纸上。其余如蚱蜢触角之股节、后腿之毛涩,蜻蜓、蝴蝶之细节无一不清晰呈现,察物之精微实令人叹服。

时乐鸟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时乐鸟,俗谓之五色鹦鹉。此鸟为光绪时伍廷芳所献慈禧太后睿赏。御苑有二只,乐寿堂有二只。辛亥后,此只硕果仅存。及甲子宣统出宫,好事者虑其饲养,乃悬诸稷园,供人赏玩者。又历十有七载,壬午夏,稷园有群魔之会,叫嚣者累月不绝,遂绝食化去。为歌咏凭吊者,极一时之盛。予既为之图,藏于稷园,辄拟道君御鹰图笔意制此。戊子初冬,玉山砚斋并记。非闇。钤印:于照私印、非闇六十后作、我师造化、游戏翰墨年,于非闇辞去《晨报》编辑职务,倡导成立了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并担任导师一职,徜徉于历代名画的烟海中,充实完善自己的艺术创作。提笼架鸟乃是京中子弟的一大爱好,于非闇曾在民国十七年前后,相继出版了《都门艺兰记》、《都门钓鱼记》、《都门豢鸽记》,记述了生活中的这些嗜好的心得。于非闇对于生活中的鸟类有着足够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这些嗜好,画家得以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艺术学养。想来于非闇创作此件《五色鹦鹉图》时,必定是成竹在胸,游刃有余。统观此作《五色鹦鹉图》,一派宋人景象。金刚鹦鹉本来难得,入画更不多见,造型之灵感得自道君皇帝宋徽宗《御鹰图》,鹦鹉头向前倾,与长直的尾羽相互调节,使鹦鹉的重心平衡地落在脚上,辅绘以金丝鸟笼,鹦鹉本身向前,鸟笼则略向右上,最终使得全画的重心归结在纸张的中间,四平八稳,不偏不倚。画中鹦鹉身披五色,以红之最为夺目,辅以蓝绿诸色,更衬红色之浓烈,提笼以金粉赋色,愈加表现宫中玩物之堂皇华丽。

滇茶鹁鸽图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德邻先生、德洁夫人清赏。戊子(年)嘉平,围城中拟黄要叔滇茶鹁鸽图,试所赐桂林黄昌典长锋鸡毫笔,非闇于照。钤印:于照之印、非闇、非闇六十以后作本幅构图丰富,花鸟为主,又具山水相衬,主次分明而互生呼应。他笔下鸽子传神之妙,自不赘言。粗干上缀之茶花,硕大如碗,殷红似醉,又得绿叶衬托,复以细笔勾勒出翠竹嫩叶,令画面红花绿叶相依持,虽曰拟古,但不减大自然中生息勃发。用色精微,艳而不妖,极得古雅之致,画家修养气度于此流露无遗,实属精绝之作。上款人“德邻先生、德洁夫人”即李宗仁、郭德洁夫妇。本幅“戊子嘉平”即公历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至翌年一月廿九日,正北平势危之关头。李宗仁于一月即出任代总统之职,企图收拾残局,伺机再起。于非闇赠画之举,既如题跋所言,似有答谢李氏伉俪赠笔之意;若对照政事变易之日程,或许也包涵致贺他出任元首之庆。事实上,李氏以家乡所产之毛笔为赠,非闇以拟籍贯成都的前蜀画家黄荃之作遥报,内容则均与蜀滇即西南有关,与受赠者北京渊源接近,一送赠、一报聘,皆具深意矣!年底,北平已被解放军围困逾月未解。人心惶惶,时局岌岌可危,不少文艺界人士正为前景迷茫而担忧。但于非闇似心境平伏,未受世局所扰。此时,他笔下甚动,或为斋前所养之“来亨鸡”写照,或以毕种名鸽入画、又或于御苑名园取景作图,以创作为遣闷之途。因此,这段动荡不安的岁月反是于非闇创作生涯中的另一黄金时期。

耄耋图设色纸本庚辰(年)作

款识:锦裀倦卧玉狻猊,蜷尾条条敛四蹄,好梦正酣春未老,一双蛱蝶画廊西。宣和有御猫图,仅见前人题咏及明宣宗临本,今用内库佳楮制此锦衭,则从前明王文恪所藏苏长公墨迹包首摹得也。庚辰九秋,并记于玉山砚斋,时秋蕙乍开幽香满室。非闇。钤印:于照之印、非闇居士、半文、长相耄耋,泛指老年。“猫”与“耄”,“蝶”与“耋”,均为谐音,故我国民间常将猫、蝶组合在一起,寓意“耄耋”,作为对长寿的祝福。于非闇此轴以工整细腻的笔法画一白猫绻缩熟睡于锦缎之上,两只蛱蝶随着空中飘落的花瓣翩翩而至。猫先以白粉敷染,复以细如发丝的淡墨勾勒,精细入微,一丝不苟。猫身体的起伏圆转自然生动,仿佛能听到它轻微的鼾声。锦缎图案的画法明显得益于民间工艺装饰,锦缎的平面与白猫的立体感相得益彰,饶有情趣。蛱蝶姿态方向的变化,也使画面产生立体感和纵深感,空中飘落的几片花瓣更使画面荡溢着一种纯凈、平和、秀雅的意境和格调。

双色牡丹设色绢本丁丑(年)作

款识:异品殊葩共翠柯,嫩红拂拂醉金荷。春罗几叠敷丹陛,云缕重萦浴绛河。玉鉴和鸣鸾对舞,宝枝连理锦成窠。东君造化胜前岁,吟绕清香故琢磨。牡丹一本同干二花,其红深浅不同。名品实两种也,一曰叠罗红,一曰胜云红。艳丽尊荣皆冠一时之妙,造化密移如此,褒赏之余,因成口占。右宋征宗连理牡丹诗卷,向藏大内。丁丑嘉平临于此,并补图。非闇于照识于玉山砚斋。钤印:蓬莱于照(白文)、非闇(朱文)、非闇丁丑年作(朱文)

艳桃双鸠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芳树春融绛蜡凝,春风寂寞掩柴荆。画眉庐女娇无奈,龋齿孙娘笑不成。已怕宿妆添蝶粉,更堪暖蕊断蜂声。一般疏影黄昏月,独爱寒梅恐未平。一穗芦鞭一穗尘,西园红艳眼中新。帽檐分去家家喜,洒面飞来片片春。梅柳几曾同故事,樱桃才得缀芬辰。荒城此日肠堪断,老却探花筵上人。游雁荡过沪闻有绿鸠,趋车往觅,已为人得去。作此并录元好问诗。非厂。钤印:于照(白文)、非闇(朱文)、非闇丁丑年作(朱文)

竹叶双禽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写竹盖始于唐,至宋惟文湖州一脉独传,历元明无能越其藩篱者。道君写竹一色焦墨,丛密处微露白道,逸格独创,真迹罕传。曩者既见《写生珍禽图》墨竹四段,去冬复见《墨竹幽鸟图》,比翼双栖神仙眷属也。临似安甫仁兄世大人俪鉴,戊寅仲春,雪窗并记,非闇于照。钤印:于照之印、非闇于非闇自习工笔以来,便以两宋文人绘画为基础,融合万物情趣神韵于其中,取长补短,推陈出新,画工得以承继两宋辉煌。年,日寇侵华,此时的于非闇为领干薪养家糊口,被迫在伪华北教育总署担任刊物编导,虽然生活困厄,却是创作热情不减,先后创作了《梅鹊图》、《仿黄筌竹鸠图》等画史名作。本幅亦作于当年,画面古朴沉着,高阁雅调,给人以淡泊宁静,平和安详之感。画中采用道君皇帝焦墨写竹之法,酣畅挺拔,颇见其趣。俩只雀鸟神态各异,栩然欲活,其黑色翎毛也与墨竹相得益彰,良好统一了画面的整体色调。画中酣畅挺拔的瘦金体题跋与工笔绘画气韵相通,潇洒俊逸,异彩纷呈。

红豆绶带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庚辰伏日,橅宋纨于玉山砚斋。非闇。钤印:于照私印、非闇五十以后作本幅《红豆绶带》造型逼真,线条工致细谨,设色强烈不失沉稳,典雅清丽不流于娇媚,生动传神又富于装饰趣味,配上潇洒清劲的瘦金体长跋,实为于非闇盛年工笔花鸟佳作。

竹石文禽图设色纸本辛巳(年)作

款识:宣和写竹,一色焦墨,丛密处只露白线。辛巳秋日,戏成此图并记。非闇。今年立冬节已越旬日,庭前犹有蜂蝶飞舞,此与去岁十月初六日大雨倾盆,同为气之变也,又记。钤印:于照私印、于非闇本幅写于年,正值于非闇工笔花鸟创作成熟期。画中下方置湖石,修竹挺立傍伴,文禽红背白腹蓝颔,独占高枝,身后尚有蜜蜂成双飞舞,拍翅似嗡嗡作响。竹石虫雀,合置一画,布局巧妙,生趣盎然,虽曰「戏成此图」,实经营于不着痕迹中。写竹直取道君皇帝法,画石设色亦师宋人,细致处,如蝴蝶双翅以朱色敷底,复上青蓝,前翅厚敷,后翅薄罩,再细笔勾描金线,极具装饰性,一派贵气从中可见。画上双题,一在年秋,以徽宗瘦金体书之,结体略偏扁圆,点划间架,顿错起伏,摇曳生姿,此多写于三十年代中至晚期,正是画家潜心研习之始;一在翌年冬,书风已生变,字体趋窄长,有玉树临风之态,是时他已消融前人法,自生己貌。他以先后瘦金书体题于一画,无乃自逞得意之举。

壮士,请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ys/7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