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我和孙女

时下的社会流传着一首顺口溜:“妈妈生,姥姥养,姥爷天天菜市场,爸爸回家忙上网,爷爷奶奶来欣赏。”这可以说是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结婚生子抚养儿孙的一种生活的常态。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他得孙子时,他和妻子还在上班,孙子的姥爷姥姥刚好退休,于是带孙子的事就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由姥爷姥姥带了。当然姥爷姥姥也乐意引外孙,既可以帮女儿,又可以增进与孙儿之间的感情。朋友跟我说,三年来,孙子被照护得很好,感冒都没有得一次,健康又聪明。他每次去看孙儿,孙儿总是“爷爷、爷爷”地喊个不停,他心里十分快慰。我就拿这个顺口溜来调侃他。

但这只是一种现状,我们家就不一样。我家得孙娃时,她姥姥、姥爷尚未退休,而我们做爷爷奶奶的已退休多年,正盼着抱孙呢。我老伴是一个能干做事麻利的人,对家庭特别是对儿子儿媳的关爱和付出令我佩服,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盼孙引孙更是她的一个夙愿。然而她对引孙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因为民间早就有“宁可办生活,不可引肉坨”的俗语。这里的“肉坨”指的是婴孩。婴孩小时骨骼很软,不就是有生命的肉坨吗?我儿子在婴孩时,我虽时常抱他,但总体来说是爱人付出的太多。虽然我的母亲和妹妹都先后帮过一段时间的忙,但绝大多数养育工作都是爱人做的,她作为妈妈精心哺育儿子成长,真是“烧火带引娃,一摸带十杂”啊!何况她还有单位的工作呢。现在想起来真不知怎么过来的。说来惭愧,我就是一个“甩手掌柜”。

那时也称婴儿为宝宝,但绝对没有“宝妈”之说。如今,宝妈和宝宝一样都需要精心护理照顾,从饮食的配餐到精神的抚慰,所以我们家一直以来就没断过请月嫂和保姆。可老伴一刻也没闲着,一天到晚,买菜、理菜、烧火、洗衣、引娃,啥事都干。中午的二三个小时,保姆要午睡,这个时间节点定板的是老伴来引孙娃。天天如此,乐此不疲。老伴很爱孙女,我们喊“宝宝”,她喊“娇宝”。娇宝是娇娇宝贝的简称,正是基于这种深切的对儿孙的爱,所以她无怨无悔、竭尽全力地付出。只有我在引孙上缺席,还在老家仙桃一所私立学校教书法,并担任当地几个社团闲职:市孔子研究会会长和市作协副主席,圈里的一些朋友还要和我一起“玩”呢。我虽在老家“躲清闲”,而实际上得到了老伴的支持。我退休后,儿子关心我,多次要我不要工作了,怕我累着。我回应说自己的工作较轻松,再说上了年纪的人处于一种轻松工作状况岂不是更好。照理说,得到宝贝孙女,理应辞去工作与老伴一起引孙娃。因为儿子儿媳都有房贷,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也大。老伴认为我在引娃和工作之间,选择工作更好,可赚钱补贴家用,用于请保姆比我亲自引孙娃要强。话虽如此,但对于引孙,我这个做爷爷的不能只奉献一点钱,不亲自引她,给予她来自爷爷的爱,将来她长大后能亲近我吗?进一步说,我不引她,咱们爷孙之间缺少感情,我百年之后她能在内心深处怀念我吗?所以引孙娃上我不能缺位!

老伴和儿子一家生活在深圳,我一人则在湖北仙桃老家打工。我六十大几才得到这个宝贝孙女,其喜悦其思念之情可想而知。儿媳冰雪聪明,倡议建一个“丑笨护卫队”的家庭群。“丑笨”者,我家宝宝梁佩骐之乳名也。儿媳是师大文学硕士,教书很厉害。当初她这么取名,我表示了反对意见。我说,我这个宝贝孙女长得这么好看,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长长的个子,而且非常有灵气,你这么“丑笨丑笨”地叫不恰当。儿媳笑着说:“爸爸,小名表达意思是相反的,这叫贵人贱名,好养呢!”话虽如此,但我一直耿耿于怀,我相信宝贝孙女也一定不喜欢。果真,在她一岁三个月还不会说完整的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意思的时候,有一次奶奶问她:“宝贝是谁呀?”她用手指自己;又问她:“佩骐是谁呀?”她又用手指自己;再问她:“丑笨是谁呀?”她却用手指我这个爷爷,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丑笨护卫队”建群之后,隔三差五地在群里发来关于宝贝孙女的视频和照片。这对我根本满足不了,于是天天催他们把宝贝孙女的活动视频多传些过来,以解我的思念牵挂之渴。对发过来的视频,我都看过N次才放下。看她吸奶瓶的萌态,看她初吃米糊急不可待的吃相,看她睡觉时憨态,看她睁着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盯着人看的神情,看她咯咯笑时的开心,看她响亮清脆的哇哇的哭声,看她初始的翻身、蹬爬和坐起,真是百看不厌啦。一种强烈愿望在我脑海里形成,在引宝贝孙女上,我这个做爷爷的不能缺位。

于是机会来了,那就是放暑假。儿子儿媳在深圳当教师,教师最大的福利是寒暑假。年7月20日,我们一家相聚在仙桃老城老家。我和孙女第一次面对面是一种什么情境,说来有点尴尬。孙女见到我后竟吓得哇哇大哭。我明明慈爱地笑着要抱她。她却被吓哭了。这时孙女只有9个月大,还不会说话,长时间在大城市楼上的家里,很少见到生人,陡然见到我这个身型胖大、面目老丑的爷爷,肯定被吓着了。我心里很自责,孙娃看爷爷不认识呢,我得好好表现加以弥补啊。于是,我暂辞一切民间的社团工作,也谢绝牌友的邀约,要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暑期里专心专意地好好引我的宝贝孙女。

宝贝孙女想站起来学走路,但儿媳这个宝妈不让她学站,要训练她多爬行,说是可增强其智力。于是,我们把大客厅大部铺上凉席,再加上毯子,以免宝宝娇嫩的皮肤被碰伤。可宝宝并不遵守这个规则,她满屋满地到处爬行。于是儿媳又给宝宝买来儿童专用护膝。我不会做别的什么,就用拖把把家里的地面拖得干干净净,以免宝贝孙女爬行时弄脏了手脚。我们的小宝贝就到处爬,从睡房爬到书房,从书房爬到客厅,从客厅爬到餐厅。有时你用一个塑料瓶作目标物吸引宝宝目光的注意,你把塑料瓶踢向哪里,她会劲头十足地爬向哪里。当宝宝的手快要抓住塑料瓶时,你再把目标物踢开,她并不恼,会停下来观察一下,再向目标物爬去。我体验了一下,自己也像孙女那样爬行,只爬行了几米就受不了了,膝盖骨就很有不舒服的感觉。怕宝宝爬的时间太长有问题,就把她抱上坐在推车上在家里巡行,还边吆喝:“公主驾到”。小宝贝的神情甚是得意。有时我把她放在家里秋千上前后摇荡,但她似乎不感兴趣。在这些活动中,宝宝最喜的还是爬行。这可是好兆头啊,育儿专家说了:喜爬行多爬行的小宝宝将来聪明是一定的。

由于室内活动局限,宝宝应该走出楼房到外面去感知世界。大热天,抱着宝宝热啊,坐竹推车凉快,应该是最好的选项。可儿媳说,推车座位过低,路上的汽车尾气含铅严重,而推车高度与汽车尾部排气管差不多高,这样宝宝就有铅中毒的危险,会严重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儿子儿媳从深圳带了个多功能婴儿腰凳,就避免了这个问题。我一米八的个头,更可使宝贝孙女远离这个风险。于是我天天驮着宝贝孙女出去观赏大妈的街舞,或到汉江边看人舞剑和打太极,听人唱歌吊嗓子,到江边矶头看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轮船。我观察宝贝孙女总是睁着好奇的大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特别是对狗啊、猫啊、牛啊等动物感兴趣,目光追着看。她虽然还不会说话,但能用哼哼声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我引宝宝,总是十分注意跟宝宝交流,介绍周边看到的事物的名称,什么花草呀、动物呀、轮船呀、汽车呀、树木呀,等等。我看看宝贝并不讨厌,总是安静地听着。这样宝宝就喜欢上了我这个爷爷。到每次要出门玩时,宝宝总是热情响应,伸手要我抱,并配合大人高高兴兴地坐在婴儿腰凳上。

喜欢音乐,是婴幼儿的天性。有一天下午,宝宝坐在客厅中间的毛毯上玩,我拿出二胡演奏几首欢快的曲子,宝宝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放出光彩,并发出欢快的叫声,拍打着双手,再接着爬到我的脚下抓住我的腿,想站起来要胡琴呢。我怕宝宝摔倒,赶紧把琴收起。

一个月的暑假很快就过去了,宝宝要随着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回到深圳。那天临别时,我和她姥爷、姥姥一起送行。宝宝这时是宝妈抱着的,平时我们要抱要不过来。宝宝平时要人抱,一般很择人,我和她姥爷对宝宝说:“让我们抱你一下吧,为你送行”。她居然伸出双手让我们一一抱了,这说明宝宝完全能听懂我们说话的意思,宝宝的举动让我的心都被融化了,才10个月的宝宝竟如此善解人意!

这次儿子一家三口回深圳,除了老伴外,还请了姨侄女做保姆同行。这是我的力主。一是老伴年纪已有60多岁,她虽能干,但不比当年了,何况还有高血压,头有时发昏。如果累狠了很容易出问题。前面提到的“宁愿办生活,不愿引肉坨”,老伴说“办生活”也很不容易。年轻人口味刁,再加众口难调。不说别的,就是儿子也是一个难伺候的主。老伴擅长的一些农家菜早已吃腻了,虽然我是百吃不厌。请自家亲戚作保姆,可把老伴解放出来专门办生活。老伴她在深圳,除了出去到市场买菜,从不出去玩,与人闲话,总在家埋头做事。我怕她长此以往会得老年痴呆,亲侄女大概刚好五十岁,可使老伴有个话伴,干家务有个贴心的帮手。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为宝宝的健康心态形成着想。我从以前“家庭群”发过来的视频看,那个保姆的面相呆板,缺少笑意。我想引宝宝的保姆应该是一个有热情和爱心的人,为了工资而机械地服务不利于宝宝的心智成长。再则社会上人员比较复杂,我们和保姆的联系只有一个手机电话联系方式而已,这也是儿子儿媳最不放心的原因,生怕宝宝被别人抱走了,搞得老伴两头赶(因为老伴和儿子儿媳不住在一处)。

事实上,我选姨侄女做保姆选对了。姨侄女热情善良,非常爱宝宝,真是视若己出,对宝宝心疼肉疼的。宝宝也非常喜欢她。伯伯做保姆,不仅把宝宝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好,还当起了宝宝的启蒙老师,比我这个爷爷亲自引宝宝不知强多少倍!所以儿子儿媳对这个表姐非常地亲近和感谢!

一个学期的离别,对于我这个在仙桃打工的人来说有点漫长。人年纪大了,十分想念亲人,尤其想念我的宝贝孙女。我总是不怕他们烦地催他们多发些关于宝宝的视频过来,以解思念之情。看到宝宝呀呀学语,听宝宝叫爸爸妈妈叫爷爷奶奶,那稚嫩的童音从手机里传来,心情就无比的喜悦。看宝宝扶栏站立,看宝宝澡盆里乐滋滋拍打着水,看宝宝在奶奶怀中抑止不住的长笑。在我不见宝宝的这几个月,宝宝变化真是日新月异。有一个变化非常显著,宝宝头一二个月的婴儿期,她奶奶示范,告诉她吐舌头,她就会吐舌头了。所以接下来宝宝总喜欢把舌头伸出来,于是大人就担心,怕宝宝养成习惯,长大也吐舌头,奶奶因此背地里也很自责。可就是在我们爷孙俩分别的这几个月,宝宝就很少伸舌头了。不过我与他们不同,我是喜欢宝宝伸舌头的,那萌萌的样子真是可爱至极!我真想一下子乘风飞去抱抱我家可爱的宝宝。不同于以往,学期刚完,我赶紧结束手里的工作,9日开作协总结会,10日参加学校团拜会,11日孔研会的换届选举,年元月12日下午,我乘高铁回到深圳的家。

我是下午7点钟左右回到深圳的家。当时一家人都在客厅,宝宝面对我却没有像上次那样吓得大哭。家人都要她叫爷爷,但宝宝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没有叫我爷爷,她已不认识我了。是呀,上次引她时才10个月大呢。我与宝宝相处没一天,就与她混熟了。宝宝一声声地叫爷爷,也最喜欢叫爷爷。那一声声的爷爷、爷爷,把我的心都叫醉了!一天,我在房间引宝宝玩,她在床头坐着,我突然大声喊话,这时宝宝扑向我的怀里,我分明感觉到宝宝的小心脏蹦蹦地跳。由于我的突然高声把宝宝吓着了,我很自责,不停地抚慰宝宝。自此以后我再也不敢粗声大嗓地喊叫了,因为这不仅吓着宝宝,还会影响宝宝温婉性格的形成。在年元月23日因新冠疫情武汉封城前,我们一家人带宝宝去了深圳龙华九方meland,去了深圳野生动物园等地方去游玩。宝宝很懂事,专注地看,快乐地玩。在动物园俯看水中的海豚、游鱼,仰视山上猿猴、飞鸟,凭栏听狮吼虎啸,近观大象棕熊等等。宝宝兴趣盎然,不知疲倦。宝宝还十分喜欢爬上山的石阶,不过她走平路还可以,走山路得大人扶着拾级而上,直到尽头。我已累得汗水涔涔,宝宝却仍不罢休。我耐心跟她解释,说这树着的木牌上写着“游人止步,闲人免进”等,我们不能再往上走了,她这才同意。看来宝宝还是很懂道理的。在龙华九方meland,那真是一个超级的室内儿童的世界,满眼都是儿童的游玩欢乐情景。我看满场的孩子都至少在3岁以上,唯独我们家宝宝最小,只有一岁三个月,我心里认为儿子儿媳是否提前消费了,宝宝来此玩乐年龄太小了。可是接下来宝宝在坐火车、溜滑梯、装砂子等项目上应付自如,乐在其中而流连忘返。

然而这样在外面自由快乐的日子随着新冠疫情封城封小区而结束,只能呆在家中,而我家的宝宝就像困在笼中的小鸟。这种情景下,我意识到我们大人更应该好好陪伴自己幼小的孩子。

我想引娃不光带着她玩,不哭就够了,还应顺势发现和开发宝宝的智力。家里藏有几本布袋书,上面有许多幼儿歌谣,如“一个手指点点点,两个手指剪剪剪,三个手指弯弯弯,四个手指叉叉叉,五个手指开了花。”,我就隔三差五地去读,让宝宝听。我边读边辅之以动作,充分让宝宝感知和理解。一岁四五个月的宝宝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转移,我们切莫强迫她学习,引导她完全在放松状态下即玩中学。幼儿布袋书不易损坏,主要是大人念浅白韵文,以培养幼儿听觉的语言能力。比起布袋书,能触摸书更适应幼儿学习。家里有几本幼儿阅读的硬板触摸书。触摸书是幼儿通过画面特别是触摸来感知物体,从而认识动物。认识动物就像寻宝一样,按线索寻找动物藏身何处,所以宝宝也饶有兴致,从头到尾地看完。用积木搭建房子或者按积木图形归类,这是引导幼儿学习空间图形艺术。由于幼儿动手能力和平衡能力弱,搭建积木并不容易。我引导宝宝两次效果不大,但宝宝姥姥辅导她成功了,特别几何图形归类搭建积木完成得很好,给人以惊喜!我在引宝贝孙女的过程中,发现宝宝最喜爱的还是单纯的玩耍。大人要引幼儿玩耍,首先要把自己变成老顽童,具有一颗童心。我为了逗孙娃开心,学大马猴举手弯腿走路,学大猩猩双手拍打胸脯,学青蛙趴下四肢起跳等等。孙娃子最喜欢我学青蛙在地上趴下蹦跶。只要她记起来,她就用小手在地上拍打示意,如果我不学她就发丫气,让我不忍拒绝。最终实在累了,就向她告饶说:“宝宝呀,爷爷的膝盖骨疼得狠啦。”她才依了。而最有趣最轻松的是和宝宝捉迷藏。我们爷孙俩先是在家里躲,三个房间、客厅、厨房、卫生间都可以隐身来玩捉迷藏,孙娃总是饶有兴致玩这个游戏。一般是我这个爷爷躲藏,由她来找,以此来培养她的判断力。每当找到我,宝宝就喜滋滋的。我予以及时鼓励,她就更高兴了。后来疫情出现拐点,持续向好,逐渐清零,社区管理没有那么严格。我们可以到楼下花园走动,甚至可到大沙河畔去玩。

疫情之下无论大人小孩出门要求戴口罩,我们家宝宝太小,要她戴口罩受拘束这可是个难题。经过我们做工作,宝宝能理解并同意戴口罩,这很不简单!我们家宝宝像大孩子一样。

一天大雨过后,趁人少,我把孙娃抱到大沙河旁的露天儿童游乐场玩起了捉迷藏。这个地方有几个凹凸隐蔽之处,是一个捉迷藏的最佳场所。我提议捉迷藏,孙娃子自然高兴。还是我躲她找,几个回合后,我有意躲开,不让她找到,但能不近不远跟在她的后面。只见她转了几圈后,四顾无人,急了,大声喊着:“爷爷,爷爷!”我怕孩子吓着了,赶紧从背后跑了出来,只见宝宝的脸色都发白了,快要哭了,见到我后破啼为笑。

在家里,宝宝也很喜欢我把她抱到楼下小区花园里玩。小区有一个小型的儿童娱乐中心,主要是用塑胶和钢铁制作而成,虽有些年月,但仍保持完好。我家宝宝一岁三四月,虽然在平地能走能跑,但上下铁板阶梯,我是不放心的,玩耍以安全为第一要务,要是倒栽下把头碰破那就不得了。很多大人让小孩玩耍,却在一旁翻看手机,而我是不敢稍有大意的,手机干脆不带在身上,全心全意引宝宝玩。我家宝宝精力旺盛,向上登梯,向下滑溜,反复多次,尽兴而罢。小区花园里前后场地还有两套成人锻炼用的体育设施,宝宝对每一个器材都想尝试一下。我呢尽量满足她的要求,这里动动,那里转转。看大人玩耍太空漫步器,宝宝也想玩,可她太小,于是我把太空漫步器当成秋千,让她扶住铁柱,坐在踏板上,朝前后荡来荡去,我在旁边数数,这一荡就是二百多下,直到她示意才停下。

还是在这个运动区域。一天,小区里一个叫艺竹的小朋友,比我家宝宝大20来天,身高比我家小朋友矮半个头,可那个宝宝壮实,走路要稳得多,她能抓住横杠将自己身体悬空吊起。我家宝宝看见后,跑过去要单手抓横杠将自己悬吊起来。我见状怕那小小手支撑不住她的体重,就赶紧将她抱起,让她改用双手抓杠悬吊,果然宝宝做得很好。这次抓吊活动,让我看到宝宝已有不服输的竞争意识,这真令人激赏。几天以后,儿媳还将宝宝抓杠悬吊制成了视频。

我家宝宝非常乖,并能善解人意。她爸妈都是中学老师,新冠疫情期间,在家要进行线上教学。需要绝对安静,我们家宝宝从不打扰她爸妈,甚至整个白天都不要他们,只是到了晚上10点至11点才要妈妈。很多时候,为了不影响宝宝的爸妈网上视频授课,我就把孙女抱出去玩。晴天,我们爷孙俩去看小区里巨大的榕树,摸它树枝下长着像胡子一样漂浮在空中的根须,去抚摸高大而粗壮的大王树,穿行在青翠的竹林和棕榈之中。我们爷孙俩一起去认识各种花卉和果实。小区里围墙和栅栏上有鲜艳夺目的紫荆花和杜鹃花,还有枇杷、木瓜、芒果和洋蒲桃,它们次递绽放和结果。小区环境幽美,绿树成荫。树林中各种鸟儿成群结队,鸣声上下,欢唱不绝。这些雀鸟中,我只认识灰喜雀、斑鸠和白头翁,它们大概都以树上果实为食,我亲眼看见鸟雀啄食木瓜和棕榈树的果实。宝宝每次见到这些花、果、鸟都会指着说:“花花”、“果果”、“鸟鸟”。有时,我不免采摘几颗枇杷和芒果,让宝宝把玩。很多时候,我用推车把宝宝推到紧临小区的大沙河畔,去欣赏深圳大沙河的旖旎风光。大沙河是深圳南山重点打造的风景带,被誉为东方的塞纳河。大沙河是个季节河,下雨时,河水浑浊,水流湍急;无雨时,河水清澈,鱼翔浅底。此种景象,我们爷孙俩不知饱览过多少次。记得一位路人,将半个馒头抛入河中,顿时引来一群小鱼抢食。这时飞来一只觅食的小鸟,很轻松地叼起几条小鱼躲在绿草丛旁吃掉。我家的小宝宝看得目不转睛。大沙河的自然生态真是无可挑剔而美不胜收!紧靠众园花园小区这一带,上游有湿地公园,下游有水岸森林。河岸的绿色植被像一层厚厚的绿毯,成片的各种花卉镶嵌其间。在这许许多多花卉中,我认识一种叫蝴蝶兰的兰花,最为美丽,也最吸人眼球。那一朵朵白色的花朵就像一只只白蝴蝶,飞舞在兰草丛中,煞是好看。我们爷孙俩边走边看,我会热情地告诉宝宝,那是红色的花,那是黄色的花,那是紫色的花,也会采撷几朵让宝宝拿着玩赏。我们爷孙俩近观游鱼在河,远看青山历历,以及周边的一些高楼大厦。有时我们爷孙俩仰视蓝天白云,目送雁阵南飞,更多的是循着空中隆隆的机声,看飞机掠过头顶,消融于天际。有时我们爷孙俩打伞出行,看乌云翻滚,大雨纷飞。我会告诉宝宝哪是河,哪是山,哪是楼房,哪是蓝天,哪是白云,哪是乌云,哪是雨水。所以雨天我们爷孙俩出门,她总不忘提醒说“伞”,甚至晴天也要打伞出门。有时我抱着孙女走累了,自己拿出纸巾擦脸上汗水,我的只有1岁5个月的孙女会夺过纸巾,帮我细心地擦去汗珠。宝贝孙女的这个举动让我感动不已,宝宝这么小就懂得关心爷爷了!小区众康阁B座后面有一片浅浅的草地。经过时,每每会看到一只或两只白色小蝴蝶上下飞舞。我指着它跟宝宝说:“蝴蝶。”宝宝也会跟着说“蝴蝶”,并蹓身下去捉蝴蝶。宝宝走在草地上,步履蹒跚,她一走近,蝴蝶就飞了,但宝宝毫不气馁,坚持要捉。我怕她摔倒,对宝宝说:“蝶儿会飞,它怕被你捉住。被捉住这样一捏就死了,多可怜啦。”这么一说,宝宝也就放弃了。这说明我们的宝宝有同情怜惜之心。多少天过去了,但宝宝捉蝶的画面还印在我的脑屏上。幼儿走路有一个特点,专寻高窄的地方走,我怕她摔着,总是牵着扶住她。我们爷孙俩走累了,孙女会主动坐在路边的石牙上,并用小手拍拍身边的石牙说:“爷爷坐。”没有谁告诉她这么说,这是她的创造!“爷爷坐”这简单的三字一句,我感到惊喜和暖心!

这样的活动接触,我和孙女之间的关系逐渐的深厚起来。还在宝宝不到1岁5个月时,保姆伯伯训练宝宝说话,伯伯说:"爸爸好!"宝宝没有像往常照着说,而是说"爷爷好"。伯伯又依次说:"妈妈好”"奶奶好",宝宝又分别以两个"爷爷好"加以回应。这真是奇了怪了!伯伯故意又说道:“爱爸爸”,宝宝同样没有顺着说,而是说:"爱爷爷"。伯伯又说:"爱妈妈”“爱奶奶",宝宝又两次回应:"爱爷爷!爱爷爷!"宝宝的爸爸在一旁有点懵,显得有点尴尬。在一旁的奶奶开口了,感叹地说:"宝宝啊,爷爷引了你几天啦,你对他这么好!这大概就是所谓隔代亲吧!"

每天晚上,宝贝孙女总是要到爷爷奶奶的大床上面玩耍。奶奶呢会拿出一些炒果之类给她吃,而宝宝总不忘把炒果先喂到我的嘴里,这说明我家宝宝懂得分享!是的,宝妈给宝宝亲手做的馒头、饼干,宝宝都乐于拿出来与人分享。姨侄女做保姆,她对宝宝的吃喝拉撒照护得无微不至,宝宝对她十分的依恋。白天的大部分时间与伯伯在一起,晚上依然选择要她抱。一天晚上,伯伯要去冲奶,把宝宝放在爷爷奶奶的大床上,转身就离开,而宝宝却赶路。这很危险,我怕宝宝摔倒,就拉住了宝宝。可宝宝急了,反身转过来张口要咬我。这时大家都说:“看,宝宝好拐(土话,坏的意思)哟,要咬爷爷呢!”这语气里有批评之意,这让宝宝愣了一下,只见她走过来,在我的额上亲了一口。宝宝的这个举动让大家惊呆了。宝宝犯错能知错,可贵的是能改错!我推想宝宝心理活动:宝宝是爱爷爷的,情急之下要咬爷爷,并不是不爱爷爷,这下好了,得罪爷爷了,怎么办,亲爷爷一口缓解关系,说明宝宝还是爱爷爷的。这对于一个一岁四五个月的娃娃来讲多么难得啊!要说亲宝宝,或宝宝亲什么人,在我们家好像是宝宝的爸妈的专利。每天她爸爸工作之余会抱着宝宝亲着说:“我的心尖尖,我的心肝肝!”她的妈妈会亲着宝宝说:“我的乖乖儿呀,我的乖乖肉!”然后让宝宝亲他们。至于我们爷爷奶奶已是上了年岁的老人,怕自己有老腥气,自己不卫生对宝宝不好,那能让宝宝亲呢?儿媳听后评价说:“这说明我们的宝宝情商高啊!”

记得一位育儿专家说,看宝宝是否聪明,可从三个方面观察:一是语言能力;二是模仿能力;三是记忆能力。从语言发展来看,我家宝宝不到一岁就会喊“爸爸、妈妈”了,一岁三四个月就会说简单的句子,而且吐词清晰。再说行为模仿能力,只要你一放儿童歌曲,她就会随着音乐节奏双手上下舞动,还能听从大人指挥把小手放背后,并模仿大人正步走路。更神奇的是在她半岁刚坐稳时,奶奶拿纸巾擦沙发,宝宝就夺过来自己擦,在奶奶的表扬下越擦有劲。至于我们宝宝的记忆观察能力应该是不错的。有一次奶奶叠衣服,拿出伯伯的一件衣裳,问宝宝说:“这是谁的呀,宝宝一抬眼就说:“伯伯的”。奶奶拿出另一件衣裳,问她说:“这是谁的呀?”她就马上回答:“奶奶的”。奶奶最后拿出一件印有带点状图形的裤子问她说:“这件是谁的呀?”宝宝一看就回答:“妈妈的。”当时我就在旁边,是见证者。第二天鞋架上有两双大鞋放在一起,我问宝宝这是谁的鞋子呀,她指爷爷的鞋子说:“爷爷的。”指着爸爸的鞋子说:“爸爸的”,而宝宝说这个话时还不到岁半呢?这说明宝宝具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有一次,我和宝宝坐推车到大沙河对岸,宝宝一见草地就要从车上下来到草地上玩。于是,我把推车放在草地边上,玩到最后,我故意说:“宝宝我们回家去啰。”走了几步,宝宝就停住了,回头指着说:“车。”这宝宝记性真好,还不忘她的推车呢!是的,每次从车棚里走过,她都要查看自己的推车在不在呢。这里还是说说宝宝“背”唐诗。因为她太小,只会说一些单词和极简单的语句,完整地背诵一首哪怕最短的唐诗也是不行的。但是让她听几遍后,奇迹出现了,她能够接下大人而说出一句诗里的最后一个词。我指导宝宝背李绅的《悯农》一首,当我背出“锄禾日当”,她会接下来背出“午”。以下依此类推,宝宝会接着说“土”“餐”和“苦”。这其实不能算是“背”,只能说明宝宝的记忆力还不错。

在宝宝一岁半时,我离开了宝贝孙女回到仙桃老家工作。据老伴说,我刚离开深圳的家,宝贝孙女还到处找爷爷呢!我的可爱宝宝啊,爷爷只身回到了仙桃,但我牵挂你的心却留在了深圳!

从这些现象来观察我家的小宝宝,的确是聪明的。正如小区里刚认识的一位阿姨所说:“你家小朋友长大肯定非常聪明。”这当然是我们大人所期盼的。关于聪明的话题,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洗儿》诗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是位全能型人才,诗、词、书、画无所不能,造诣精深,还是文章大家,肯定是绝顶的聪明之人。但他一生坎坷,倍受打击,他后悔自己聪明,是被自己聪明误了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说愚鲁之人怎能光凭好运走到公卿这一层级呢。照此来看,苏轼所述其实是一个悖论。愚以为人做事缺少聪明肯定不行。一般来讲孩子的聪明,就是天赋的智力。而人的智力绝大部分靠遗传,少部分靠后天的培养。因此人有聪明这一点很重要,加上后天的勤奋,在学生时代就能成为学霸,参加工作后有敬业精神就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对于我这个宝贝孙女应该怎样培养,我问儿子儿媳:“期望将来宝宝做什么?想不想她出国留学?”儿子儿媳坚定地不想让她出国留学,因为国外不安全,长大了能当教师就好。听了他们这么表态,我这个做爷爷的也就释怀了,放心了。我就怕儿子儿媳在深圳这个观念前卫的地方受到影响。君不见时下在英国留学的小留学生就有人之多。这些小留学生在异国他乡,远离父母,举目无亲,缺少关爱,何等痛苦!我们的家长有了钱之后,为了自己的虚荣送还是小学生的子女出国留学,此举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呢?真乃愚蠢之至啊。我想,诚能把我的宝贝孙女培养成人民教师,也是不错的选择,那咱们家就成为真正的教育世家了!

作者简介:梁大新,男,年6月生,古代文学副教授,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曾获仙桃市拔尖人才、湖北省中青年优秀专家、湖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先后出版专著《杏坛耕耘录》和《晚晴录》。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仙桃市孔子研究会会长,《孝雅》杂志主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xbscs.com/zyys/7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