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又被称为绵茵陈、白蒿、猴子毛等,清热利湿,可治疗各种常见疾病。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有哪些。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入脾经、胃经、肝经与胆经,具有清利湿热与利胆退黄的功效,主要被用来治疗黄疸尿少、暑湿、湿疮瘙痒等症。根据医药书籍的记载,茵陈有着不同的配方,可用于治疗各种不同的疾病。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一、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饮:
据《景岳全书》记载,茵陈、焦栀子、泽泻、青皮各3钱,甘草1钱,甘菊花2钱,放入水中,煎后陆续服用,可用来治疗热痢,黄疸,挟热泄泻等病症。
茵陈附子干姜汤:
据《卫生保鉴》记载,选用炮制附子3钱、炮制干姜2钱,茵陈1钱2分,白术4分,枳实、半夏、泽泻各半钱,草豆蔻1钱,去皮白茯苓3分,陈皮3分为主要配方。主要用来治疗身目俱黄,四肢冷,皮肤冷,眼涩,背恶寒,懒言语,心下痞硬,自汗,脉紧细等寒湿症状。
茵陈苏叶汤:
取紫苏与茵陈各2钱,水煎之后加入半杯酒中冲服,可用来治疗表无汗,身热者。
根据《伤寒论》中记载,茵陈与栀子、大黄配伍使用,可用于治疗伤寒病为八九日者,其主要表现症状为身黄,小便不利,腹胀满。
根据《玉机微义》中记载,将茵陈与附子、干姜与灸甘草一起搭配服用,可用来治疗寒湿阴黄,手脚逆冷与脉沉细微等。
根据《食医心镜》的记载,将茵陈切成细丝,煮成粥食用,可用来治疗伤寒头痛、风热瘴疟,可除黄胆,利小便。
据《食物中药与便方》记载,将30克玉米须与各15克的茵陈、蒲公英一同研为细末,再取适量放入沸水中,加上盖子闷20分钟再代茶饮,每日一剂,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传染性肝炎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玉米须具有降压的作用,因此低血压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二、茵陈的服用方法茵陈可用于内服与外用两种,如内服的话,一般煎汤3钱至5钱即可,外用则适量煎水洗即可。具体的用量与方法可根据不同的药方来具体对待。
三、茵陈的服用禁忌此种配方不可用于治疗蓄血发黄者,还有血虚萎黄的人群也不宜服用。总之,不是因为湿热引起的病症,则不宜服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看过上面的具体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可见茵陈的运用非常广泛,可用于各种常见病的治疗,如果想要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一定要学会辩证的运用,对症下药,才能看到最好的效果。
如需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违者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