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该吃什么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320968.html日本把寿带叫三光鸟,是因为雄鸟在繁殖期的叫声像“月日星(つきひほし)”在日语里的发音,所以命名为三光鳥(サンコウチョウ)。小男孩请我吃他们家的枇杷,大部分枇杷都已经被白头鹎和白颊噪鶥吃了,一部分被小男孩家人吃了,树上剩的不多,剩下的一半也被白头鹎和白颊噪鶥宠幸过了。小男孩的家在半山上,离山谷小河有几十米落差,寿带的巢在核桃树中间位置的一个树枝叉口,上面覆着叶子,既能挡雨也好隐藏,比小男孩家院子的栏杆低个一米多,正常视角基本看不到。我看到白寿带在那附近的树上停留,就在那个院子里等,等了半小时后,听到寿带的声音,便趴在栏杆上找,于是看到五六米外栗色雌鸟的尾巴了,它正趴在巢上。
隐蔽在核桃树里的寿带
摘枇杷给我吃的小男孩
巢基本接近完工的样子
雌鸟雄鸟轮流孵化
这是今年发现的巢。
早上7点多就去看寿带是否开始孵化,趁着亲鸟早间觅食的机会,凑近去看并且拍照记录:巢里躺着四枚小玻璃球大小的寿带鸟蛋,黄白色并带有不规则红褐色斑点,每一枚2.5克左右。
亲鸟孵化
估摸着小寿带应该出壳了,下午2点去看,发现亲鸟仍旧在趴窝,到了5点,亲鸟开始站在巢边枝头,可以确定小寿带已经出壳了,趁着亲鸟不在的时候再凑近看,哇!四只小寿带已经全部出壳了,全身光秃秃的,像小恐龙。按时间推算,第一只小寿带大约是前一天上午出的壳。寿带是晚成雏鸟类,刚出壳的小寿带没有活动能力,眼睛睁不开,身体裸露没有羽毛,必须留在巢里由亲鸟哺育。
小寿带虽然都出壳了,但也只有一两天,爸爸妈妈为了孩子们的安全,除了觅食育雏外,一小部分时间会站在巢边的枝上,多半时间会半趴在巢上护巢,小寿带经常在下面乱拱。雌鸟很怕人,哪怕位置很隐蔽,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还是会立刻离巢。
这个时候小寿带刚出壳,还很小,喂食比较麻烦,亲鸟每次喂食都需要找准位置,倘若塞食物的位置不对,小寿带就吞不下去,还需要衔出来调整位置,再喂小寿带。这个时间段里,亲鸟喂食的昆虫都比较小,适合寿带宝宝们在这个阶段吞咽。雌鸟喂食和护巢
微风里,鸟爸爸在护巢,他护巢的姿态和孵化时不一样,孵化时他是直接坐进巢里,而护巢时他是虚坐,两只翅膀张开一点,撑在巢的边缘。视频里能看到他有时候会往上移动,那时候就是小寿带在下面拱。护巢10~20分钟左右,他会挪动位置,先是站到巢边的枝条上守着,继而再跳回到巢里护巢。
捕虫子的间隙,独自放空的寿带爸爸。
今年的这个巢挨着小河,我可以趁雌雄鸟离巢寻找食物时,靠近前去把枫杨树外围的树叶拨开,再拿根小绳系住,这样一来就多了不少观看和移动的角度,当我离开的时候,再把外围的遮挡树叶放下来。我还看到了寿带喂食后拉屎的场景,鸟爸爸会衔着屎贴着小河沿着上游飞到百米外的地方扔掉,很爱干净!今年的这段时间没有去年那么热,去年雏鸟出壳那阵温度特别高,孵化最后阶段和护巢阶段,寿带都需要张开嘴巴散热。
今年枫杨树冠里的空间比去年的核桃树更开阔一些,颜色也更嫩绿。
今年是躲在玉米地里看的,有高高的玉米掩护,移动的空间方位也多了不少,去年是站在院坝里,尽管角度好,但因为比寿带巢高了一米,又有栏杆掩护,所以能移动的空间不多,往后移动到一定程度就看不到了。
一个令人迷醉的的场景:寿带在小河对岸的小松树短暂停留,然后四处翻转飘飞,追捕昆虫,背景是绿油油的水稻田,美得叫人晕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寿带宝宝吃完就拉,爸爸妈妈刚喂完就要把小寿带拉的屎衔走扔掉。美丽的寿带连屎都挺好看,白色覆了一层膜。(白色:爸爸,红色:妈妈)
一夜风雨,寿带夫妇给雏鸟们遮挡风雨,用自己的身躯为宝宝们保暖。
夜晚的山谷里的寿带宝宝们。寿带爸爸妈妈现在找食物的频率更高了,而且已经开始喂比较大的食物,诸如大蜻蜓、大蛾子。拍的影像里见不到,但夜晚实际上是有亲鸟站在旁边的。
寿带妈妈胆小,白天一直在观察周遭环境,喂一会就飞走,再飞回来继续。下午6:30以后,雌鸟喂食的频率就和雄鸟差不多了,可能还更高。7点左右喂食频率几乎是2~3分钟一次,在这个时间段里,鳞翅目昆虫也相对更好抓,最后一次喂食是7:40,这时候山谷里已经很暗了。黄昏时看到好多次雄鸟衔屎去扔,他贴着小河河面,慢悠悠地飞到上游,非常优美。
现在它们的节奏就是这样,找食、喂食、衔屎离开,找食喂食……两位亲鸟找到了一个固定扔屎的地方:在小河上游三十来米的地方有棵枫杨树,枫杨树的一根枝条垂到水面上,他俩衔着屎笃悠悠地飞到快临近水面时扔掉,然后飞到枝条上停留十来秒稍作休憩,再继续到处觅食。寿带慢悠悠飞行的模样比快速飞行好看很多,慢悠悠飞的时候尾巴像波浪,飞地快了,尾巴就拉成了一条线。
寿带全家福。昨天应该是第一只小寿带出生一周。有件事今年总算搞清楚了,寿带每天清晨下蛋,连续四天,这四天下蛋过程中并不孵化,等四枚蛋都齐了才开始孵化。四枚蛋出壳时间先后差了24-36小时,因为孵化时的位置差异导致温度不均匀。之前以为生第一枚蛋那天开始就断断续续孵化,第一枚蛋最先出壳,其实不然。
雌雄寿带育雏慢镜头,时间有点长,把中间的部分慢镜头降格到正常速度了。
这个阶段,雏鸟已经长大不少了,喂的食物都比较大了,雌鸟喂食比雄鸟细心,通常会剥去昆虫的翅膀再给雏鸟喂食,雄鸟心思没那么细腻,大部分时候会忘记这事儿,难得有一张雄鸟剥去蜻蜓翅膀等待喂食的瞬间照。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听到背后几十米的竹林里有寿带一直发出警报声,辨听出不是这两只,而是另一巢。接下来看到一只红嘴蓝鹊在那里活动,同时另一只雌寿带召唤伴侣驱赶红嘴蓝鹊,然后就看到红白寿带共同攻击红嘴蓝鹊,尽管红嘴蓝鹊个头比寿带大很多,最后也是落荒而逃。前几天也看到小河边育雏的这一对,在枫杨树附近撵乌鸫和虎纹伯劳。一旦察觉到雏鸟有危险,寿带成鸟就会奋不顾身,除了人以外什么都不怕,几乎全是以小博大。
红嘴蓝鹊也怕人,但怕人的状态和寿带不同,红嘴蓝鹊特别鬼,一瞥见人便狗头狗脑转身就飞,就是那种“卧槽!怎么还有人,我要赶紧溜”的状态。而寿带看见人时的状态是,“我不想看见你,我不想看见你,你不走我就走”,不会鬼鬼祟祟的,孵化育雏时被人看着也不走,因为实在没办法,有孩子了。但即使这样,在巢外几米外的地方,寿带看到人时还是一副你不走我走的模样,只要发现人就离开,飞到人看不到的地方,“如果没有人看着我,那该多快乐。”雄鸟喂食,雌鸟衔屎。
天气很闷热,小寿带越长越大,窝里几乎挤不下了,从早上去看它们到下午六点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个头都长了不少,它们已经会自己梳理羽毛了,一天中的很多时候都在扇动小翅膀,跃跃欲试。
下午三四点,亲鸟们开始预演雏鸟出巢,雌鸟观察好周围合适的区域,一直在外围持续打call,驱赶附近的虎纹伯劳,白头鹎。雄鸟在巢所在的那棵枫杨树上警戒,觉得情况异常就打call,欢快的雏鸟们一旦听到爸爸的警报,便立即伏低身体,趴在巢里一动不动。
第一只雏鸟离巢是8点5分,3分钟后,剩下3只一同离巢,当天下午还有日环食。
第一只寿带雏鸟离巢。
早上8点02分
早上8点20分
小寿带出巢两周整了,四只都在健康成长中。
下午5点多的时候雨停了,我看到隐藏在竹林深处的两只小寿带,它们又长大了不少,乍一看和妈妈差不多,除了脑袋看上去还是雏鸟的样子,身体和尾巴都跟妈妈比较接近了。它们的动作还不太灵活,不会独立找食,一直依赖爸爸妈妈喂食。6点多,看到一次雌雄寿带同时召唤雏鸟喂食,一家六口同时站在竹枝上。现在大部分时候,爸爸妈妈不会直接飞到它们身边喂食,而是飞到附近,然后召唤,让它们亲自飞行一段,逐步得到锻炼。亲鸟喂食直到7点前才停止,然后雌雄寿带一起自己去觅食,直到晚上8点它们还在找食物。它们虽然各吃各的,但是相距不远,都在同一个方向,偶尔还能交汇一下。
小寿带离巢三个多月后的巢,只要没人毁坏,巢会保留挺长时间,然后慢慢破败。
小寿带离巢很突然。本以为小寿带离巢前会在巢边枝上适应站几小时,可是并没有,第一只小寿带离巢后几分钟,其余三只也在亲鸟的警戒声与召唤声中勇敢飞向了对岸的枫杨树里。离巢后,小寿带还不会找食物,亲鸟会用身体和声音引导小寿带,小寿带跟着学习,慢慢适应巢以外的环境,活动范围也慢慢扩大,直到独立。
一直很想看出巢后一个半月左右小寿带,觉得那个时候的小寿带最漂亮。9月初小寿带长大,即将跟随亲鸟南迁之前,我又去过几次山谷,除了7月6号见过一次长大不少的小寿带,再没见到它们了。10月,最后一次去山谷看鸟,寿带们早已南飞,小河边的枫杨树枝间,寿带巢还留在那儿,长满了青苔。Χρ?νιαπολ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